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5)
2023(11739)
2022(10275)
2021(9610)
2020(8102)
2019(18449)
2018(18284)
2017(35157)
2016(19352)
2015(21468)
2014(21150)
2013(20960)
2012(18947)
2011(17010)
2010(16539)
2009(14947)
2008(14361)
2007(12139)
2006(10353)
2005(8612)
作者
(58067)
(48253)
(47877)
(45274)
(30409)
(23284)
(21506)
(19192)
(18289)
(16861)
(16304)
(16119)
(15135)
(14993)
(14956)
(14738)
(14614)
(14412)
(13683)
(13550)
(12312)
(11663)
(11375)
(10889)
(10884)
(10666)
(10599)
(10485)
(9843)
(9682)
学科
(72053)
经济(71971)
管理(53890)
(51822)
(42629)
企业(42629)
方法(36202)
数学(31684)
数学方法(31366)
(19718)
(17808)
中国(17667)
(17382)
业经(16155)
地方(14288)
(14257)
贸易(14253)
(13839)
农业(13416)
技术(12337)
环境(12140)
(11706)
(11655)
理论(11648)
财务(11597)
财务管理(11582)
(11385)
企业财务(10961)
(10354)
(9729)
机构
大学(271595)
学院(269711)
管理(109229)
(101521)
经济(99352)
理学(96590)
理学院(95499)
管理学(93748)
管理学院(93301)
研究(89806)
中国(63023)
科学(61035)
(57407)
(53388)
业大(48510)
(46079)
(43040)
研究所(43003)
农业(42694)
中心(40124)
(36503)
财经(36003)
北京(35594)
(34352)
师范(33889)
(32923)
(32226)
(30070)
经济学(29353)
技术(28949)
基金
项目(198946)
科学(154455)
基金(144101)
研究(137841)
(129022)
国家(127980)
科学基金(108393)
社会(85418)
社会科(80923)
社会科学(80900)
(78524)
基金项目(78158)
自然(74306)
自然科(72546)
自然科学(72524)
自然科学基金(71215)
(66972)
教育(62416)
资助(58521)
编号(55230)
重点(44545)
(42606)
成果(42588)
(41843)
(41796)
计划(39167)
创新(38975)
科研(38941)
课题(37415)
大学(36120)
期刊
(102055)
经济(102055)
研究(72058)
学报(52834)
(47692)
科学(45107)
中国(44644)
大学(37898)
管理(36692)
学学(36138)
农业(33242)
(30282)
教育(25835)
技术(20892)
业经(17979)
(17813)
金融(17813)
(17259)
经济研究(16675)
财经(16325)
科技(15408)
业大(14796)
(13946)
图书(13867)
(13753)
问题(13616)
理论(13104)
技术经济(12429)
实践(12266)
(12266)
共检索到365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大胜  彭素琼  
将川麦107在不同地点以不同播种量种植,去分析分蘖发生情况、分蘖成穗情况以及主茎穗、分蘖穗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在适期播种下,采用小窝密植(按20 cm×10 cm播),播种量以每穴播4~5粒,基本苗195~225万/hm2,能保证一、二次分蘖按期发生,并有足够分蘖成穗,且成穗率高,其主茎穗与分蘖穗的比重达到5.5∶4.5,产量在6000 kg/hm2以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对冬小麦品种农林61号的3年观察结果表明: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与各生育期的长度有关,生育期长度越长,母茎生育速度就越慢;单株最大分蘖数、无效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与植株生育期长度及母茎生育速度有关。出苗至拔节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最大分蘖数就多;拔节至抽穗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无效分蘖就少,分蘖成穗率就高;因而出苗至抽穗期的长度越长,母茎地上部的生有速度越慢,有效分蘖数就越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对冬小麦品种农林61号的观察结果表明,分蘖能否成穗不仅与相对于母茎的出叶速度、幼穗分化速度有关,还与分蘖本身器官之间的生长关系有关。在拔节开始后不久,无效分蘖的出叶速度和幼穗分化速度就明显落后于有效分蘖。与同叶龄的有效分蘖相比,无效分蘖不仅伸长幼叶的叶片长度小,而且伸长幼叶对展开叶的长度比也小。虽然幼穗分化速度在同叶龄的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同一幼穗发育阶段的幼穗长度无效分蘖要小于有效分蘖。这些结果表明,无效分蘖不仅生长速度慢,而且有不同于有效分蘖的生长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李晋生  黄瑞恒  石云素  王勤  赵双进  
连续3个年度的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成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化杀(CHA)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早,着生次生根多,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快,蘖质系数高,分蘖与主茎的差距小,成穗相对较整齐,穗粒重高,为降低密度,利用分蘖成穗奠定了基础;播期、密度、供水等影响分蘖的生长,但主要是高级位分蘖的差异;随播期推迟,密度增加,杂种优势降低,但稀播(90万苗/hm2以下)和早播(9月25日)时主茎或Ⅰ蘖成穗率受到影响;在适期早播情况下,90~210万苗/hm2可以获得较好结果。春季早浇起身水可促进高位一级蘖和晚生二级蘖的生长,但群体质量降低,“前控”管理可使群体稳健发展,省水,节能,高产,稳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昌平  郭晓维  张风廷  诸德辉  李鸿祥  董克勤  
运用营养生长积温对冬小麦分蘖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C、N、P代谢状况进行分组研究表明:①京郊小麦生产中分蘖的有效营养生长积温临界值约为250℃,营养生长积温不足175℃的冬前、春生蘖群很难成穗。②分蘖发育成穗及其穗部性状的改良与起身拔节阶段分蘖体内的C、N代谢水平密切相关。在良好N素代谢基础上增加拔节期间分蘖体内的糖分积累既有利于分蘖成穗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分蘖穗部性状的改善。③不同蘖群间,C素代谢优势始终表现为大蘖群>中蘖群>小蘖群;P素营养返青初为小蘖群>中蘖群>大蘖群,拔节后呈大蘖群>中蘖群>小蘖群,返青—拔节为优势转化阶段;N素营养的优势转化期同P素相比明显滞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陈向东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  唐明凤  喻凤  罗培高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千粒重减少14.7%,抽穗后7 d和抽穗后21 d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降低13.9%,14.1%;而对穗长、穗粒数和小穗数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广生  梅方竹  周竹青  朱旭彤  
对 12个小麦品种 (系 )孕穗期遭受湿害后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孕穗期湿害使小麦穗粒数与穗粒重发生变化 ,有的品种如华麦 8号穗粒数及穗粒重均下降很小 ,有的如 92 14粒重下降很大但粒数下降较小 ,且不同小麦品种 (系 )对湿害的防御机制不尽相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湿害对主穗与分蘖穗的伤害机理并不相同 ,对主穗而言 ,湿害主要影响主穗粒重 ,对分蘖穗则是影响分蘖穗穗粒数。由于各产量性状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这就为选择适当指标进行湿害鉴定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万代  樊树平  晁海燕  王化岑  罗毅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4 0kg/hm2 的条件下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追氮比例产量增加 ,品质改善 ,但不同穗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就多穗型品种而言 ,少施底氮 ,重施追氮 ,产量增加较多 ,形成时间、评价值及曲线面积等品质指标明显改善 ;大穗型品种随追氮比例增大品质有所改善 ,但幅度较小 ,重施底氮 ,少量追氮 ,产量较高。试验结果显示 ,多穗型品种以氮肥基追比 5∶5或 3∶7为宜 ;大穗型品种以 7∶3为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文雄  介晓磊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陇春23、高原115×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姜鸿明  刘维正  王江春  陈永娜  
对 11个小麦品种 (系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子粒产量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对产量的效应主要是通过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重而起作用 ,该二性状测定方法简单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参考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富  张镇铭  高莲英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了在水稻分蘖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搁田方式对早稻分蘖成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分蘖早期搁田,延长搁田时间,过早中止分蘖的发生,使分蘖率明显下降,分蘖成穗率也随之下降。在5节位出蘖期采取间隙搁田,既能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又能减少已有分蘖的死亡,在分蘖率较高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分蘖成穗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镇铭  姚金富  邵达孚  高莲英  
为探索穗肥用量与群体的联因效应对分蘖成穗率的影响,明确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施肥条件和技术。试验表明,水稻分蘖成穗率随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较高的群体条件下,穗肥与分蘖成穗率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穗肥施用量对基本苗与分蘖成穗率的相关性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娜  李慧  裴艳婷  石玉华  田奇卓  谢连杰  王树亮  刘鑫  徐凤娇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老特性等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均等行株距和窄行宽株距可显著提高孕穗至花后7d的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净光合速率。旗叶净光合速率随着行距扩大和株距的缩小而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不同行株距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旗叶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与丙二醛含量相反。大穗型山农8355灌浆中后期抗衰特性和光合速率优于中多穗型济麦20。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群体光合速率与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万代  尹钧  朱高纪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