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5)
- 2023(9462)
- 2022(8467)
- 2021(8128)
- 2020(6841)
- 2019(15850)
- 2018(16062)
- 2017(30584)
- 2016(17069)
- 2015(19302)
- 2014(19366)
- 2013(19072)
- 2012(17462)
- 2011(15538)
- 2010(15320)
- 2009(13771)
- 2008(13203)
- 2007(11328)
- 2006(9713)
- 2005(8269)
- 学科
- 济(61653)
- 经济(61580)
- 管理(47536)
- 业(44270)
- 企(37457)
- 企业(37457)
- 方法(30741)
- 数学(26523)
- 数学方法(26204)
- 农(16414)
- 中国(15752)
- 学(15156)
- 财(15114)
- 业经(13780)
- 地方(12737)
- 理论(11808)
- 贸(11268)
- 贸易(11264)
- 和(10969)
- 易(10943)
- 农业(10812)
- 技术(10696)
- 制(10276)
- 环境(10137)
- 务(10057)
- 财务(9980)
- 财务管理(9964)
- 教育(9476)
- 企业财务(9412)
- 银(9138)
- 机构
- 大学(234622)
- 学院(233452)
- 管理(94938)
- 济(84672)
- 理学(82877)
- 经济(82589)
- 理学院(81960)
- 管理学(80442)
- 管理学院(80048)
- 研究(77055)
- 中国(55572)
- 科学(51822)
- 京(50933)
- 农(41196)
- 所(39354)
- 业大(39154)
- 财(37689)
- 研究所(36410)
- 中心(34977)
- 农业(32674)
- 江(32637)
- 北京(32109)
- 范(30937)
- 财经(30815)
- 师范(30611)
- 院(28288)
- 经(27991)
- 州(27268)
- 技术(27138)
- 师范大学(24756)
- 基金
- 项目(167911)
- 科学(130317)
- 研究(121330)
- 基金(119759)
- 家(105527)
- 国家(104626)
- 科学基金(88885)
- 社会(72589)
- 社会科(68603)
- 社会科学(68584)
- 省(67064)
- 基金项目(64578)
- 自然(60059)
- 自然科(58606)
- 自然科学(58589)
- 自然科学基金(57507)
- 划(56613)
- 教育(55716)
- 编号(50395)
- 资助(49319)
- 成果(40566)
- 重点(37337)
- 部(36057)
- 发(35155)
- 创(35123)
- 课题(34881)
- 创新(32659)
- 科研(32432)
- 计划(31607)
- 项目编号(31223)
共检索到328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光永 庞启华
通过近20年的聚合杂交,将来自高加索(Kavkaz)和美国的WeiqueRed-mace两个1B/1R易位的优良基因,以及墨西哥矮秆基因,渗入到我省自育的优良小麦品种中,育成了1B/1R易位系“绵阳8168—0—14”。经多年观察、鉴定和配合力测定,该材料表现出产量结构合理、综合抗病力强、亲本的配合力好、杂种F1代优势明显等突出优点,是实现我省小麦高产育种可资利用的创新材料。
关键词:
小麦,1B/1R易位,聚合杂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宋喜悦 何蓓如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优势外,其他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抗病性也无明显差异;非1B/1R的K型不育系光合速率高于1B/1R类K型不育系;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云素 李洪杰 郭北海 张艳敏 王子宁 温之雨 刘立安 贾旭
用黑麦总基因组DNA做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黑麦×普通小麦3个衍生系930553、930560和930612的黑麦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3个品系中都有1RS染色体臂与一小麦染色体臂发生易位,易位的断点在着丝点附近。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都可见到明显的杂交信号。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C-分带表明3个受检易位系为1BL/1RS易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敦公 李豪圣 肖永贵 宋健民 刘爱峰 刘建军
利用404份高代品系(试验Ⅰ)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Ⅱ),研究了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探讨利用揉面特性鉴定1BL/1RS易位系的方法。结果表明,1BL/1RS易位导致小麦的揉面特性显著变劣,1BL/1RS易位系的揉面时间、峰值带宽及峰后1 min带宽显著低于非1BL/1RS易位系,而衰落角和带宽比(峰值带宽/峰后1 min带宽)显著高于非1BL/1RS易位系。易位系的揉面谱带的主要特征为峰后1 min谱带急剧衰落并变窄,带宽比显著增大。带宽比1.6可作为判断易位系的有效指标,即大于或等于1.6为1BL/1RS易位系,小于1.6为非1BL/1RS易位系,准确率...
关键词:
普通小麦 1BL/1RS易位 揉面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群 李文静 任天恒 李治 任正隆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永贵 刘新伦 何胜美 夏先春 何中虎 吉万全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S染色体进行籽粒性状的QTL检测。【结果】小麦籽粒性状中粒长和密度因子主要受基因型影响,千粒质量、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等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1BL.1RS易位能显著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和面积,但对形态因子和密度因子影响不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和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而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偏负相关。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周荣华 贾继增
以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和普通小穗小麦品系88-1463, 及其与非1RS/1BL易位系小麦川育12构成的重组系为供试材料, 选用4个RFLP标记和1个醇溶蛋白标记Gld1B3 分析了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RS/1BL易位系的每穗小穗数目和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非易位系, 其千粒重略高于非易位系(p< 0.1), 而每小穗结实粒数却显著低于非易位系。抽穗期、穗粒数和穗粒重几个性状间差异不显著。1RS/1BL易位染色体在增加每穗小穗数目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每小穗结实粒数的作用, 这可能是导致易位系和非易位系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的直接原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红梅 厚毅清 欧巧明 陈玉梁 石有太
小麦1BL/1RS易位系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甘肃小麦品种资源中1BL/1RS易位系的分布和HMW-GS组成情况,本研究采用多重PCR体系对552份小麦引进品种、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分析了1BL/1RS和非1BL/1RS易位品种的容重、蛋白质、湿面筋、赖氨酸含量、SDS沉淀值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出1BL/1RS易位系202份,占总数的36.6%,冬小麦育成品种中易位系的分布频率(51.8%)显著高于引进品种(41.0%)和春小麦(31.1%)。Glu-1位点优质亚基Ax1/Ax2*、Dx5、Bx14和Bx7OE的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昌伟 罗明 杨昕 马昌 严翔 周健 杜颖 王雅楠
【目的】作物遥感估产是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研究与应用的重点领域,能够向大田区域生产提供及时可靠的产量信息,准确地估测作物产量,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指导和调控宏观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涉农企业与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遥感估产精度,显示国产影像在农业估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筛选冬小麦理论产量的敏感遥感变量,构建基于国产影像的理论产量遥感估测模型,实现区域冬小麦理论产量遥感估测,为及时了解不同生态区域冬小麦产量丰欠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4月26日、2011年4月28日、2012年4月28日和2013年5月2日冬小麦开花期四景HJ-1A/1B影像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荣 刘润堂 郭秀荣 侯变英 PeterLangridge
对 4个小簇麦及小麦亲本和抗源供体簇毛麦进行了AFLP分析 ,确定了 4个小簇麦是均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从得到的 3个与该基因可能较紧密连锁的标记和 7个不太紧密连锁的标记中 ,推测 4个易位系中簇毛麦DNA的长短不一样。文中还讨论了AFLP作为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易位系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易位 AFLP 小簇麦 簇毛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景芳 秦君 王淳 李冬杰 孙敬三
以小麦与多枝赖草属间杂种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后代纯系为材料,经过细胞学观察、田间选拔、抗性鉴定、综合农艺性状调查以及小区产量对比试验,从中初步筛选鉴定出具有外源耐盐性状、且农艺性状好的材料,再经分子标记(GISH)鉴定纯合易位系。表明花药培养可有效克服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并可促进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丰富变异且可稳定遗传的后代,大大缩短了小麦远缘杂交导入外源基因的年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传喜 吴兆苏
用SDS-PAGE法鉴定了32个小麦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了其与SDS沉降值及面粉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亚基对SDS沉降值的影响较大,其中,G1u-B1控制的亚基7十8优于7,Glu-A1控制的亚基1或2优于Null,亚基数目多的优于亚基数目少的。亚基与蛋白质含量间无明显联系。
关键词:
小麦,烘烤品质,谷蛋白亚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建萍 古世禄 刘子坚 独俊娥
通过不同类型抗性亲本杂交选育和连续人工接菌鉴定 ,创新出 4份对粒黑穗病免疫和高抗、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 ,可提供育种单位利用
关键词:
谷子 粒黑穗病 材料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吉山 于玲 陈佩度 刘大钧
用表达型质粒载体pSPORT 1构建了经白粉菌 (Erysiphegraminis)诱导 48h和未经诱导的小麦 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Triticumaestivum Haynaldiavillosatranslocationline)叶片cDNA文库各一个。文库宿主菌为E .coliDH10B。非诱导文库包含约 5 0万个重组cDNA克隆 ,平均插入片段为 1 2 5kb ,主要分布在 40 0bp~ 2 2kb。诱导文库包含约 30万个重组cDNA克隆 ,平均插入片段 1 2kb。用克隆的病程相关基因 (pathogenesisrelatedgene) 小麦类甜蛋白基因pW...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