- 年份
- 2024(2714)
- 2023(3662)
- 2022(3142)
- 2021(2944)
- 2020(2399)
- 2019(5361)
- 2018(5612)
- 2017(9422)
- 2016(5519)
- 2015(6409)
- 2014(6501)
- 2013(5874)
- 2012(5482)
- 2011(5012)
- 2010(5067)
- 2009(4574)
- 2008(4468)
- 2007(4228)
- 2006(3585)
- 2005(3211)
- 学科
- 管理(14987)
- 济(14703)
- 经济(14673)
- 业(12997)
- 企(9745)
- 企业(9745)
- 农(6809)
- 学(6512)
- 制(5732)
- 体(5430)
- 中国(5349)
- 财(5296)
- 方法(4627)
- 农业(4596)
- 理论(4048)
- 贸(3858)
- 贸易(3857)
- 易(3776)
- 数学(3655)
- 业经(3629)
- 地方(3610)
- 数学方法(3598)
- 银(3558)
- 银行(3522)
- 行(3424)
- 体制(3259)
- 融(3229)
- 金融(3221)
- 教育(3219)
- 人事(3101)
- 机构
- 学院(77216)
- 大学(75565)
- 研究(30494)
- 管理(24119)
- 济(24019)
- 农(23797)
- 经济(23308)
- 科学(22341)
- 中国(21470)
- 理学(20397)
- 理学院(20092)
- 管理学(19562)
- 管理学院(19437)
- 农业(19332)
- 所(17466)
- 京(17000)
- 业大(16820)
- 研究所(16194)
- 中心(13712)
- 江(12877)
- 技术(12845)
- 财(12325)
- 农业大学(12212)
- 省(12125)
- 室(11798)
- 业(11081)
- 院(10640)
- 实验(10544)
- 北京(10279)
- 实验室(10210)
- 基金
- 项目(53958)
- 科学(40837)
- 基金(37351)
- 研究(35997)
- 家(35285)
- 国家(34986)
- 科学基金(27993)
- 省(23492)
- 自然(20002)
- 划(19972)
- 社会(19823)
- 自然科(19547)
- 自然科学(19538)
- 基金项目(19508)
- 自然科学基金(19154)
- 社会科(18594)
- 社会科学(18589)
- 教育(16667)
- 编号(14882)
- 资助(14748)
- 计划(12795)
- 重点(12700)
- 成果(12675)
- 发(11894)
- 科技(11673)
- 创(11494)
- 课题(11447)
- 体(11248)
- 创新(10827)
- 农(10776)
共检索到11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宏潮 胡道芬 尾高志 町井博明 平林利郎
从小麦品种“Bodalin”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通过电激将质粒PBC1DNA(携带β-葡萄糖苷酸酶(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导入原生质体。采用BTX电激系统和ASP电激缓冲液,最佳电激条件为300V(750V/cm)和50ms(约1000μF),转化的原生质体内GUS的活性最高;质粒DNA的有效使用浓度为25μg/ml。电激处理后,原生质体培养2~3天,GUS基因表达最强,宜于检测其瞬时表达;牛胸腺DNA可协助提高GUS基因的导入效果。质粒PBC1DNA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于添加潮霉素的KMP培养基。经4个月抗性筛选,选择获得15个潮霉素抗性克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琴生 刘宝 刘大钧
“中国春”胚性细胞悬浮系经混合酶液处理,可游离出大量原生质体(产量可达3×10~7~4×10~7/ml细胞)。这些原生质体在较简单的 MS 修饰培养基上(液体浅层或低溶点琼脂糖包埋)能够持续分裂,并以较高植板率(45%~47%)形成细胞团。将来自细胞团的微愈伤组织转至分化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大量绿点;只有少数愈伤组织能够转变为结构紧密的胚性愈伤组织;并由此分化出大量根系和叶片,但未获得完整植株。文中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根发 葛台明 余毓君
用缩短继代间隔的方法,从小麦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由小颗粒组成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从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经高压灭菌的改良MS或改良N6培养基中,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经直接分化或增殖后分化均得到再生植株。生长迅速的再生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将再生细胞团增殖后分化能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和再生植株数。随着悬浮培养时间的增加,原生质体培养中直接胚胎发生途径将减少。
关键词:
小麦 胚性细胞悬浮系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晓敏 王均 安子玄 裴丹 王华忠
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流程,以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和随机设计试验分析了影响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的制备因素。结果发现,酶解条件相关因素对制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液甘露醇浓度、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析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增长表现相互促进模式,延长酶解时间情况下低纤维素酶浓度产出的原生质体较高纤维素酶浓度破碎情况少,峰值过后的产量下降慢。研究还发现取材幼苗苗龄、光照条件和取材叶位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参数组合:以黑暗培养条件下的10 d苗龄小麦幼苗第2片真叶为材料,酶解液中的纤维...
关键词:
小麦 原生质体 基因转化 瞬时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增书 高志强 方仁
从小麦CK89、102、113的花药和花冬的约穗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选择致密颗粒型愈伤组织,转入附加2,4-D2~4mg/L改良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6~10周后形成生长迅速的胚性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得率为1~3.7×107个/g。原生质体于PCM2培养基上琼脂糖包埋培养,3~5天出现第一次细胞分裂,7~14天进行第二、第三次细胞分裂,两周后形成大量细胞团,细胞分裂频率达20.3%~73.3%,4~6周后形成肉眼可见愈伤组织。供试4个基因型中,CK89、102和花冬均形成再生愈伤组织,仅113形成多细胞团。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实验尚在进行中。
关键词: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品 吴琴生 刘大钧 M G K Jones
本试验研究了影响黑麦草悬浮细胞生长以及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部分因素.结果表明:黑麦草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的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大,其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20时,生长速度较快;当悬浮细胞与酶液的比例为2~3∶10时,每 ml 酶液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和甘露醇作碳源或渗透压稳定剂进时,原生质体的植板率较高。
关键词:
黑麦草 原生质体 碳源 渗透压稳定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以盾叶薯蓣叶片、种子愈伤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5~10 d的叶片置于0.6%纤维素酶、0.5%果胶酶、0.9 mol/L甘露醇的酶液中、黑暗处理21 h,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悬浮培养5~10 d的愈伤组织在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0、.7 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中黑暗处理6~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原生质体 分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恩义 马家海
为了开发礁膜人工育苗的新技术,以4%果胶酶和2%纤维素酶的甘露醇溶液,分离酶解经无菌处理的礁膜叶状体,在40mmol·L~(-1)CaCl_2,0.7mol·L~(-1)甘露醇,pH5.5,温度28℃,摇床速度50r·min~(-1)旋转振荡3h的条件下,1.0g湿重礁膜可获原生质体约2×10~6个。原生质体分离后依次用比重为1.030、1.026、1.022的消毒海水(添加N、P、Fe~(2+)、IAA、KB、Vit C)培养,2d后已形成明显的再生细胞壁,3~4d后细胞开始分裂,8d后形成由4~8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以后原生质有不同的发育形态,较常见的是形成由一共同胶质膜包被的类似亲本的叶...
关键词:
礁膜 原生质体 酶解 分离 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郝玉有 梁宗琦 刘爱英
本文报道几个影响粉被马利娅霉(MariannaeapruinosaLiang)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重要因子。在所试的几种酶中,以单用蜗牛酶(Snailase)6~8mg/ml于25℃处理3~4h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效果都较好。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对0.6mol/L的三种无机盐稳定剂无选择性,均为合适的渗透压稳定剂。巯基乙醇对于原生质体的形成不是关键因素。打散菌丝时的机械拉力强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原生质体的形成。
关键词:
粉被马利娅霉,原生质体,形成,再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石雪晖 徐艳 叶云
为建立良好的刺葡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刺葡萄进行品种改良,以刺葡萄叶片、根尖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经不同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处理,再经过0.45μm筛网过滤,1000r/min低速离心后分离产生原生质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材料以愈伤组织最好,叶片次之,根尖最差;4次以内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经2%纤维素酶+0.5%果胶酶+1%离析酶的酶液组合酶解8h后,原生质体的产量为5.12×106个,活力为88.57%.
关键词:
刺葡萄 原生质体 分离 酶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辉 郭照辉 贺月林 刘冬华
为提高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对姬松茸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将培养5 d的姬松茸种子液点种在覆以玻璃纸的菌丝生长培养基上,26℃培养5 d,用2.0%的裂解酶以pH6.0,0.8 mol/L NaCl为稳定液,在30℃下酶解6 h,可制备得到菌落数为1.8×107 cfu/mL的原生质体液.将原生质体悬液经G2过滤器过滤除菌后在GM上再生,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8.53%,残片率2.43%.
关键词:
姬松茸 原生质体 再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章荣德 秦发兰 余毓君 谢岳峰
以多花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 .)幼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经高有机态氮培养基改造得到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 1 / 2AA培养基 +1 / 2MSDL培养基中得到了生长迅速、分散的胚性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后得到了再生白化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强
根据增加棉花基因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棉花改良计划正在转向于多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利用。丰富的棉花野生种(Gossypiumspp.)是栽培棉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更新资源,并成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库,野生棉研究利用对栽培棉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淑婉 王影 李林果
以小叶杨(Populussimoniicarr.)原生质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用高压波相色谱法(HPLC),测定它们在四种不同分化培养基上四大类内源激素(IAA,GA3,CTK,ABA)的含量变化,并检定有关N的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和种类差异很大。导致细胞分裂素(CTK)含量高,种类多以及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CTK/IAA)高的处理,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但若愈伤组织中含有内源脱落酸(ABA),则抑制分化。测定结果还表明,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其硝酸还原酶活力与氨基态N含量互为消长。分化频率高的愈伤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低,而...
关键词: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内源激素,分化频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