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6)
- 2023(2652)
- 2022(2483)
- 2021(2145)
- 2020(1923)
- 2019(4182)
- 2018(4151)
- 2017(8037)
- 2016(4533)
- 2015(5012)
- 2014(4987)
- 2013(4911)
- 2012(4917)
- 2011(4445)
- 2010(4543)
- 2009(4308)
- 2008(4358)
- 2007(4033)
- 2006(3689)
- 2005(3478)
- 学科
- 济(18356)
- 经济(18329)
- 管理(15932)
- 业(12164)
- 企(10170)
- 企业(10170)
- 环境(8639)
- 方法(7990)
- 数学(6510)
- 数学方法(6397)
- 学(5846)
- 划(5706)
- 财(5559)
- 农(4814)
- 中国(4214)
- 规划(4012)
- 环境规划(3870)
- 地方(3690)
- 和(3637)
- 融(3498)
- 金融(3498)
- 务(3436)
- 财务(3433)
- 财务管理(3427)
- 贸(3410)
- 贸易(3408)
- 业经(3347)
- 制(3331)
- 易(3324)
- 企业财务(3298)
- 机构
- 大学(70683)
- 学院(68988)
- 济(28078)
- 经济(27471)
- 研究(27256)
- 管理(24547)
- 理学(20998)
- 理学院(20744)
- 管理学(20363)
- 管理学院(20243)
- 中国(19649)
- 科学(17965)
- 农(17336)
- 京(15903)
- 所(15209)
- 研究所(13887)
- 农业(13875)
- 财(13582)
- 业大(12788)
- 中心(12339)
- 江(10852)
- 财经(10567)
- 北京(10098)
- 省(9537)
- 经(9489)
- 院(9264)
- 范(8835)
- 经济学(8771)
- 科学院(8763)
- 师范(8701)
- 基金
- 项目(47054)
- 科学(36045)
- 基金(34138)
- 家(31904)
- 国家(31666)
- 研究(31599)
- 科学基金(25567)
- 社会(20126)
- 社会科(19063)
- 社会科学(19054)
- 省(18401)
- 基金项目(17605)
- 自然(17159)
- 自然科(16699)
- 自然科学(16692)
- 自然科学基金(16350)
- 划(16216)
- 资助(14705)
- 教育(13754)
- 重点(11271)
- 编号(11250)
- 部(10646)
- 发(10535)
- 计划(10116)
- 创(9706)
- 成果(9639)
- 科研(9425)
- 业(9204)
- 创新(9196)
- 科技(8973)
共检索到106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家柱 尤明山 李保云 郭仁峻 尹峻玉 田立平 苏青 刘广田
研究证明:Zeleny沉降值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即环境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的作用相对一致,并且这种相对稳定性水平至少要高于千粒重。相比之下,SDS沉降值则更多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间互作的影响,表现为环境稳定性相对较差,实践中应根据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另外新推出的膨胀系数(SIG)法表现出了和Zeleny法几乎同样的环境稳定性,并可以很好地区分品种、种植地点和密度差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麦田基本苗密度从稀条播降至点播水平后几乎所有品质性状都得以改善。这说明密度是优质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淋雨导致的穗发芽对Zeleny沉降值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但使SDS沉降值...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沉降值 膨胀系数 环境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宋归华 张晓 张伯桥 李曼 江伟 吴素兰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扬麦13理化品质和饼干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设4个氮肥处理:A1(120 kg·hm(-2))、A2(180 kg·hm(-2))和A3(24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1:2模式;A4(30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5:1:4模式。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品质 稳定性 氮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小麦品质 AMMI模型 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洪雪 宋希云 燕增文 裴玉贺 王海娟 刘兰浩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在大气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以22℃为对照,在32,36,40℃的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烟农19二叶期小麦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总活力、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叶绿素降解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高温胁迫造成细胞内膜系统损害所致。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艳荣 贾秀领 马瑞崑 张全国 冯延茹 胡阿丽
通过多年多地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中南部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品质性状稳定性及地域和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均达到强筋麦标准,吸水率和湿面筋部分达标,而沉降值均偏低。地点间品质性状稳定性顺序是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以藁9415是品质性状和品质稳定性较好。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随纬度降低而降低,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相反。说明河北南部较中部更适宜强筋小麦种植。开花至成熟期间平均最高气温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正相关,与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负相关;日照时数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品质稳定性 气候因子 地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博慧 张影全 景东林 刘保华 程媛媛 苏玉环 唐娜 张波 郭波莉 魏益民
【目的】质量稳定的小麦原粮可以保持加工工艺及其参数基本不变,减少加工过程中人为干预,并降低工艺调整过程损耗,同时保证面制品质量的稳定性。开展品种质量稳定性评价可以为加工企业采购质量稳定的原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2019年邢台市和邯郸市种植的7个小麦品种师栾02-1、济麦22、良星99、邯6172、婴泊700、鲁原502和藁优2018为参试样品,采用变异系数定量表征品种在多年、多地的质量稳定性。将容重、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相乘,计算其乘积的变异系数,作为质量稳定性的综合性表征统计量。对同年同地的品种两两配对,分析其质量指标的稳定性。【结果】参试样品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质量指标乘积变异系数的波动范围分别为0.06%—5.50%、0.01%—12.21%、0.03%—10.02%、0.4%—138.69%、0.32%—140.01%。配对分析显示,品种容重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藁优2018、鲁原502、邯6172、良星99、婴泊700、济麦22、师栾02-1。籽粒粗蛋白含量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藁优2018、邯6172、婴泊700、鲁原502、良星99、济麦22、师栾02-1。湿面筋含量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藁优2018、邯6172、鲁原502、婴泊700、良星99、师栾02-1、济麦22。面团稳定时间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婴泊700、济麦22、藁优2018、鲁原502、邯6172、良星99、师栾02-1。上述质量指标乘积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婴泊700、藁优2018、鲁原502、良星99、邯6172、济麦22、师栾02-1。【结论】参试的质量指标中,容重的稳定性较高,面团稳定时间的稳定性较低,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稳定性介于两者之间。以4个质量指标乘积的变异系数为评价依据,婴泊700在参试品种中质量稳定性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平 张哲夫 安林利 行翠平 韩东翠 曹亚萍
经过试验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定性 ,计算简便且分析容易 ,但比较粗放。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为详细准确 ,缺点是比较繁琐。所以在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 ,用高稳系数法较简便容易 ;如需详细分析时 ,则用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准确可靠。同时对几种品种稳定性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品种间回归系数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稳定性差异程度的大小 ,其对稳定性的代表性要准确于其他稳定性参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仲齐 饶世达 蒲宗君
1993~1996,以T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影响T型杂种小麦种子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核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不育系种子的粒重和发芽率仅分别相当于保持系的90%和50%左右,年份间的变异较大;有些不育系种子的发芽率在年份间的变异系数高达23.7%。只有极少数不育系的种子质量与保持系基本相同,且稳定性较好。不育系种子的皱缩程度和发芽率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子,其粒重主要取决于不育系,发芽率则与双亲都有关系,当不育系种子的的发芽率在70%以上时,杂交种的发芽率与双亲发芽率的乘积呈高度正相关,r=0.850**。正反交试验表明,恢复基因可以有效地...
关键词:
杂种小麦 种子质量 稳定性 T型细胞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建新 赵明 苏宝林 王美云
以冬小麦农大93(单核期花药)为实验材料,运用 Mg~(2+)-ATP 酶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方法对高温(45±0.5)C 处理(0~30min)后花药的 Mg~(2+)-ATP 酶变化特点观察结果表明:单核期花药中不同部位的 Mg~(2+)-ATP 酶活性表现为绒毡层细胞酶活性>乌氏体和小孢子外壁及其内膜>表皮、内壁和中层。高温处理绒毡层细胞、小孢子质膜和细胞器膜最易破碎,并伴随 ATP 酶活性下降,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由此可见,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的 Mg~(2+)-ATP 酶活性及膜结构对高温比花药的表皮、内壁和中层敏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欢 曹承富 孔令聪 张存岭 李玮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人纲 樊志和 李晓芝 王占武 韩炜
通过电解质渗漏量的变化研究了冬小麦细胞膜的耐热性.耐热性的程度用50℃下热致死时间表示.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34℃下锻炼3天可获得最大耐热性.在20℃/15℃(日/夜)生长条件下.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之间耐热性无明显差异,它们在50℃下热致死时间为8~26Min.在34℃下锻炼3天后,耐热品种的耐热性明显地高于热敏感品种,耐热品种的50℃热致死时间为87~110min,而热敏感品种为35~55mi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永禄 吴晓丽 吴元奇 李朝苏 吴春 郭大明
四川盆地小麦的粒重优势明显,但其稳定性受生育后期不利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籽粒灌浆参数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粒重和产量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以10个粒重、熟期和株叶型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试验环境(年份×地点),研究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差异很大,环境均值变动在42.9~53.0g之间。多数灌浆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且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相同年份,粒重(TK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渐增期(T1)、缓增期(T3)及快增期灌浆速率(R2)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CM104、CM42、CY23和NM836等...
关键词:
小麦 灌浆参数 基因型差异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梅 田海梅 王西娜 郝雯悦 吕喆铭 于金铭 谭军利 王朝辉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产量稳定性的因素,为化肥合理减施、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19—2022年连续4年开展化肥减施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F,N 270 kg·hm~(-2)、P_2O_(5 )150 kg·hm~(-2)、K_2O 75 kg·hm~(-2))、减量施肥下限(RF1,N 180 kg·hm~(-2)、P_2O_5 45 kg·hm~(-2)、K_2O 30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33.3%、减P_2O_5 70.0%、减K_2O 60.0%)、减量施肥上限(RF2,N 225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45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17.0%、减P_2O_(5 )50.0%、减K_2O 40.0%)及不施肥(CK)处理,分析春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因素,播前土壤水分含量,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矿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收获期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2019-2022年播前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年际差异,其中2022年的较低,平均值仅为19.5%;除2020年受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外,其余年份各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矿质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常规施肥(CF)处理较高,RF2处理次之,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RF1处理的趋于降低。2019年,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均以CF处理最高,分别为23 261.7和9 449.0 kg·hm~(-2),较RF2处理增幅分别为2.8%—4.5%和3.2%—16.0%,而2020—2022年均以RF2处理较高,但与CF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且4年籽粒产量表现最稳定;从年际变化来看,所有施肥处理的公顷穗数、千粒重、产量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施肥量并不是造成产量年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是与播前土壤水分、降水量、气温、湿度和风速有密切关系,其中2022年产量的降低主要与较低的播前土壤水分、灌浆期的干热风现象及氮肥基追比的改变有关。【结论】宁夏引黄灌区连续适量减施化肥(N225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45 kg·hm~(-2),相对常规施肥减N 17.0%,减P_2O_5 50.0%,减K_2O 40.0%)不会显著降低土壤氮、磷、钾的供应能力,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春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促进地上部干物质量向籽粒的转移和积累,从而趋于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但是,春小麦产量受降雨、风速、湿度等气候因素和土壤墒情、连作障碍、氮肥追施比等的影响而存在年际差异,其中,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影响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对施肥效果的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建 宋荷仙 朱华忠
对9个小麦基因型在四川省7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这3个性状均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其稳定性参数b和S2d因基因型不同而表现各异,收获指数受环境的影响大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在高中产环境中,收获指数等3个性状均好于低产环境。不同环境中,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都对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之间彼此独立。改良基因型的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对提高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