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2)
- 2023(9133)
- 2022(8215)
- 2021(7849)
- 2020(6565)
- 2019(15275)
- 2018(15409)
- 2017(29554)
- 2016(16376)
- 2015(18396)
- 2014(18371)
- 2013(18233)
- 2012(16454)
- 2011(14785)
- 2010(14536)
- 2009(13183)
- 2008(12542)
- 2007(10610)
- 2006(9103)
- 2005(7784)
- 学科
- 济(60827)
- 经济(60761)
- 管理(44956)
- 业(42614)
- 企(35870)
- 企业(35870)
- 方法(30185)
- 数学(26080)
- 数学方法(25773)
- 农(16136)
- 中国(14855)
- 学(14482)
- 财(14351)
- 业经(13444)
- 地方(13069)
- 理论(10836)
- 农业(10733)
- 贸(10727)
- 贸易(10723)
- 和(10546)
- 易(10292)
- 技术(10106)
- 环境(9813)
- 制(9629)
- 务(9481)
- 财务(9424)
- 财务管理(9409)
- 教育(8992)
- 企业财务(8915)
- 划(8700)
- 机构
- 大学(228174)
- 学院(226529)
- 管理(92253)
- 济(82581)
- 理学(81053)
- 经济(80629)
- 理学院(80103)
- 管理学(78638)
- 管理学院(78244)
- 研究(75510)
- 中国(52681)
- 科学(50678)
- 京(48813)
- 农(42534)
- 业大(39289)
- 所(38868)
- 研究所(35981)
- 财(35945)
- 农业(34042)
- 中心(33508)
- 江(31058)
- 北京(30632)
- 范(29723)
- 财经(29708)
- 师范(29435)
- 经(27070)
- 院(26927)
- 州(26009)
- 技术(25215)
- 师范大学(23882)
- 基金
- 项目(164050)
- 科学(127186)
- 基金(117722)
- 研究(117106)
- 家(104388)
- 国家(103538)
- 科学基金(87526)
- 社会(70599)
- 社会科(66754)
- 社会科学(66732)
- 省(65181)
- 基金项目(63648)
- 自然(59512)
- 自然科(58078)
- 自然科学(58063)
- 自然科学基金(56980)
- 划(55473)
- 教育(53214)
- 编号(48195)
- 资助(48179)
- 成果(38504)
- 重点(36701)
- 部(35314)
- 发(34808)
- 创(34373)
- 课题(32894)
- 创新(32007)
- 科研(31827)
- 计划(31573)
- 大学(30169)
共检索到313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纯敏 张桂兰 张子武 宝德俊
经7年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肥料定位试验,得到了潮土长期施肥情况下的肥料利用率和作物养分需要量;在有机肥的基础上无机氮磷配合使用,无论是对作物的稳产、高产和经济效益,还是对土壤肥力的培养提高,其效果都优于其它方法;氮磷化肥每年每公顷最佳施量分别为240kg(16kg/666.7m~2)和60kg(4kg/666.7m~2)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肥料定位试验 肥料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 梁斌 杨学云 周建斌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晓婷 赵亚丽 杨艳 张星 张谋彪 李潮海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谅 郭忠录 秦嘉惠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抗蚀性影响,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K(荒草地)、T1(不施肥)、T2(施有机肥)、T3(施氮磷钾肥)和T4(氮磷钾肥与秸秆配施) 5种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荒草地开垦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升高;相较于不施肥,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更为明显;(2)衡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抗蚀性的2个最佳指标为>0. 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结构破坏率;(3)使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示不同处理土壤抗蚀性依次为:T2>CK>T3>T4>T1,荒草地开垦后,耕种会降低土壤抗蚀性,但施肥能略微提升土壤抗蚀性,而施有机肥提升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及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王小洁 张紧紧 胡永娟 冯荣成 姚利娇 赵院利 李春喜
为了探索华北地区适宜的耕作培肥方式,通过在河南省获嘉县小麦-玉米轮作区高产农田4年的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深耕(DT)与浅耕(ST)2种耕作方式和增施有机粪肥(OF)、秸秆还田(SF)、有机粪肥+秸秆还田(OSF)与对照(CK)4种培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耕作方式,耕层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ST>DT,而全磷含量变化不定;对于不同的培肥方式,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OSF>OF>SF>CK,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则有所不同,深耕条件下为:OSF>OF>SF>CK,浅耕条件下则为:OF>OSF>SF>CK。耕作方式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极显著,对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培肥...
关键词:
小麦 耕作 有机肥 土壤养分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水分 氮素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娴娴 刘新宇 任翠莲 吉艳芝 巨晓棠 张丽娟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肥料氮在两个轮作季四茬作物中的后效和去向。【方法】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前茬设置5个氮素水平:0、75、150、225、300 kgN.hm-2(表示为N0、N75、N150、N225、N300),副处理为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河农822,共计10个处理。【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后三茬作物均能吸收利用第一茬冬小麦残留在土壤中的15N标记肥料。第二茬夏玉米、第三茬冬小麦和第四茬夏玉米对残留15N的利用率分别为6.5%—14.1%、0.9%—2.9%和1.2%—1.6%。四茬作物的叠加利用率显著高于氮肥当季利用率,N75、N150、N225和N300处理叠加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张经廷 董志强 姚艳荣 梁双波 贾秀领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试验,水分为主区,施氮(磷)量为副区,裂区试验设计。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2个处理,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 kg/hm2;3个施磷水平,小麦季磷肥用量分别为75,150,225 kg/hm2,玉米季不施磷。结果表明,施氮(磷)可提高作物地上部分吸氮(磷)量,小麦和玉米全年施氮量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东海 田霄鸿 把余玲 李锦 王淑娟 刘廷 南雄雄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小麦-玉米连续轮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于2008-2010年采用2年4季的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比较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1)、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直接还田(T-3)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储量、养分含量及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耕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CT)、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CL)、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艳丽 刘俊梅 李玉会 孙本华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每个县(区)选择代表性乡镇4~18个,每乡镇选择代表性村3~10个,每村选择4~5家农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形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关中平原小麦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10±106),(183±121)和(25±49)kg/hm2,小麦平均产量为(6.5±1.0)t/hm2;夏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 同延安 郭俊炜 张树兰 郭盼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2种作物氮肥的合理用量,以此对施肥现状进行评价。【方法】在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杨凌进行氮肥肥效田间试验,利用数学方法得出氮肥合理用量,并将其与实际调查的农户习惯氮肥用量进行比较,以分析二者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氮肥用量分别为140和145kg/hm2,而当前农户习惯氮肥用量分别为(211±139)和(310±131)kg/hm2,明显高于推荐氮肥用量,但二者产量无明显差异。过量施用氮肥导致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0~100cm土层)较高,分别为117.4和125.3kg/hm2,同时造成经济效益损...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施用 陕西关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世友 刘孟朝 张国印 茹淑华 韩宝文 王凌 贾良良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无机氮的分布和累积以均以硝态氮为主,从硝态氮分布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玉米收获期40 cm以下土层中习惯施肥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和对照处理;从小麦和玉米收获期1.2 m土层硝态氮残留来看,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缓控肥+有机肥分别比习惯施肥减少43.55%,26.53%,40.82%和42.89%,28.96%,38.28%,32.52...
关键词:
施氮措施 冬小麦 夏玉米 无机氮 硝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兰清 杨晨璐 王维钰 孔德杰 KASHIF Akhtar 任广鑫 冯永忠 杨改河
为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地进行试验,设3个秸秆还田水平: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秸秆不还田,施肥和不施肥2个施肥水平,共6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作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一年内两季不同作物收获期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期土壤不论是020 cm还是2040 cm土层,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和秸秆半量还田+施肥处理相比秸秆不还田+不施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励 刘锦涛 刘树堂 陈延玲 南镇武 袁铭章 陈晶培
以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以及单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采用氨基酸组成分析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残余法,对不同秸秆还田施肥处理下籽粒品质做出分析,得出2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处理小麦、玉米籽粒粗脂肪含量较1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N)处理显著提高5.72%和9.49%。秸秆所占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籽粒粗脂肪含量。WCN处理小麦、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较2季秸秆还田(WC)处理显著提高32.53%,72.44%,表明氮肥所占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有机肥与2季秸秆还田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不同秸秆还田处...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产量 籽粒品质 氨基酸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晓梅 尹昌斌 李贵春 南云不二男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