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4)
- 2023(14080)
- 2022(12188)
- 2021(11370)
- 2020(9576)
- 2019(21736)
- 2018(21948)
- 2017(41371)
- 2016(22917)
- 2015(25848)
- 2014(26128)
- 2013(25458)
- 2012(23308)
- 2011(20919)
- 2010(20879)
- 2009(19202)
- 2008(18775)
- 2007(16651)
- 2006(14586)
- 2005(13039)
- 学科
- 济(85119)
- 经济(84989)
- 管理(72288)
- 业(66046)
- 企(56724)
- 企业(56724)
- 方法(37803)
- 数学(32129)
- 数学方法(31749)
- 财(24563)
- 农(22994)
- 中国(22565)
- 制(20710)
- 学(20383)
- 业经(20138)
- 技术(18781)
- 理论(16105)
- 地方(16044)
- 务(15610)
- 财务(15528)
- 财务管理(15496)
- 体(15038)
- 农业(14963)
- 企业财务(14707)
- 银(14435)
- 银行(14378)
- 贸(14344)
- 贸易(14336)
- 和(14219)
- 环境(14064)
- 机构
- 大学(325214)
- 学院(323222)
- 管理(126726)
- 济(122690)
- 经济(119762)
- 理学(109298)
- 研究(109109)
- 理学院(108063)
- 管理学(106193)
- 管理学院(105600)
- 中国(80091)
- 京(70146)
- 科学(69204)
- 财(59159)
- 农(55767)
- 所(55606)
- 业大(50965)
- 研究所(50576)
- 中心(49151)
- 江(48201)
- 财经(46544)
- 北京(44203)
- 农业(43890)
- 范(42380)
- 经(42177)
- 师范(41896)
- 院(39686)
- 州(38787)
- 技术(37286)
- 经济学(36069)
- 基金
- 项目(223047)
- 科学(174324)
- 研究(163198)
- 基金(160217)
- 家(140694)
- 国家(139536)
- 科学基金(118820)
- 社会(100451)
- 社会科(95055)
- 社会科学(95031)
- 省(88217)
- 基金项目(85177)
- 自然(77919)
- 自然科(76055)
- 自然科学(76034)
- 教育(75165)
- 自然科学基金(74662)
- 划(74390)
- 编号(66934)
- 资助(65275)
- 成果(55134)
- 重点(50101)
- 部(48886)
- 创(47068)
- 课题(46890)
- 发(46830)
- 创新(43973)
- 制(42896)
- 科研(42436)
- 教育部(41545)
- 期刊
- 济(136224)
- 经济(136224)
- 研究(94880)
- 中国(66479)
- 学报(55557)
- 农(51024)
- 科学(49281)
- 管理(47822)
- 财(46356)
- 大学(41182)
- 教育(40196)
- 学学(38725)
- 农业(35109)
- 技术(30536)
- 融(26488)
- 金融(26488)
- 财经(22774)
- 业经(21949)
- 经济研究(20736)
- 经(19323)
- 业(18245)
- 科技(17433)
- 问题(17304)
- 图书(17157)
- 理论(16104)
- 技术经济(15967)
- 版(15801)
- 实践(14807)
- 践(14807)
- 业大(14494)
共检索到476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民 于运华
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壮丰安和抽穗期喷施增粒增重剂的初步研究表明:壮丰安具有缩短基部伸长节间、调节植株形态和促进幼穗生长的作用,但不影响幼穗的发育进程;壮丰实对籽粒发育的影响为灌浆初期速度较慢,中期以后速度较快;增粒增重剂除能增加单德结实粒数外,更能提高籽粒灌浆初期的灌浆速度,从而明显提高位重。壮丰安和增粒增重剂表现出一定的配合效应。因此,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拟解决的问题,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互作用和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节间 叶 籽粒 生长调节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安 兰林旺 周殿玺 王志敏 王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小麦病虫防控功能实验室依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由7位岗位专家组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负责小麦锈病防控技术研发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程登发研究员负责小麦害虫防控技术研发工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研究员负责小麦吸浆虫防控技术研发工作、浙江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娥 赵彦 张清平 王苏玲 周波 陈佩度 刘大钧
为快速鉴定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后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 ,研究小麦背景中添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部分同源关系 ,选用已被定位在小麦 7个部分同源群 2 1条染色体上的 38个SSR引物对杂种回交后代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 ,其中 2 7个小麦SSR引物在普通小麦与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间有多态性扩增 ,涉及 4个部分同源群的 11对引物 ,可在不同杂种回交植株中扩增出与双二倍体相同的多态带纹 ;根据PCR扩增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结果 ,在 18个回交后代中初步鉴定出 7个可能的异附加系 ,其中 2个二体异附加系、 1个端二体异附加系、 2个单体异附加系和 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应才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及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研究”,2005年12月25日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课题组在通过3年资料搜集、基础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又自筹资金38万元进行了5年的应用推广研究,取得如下重大突破和成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晖 陈佩度
以各种能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材料作为母本分别与易变山羊草测交,调查各测交一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结果表明,ph1b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能力最强,测交一代交叉结数为13.08;N5BT5D和PhⅠ(C11-5)次之,测交一代交叉结数分别为8.57和8.12;ph2b、ph2a和N5BT5A的作用较弱,其测交一代交叉结数分别为1.77,3.91和3.49。在试图将ph1b和ph2a组合于一体的研究中,随机从ph1b/ph2a∥ph1bBC1植株选取15株用易变山羊草测交。在86株测交后代中,有7株的交叉结数超过15.00,比ph1b与易变山羊草测交一代的交叉结数高3....
关键词:
小麦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 突变体 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晏月明 庄巧生 张艳 夏先春 张勇 王德森 夏兰芹 胡英考 蔡民华 陈新民 阎俊 周阳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依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遗传育种研究室将主要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任务筛选适合北纬33°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进行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筛选适合华北、西北东部和东北种植的节水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建立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依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遗传育种研究室将主要承担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任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曹远银
建立了一个以小麦幼胚为转化受体,转化后快速成苗的体系。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小麦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mg·L-12,4-D+0.4mg·L-1IAA+0.2mg·L-1KT,愈伤诱导率达94.87%~99.04%。幼胚接种后,暗处理与弱光、强光合理配置利于绿芽的快速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g·L-1活性炭或1mg·L-1多效唑利于小麦再生苗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组织培养 转化受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兴国 徐惠君 杜丽璞 何光源 王轲 林志珊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转化效率较低,重复性较差,转化规模较小,优良转基因材料较少,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目前,应用于小麦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有些实验室也采用花粉管通道、离子束注入、激光微束穿刺、PEG、花粉介导和农杆菌浸花等方法。在外植体利用方面,多数研究主要利用小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起始转化材料,以成熟胚、幼穗、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转化成功的报道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在转化效率方面,基因枪报道为0.1%—16.7%,农杆菌报道为0.7%—44.8%,变化幅度较大。在目标基因转化方面,除了nptⅡ、b...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技术 转化效率 规模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永胜 张晗 王东建 孙加梅 王雪梅 段丽丽 李华 王玮 李汝玉
【目的】建立基于SSR荧光标记的小麦品种DNA指纹鉴定体系,为中国小麦育成品种鉴定提供高通量技术手段。【方法】收集已定位到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技术,筛选在中国小麦育成品种中多态性高的标记,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利用6-FAM、HEX、ROX和TAMRA 4种荧光染料之一进行标记,利用DNA分析仪对扩增产物的峰型进行评价并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选择峰型简单易读、多态性高、较均匀分布到21条染色体上的标记,确定不同位点等位变异的大小及相应的参照品种,建立基于荧光SSR标记的高通量小麦品种鉴定体系。【结果】利用2 438对SSR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睿辉 王璐 刘桂茹 温树敏 谷俊涛 陈耀锋
【目的】研究小麦幼胚体细胞无性系在继代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化学变化以及胚性和非胚性无性系的POD活性和组织化学差异。【方法】以小偃22等12个小麦品种(系)幼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测定其POD活性,并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观察小麦幼胚胚性无性系在继代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与非胚性无性系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与非胚性无性系相比,小麦胚性无性系的POD活性较高。在组织切片上,胚性无性系(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排列有序,体积小,核大,胞质浓厚;个别细胞出现纤维素化的细胞壁,胚性细胞团与周围细胞呈明显的隔离状态,有体细胞胚和纤维素化的环纹导管出现。非胚性无性系的细胞排列松散,组织性差,细胞质稀薄,核小或无,...
关键词:
小麦 胚性无性系 POD活性 组织化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宇
瓦塞纳安排作为西方主要技术出口国的一个条约性安排,在对两用物品技术控制的控制清单、信息交换、约束机制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逐渐深入,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瓦塞纳安排以及其他多边进出口控制体制,积极配合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和安排,在国际出口多边控制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磊 孙振宇 黄冲 王爽 潘娟娟 王海光 曹世勤 马占鸿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按不同比例混种,研究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条锈病的田间效果,以期为利用品种多样性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甘肃省甘谷县和北京市上庄镇当地对条锈病具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按照不同混种比例布局了25个混种处理和7个单种处理,比较了品种混种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相对抗病性指数(RRI)把品种抗性加以分类,并以相对混种效果参数(REM)比较各混种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混种处理相对于感病品种单种病情指数平均下降30.5;混种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在25个小麦品种混种处理中,有14个处理有增产效果(REM>1),占...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品种混种 产量 品种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