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0)
- 2023(7399)
- 2022(6183)
- 2021(5418)
- 2020(4306)
- 2019(9813)
- 2018(9515)
- 2017(17253)
- 2016(9611)
- 2015(10816)
- 2014(10723)
- 2013(10701)
- 2012(10647)
- 2011(9966)
- 2010(10108)
- 2009(9244)
- 2008(9162)
- 2007(8391)
- 2006(7794)
- 2005(7417)
- 学科
- 济(44962)
- 经济(44918)
- 业(22235)
- 管理(21478)
- 地方(17250)
- 中国(16654)
- 企(15460)
- 企业(15460)
- 农(13980)
- 业经(11305)
- 方法(11088)
- 学(11059)
- 地方经济(9904)
- 农业(9772)
- 发(9407)
- 数学(9045)
- 数学方法(8938)
- 融(8851)
- 金融(8850)
- 银(8512)
- 银行(8477)
- 行(8367)
- 贸(7975)
- 贸易(7964)
- 制(7828)
- 易(7613)
- 环境(7517)
- 财(7048)
- 发展(7045)
- 展(7019)
- 机构
- 学院(143058)
- 大学(140870)
- 研究(62592)
- 济(55695)
- 经济(54362)
- 中国(46021)
- 管理(44993)
- 科学(41903)
- 农(37258)
- 理学(36867)
- 理学院(36280)
- 管理学(35465)
- 所(35283)
- 管理学院(35233)
- 京(33284)
- 研究所(32034)
- 农业(29581)
- 中心(26865)
- 业大(26104)
- 财(24782)
- 江(24451)
- 省(23288)
- 院(22348)
- 北京(21905)
- 范(20990)
- 科学院(20646)
- 师范(20626)
- 州(20103)
- 技术(18914)
- 财经(18300)
- 基金
- 项目(91888)
- 科学(69691)
- 研究(63274)
- 基金(62743)
- 家(58425)
- 国家(57876)
- 科学基金(46119)
- 省(38482)
- 社会(37556)
- 社会科(35405)
- 社会科学(35395)
- 划(33125)
- 基金项目(32073)
- 自然(30758)
- 自然科(29964)
- 自然科学(29949)
- 自然科学基金(29403)
- 教育(27876)
- 发(27238)
- 资助(26249)
- 编号(24736)
- 重点(22083)
- 发展(21014)
- 成果(20804)
- 展(20630)
- 课题(19879)
- 计划(19790)
- 创(19177)
- 科技(18809)
- 部(18637)
共检索到241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和田 赵云云 王景林 杨才
对小麦(TriticumaestivunL)和羊草(LeymuschinensisT.)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羊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较好,花粉管能顺利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在检查过的310个子房中,17个(5.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2个(0.65%)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7个(2.26%)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小麦×羊草虽然受精率为8.41%,但最后结实率很低,若利用胚培养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离体培养,可望提高杂种植株的获得率
关键词:
小麦,羊草,远缘杂交,胚胎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永红 丁春邦 杨瑞武 胡超
用石腊制片法,对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Lcv.ChineseSpring和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 (L) Candargy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簇毛麦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 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210个小麦子房中, 13.81% 发生了双受精, 产生胚和胚乳; 16.19% 发生了卵细胞单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6% 发生了极核单受精,产生胚乳而无胚; 总受精率为34.76% ,成胚率为30.00% 。由于胚乳发育滞后于合子发育,生理不协调,胚乳缺乏或发育异常或解体, 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丽珍 程利民 徐建荣 徐慧君 宋亮 韩晓磊
以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为父本,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母本进行属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F1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1受精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2.13±13.42)%,平均孵化率为(27.40±3.96)%;杂交F1的受精卵为晶莹半透明的圆球形,平均卵径为(0.978±0.028)mm,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为(3.740±0.055)mm,为非粘性半浮性卵;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裂和囊胚、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形成期、孵化期6个阶段,其中包括30个主要时期,在温度为25~2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王雨辰 沈土山
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翘嘴鳜(♀)×斑鳜(♂)人工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漂浮卵,微粘性,卵径1.6~1.8mm。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h45min,胚盘隆起;2h30min,进入卵裂期;3h15min,进入桑椹期;4h15min,进入囊胚期;11h,进入原肠期;13h40min,进入神经胚期;14h20min,进入胚孔封闭期;17h20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0h10min,进入视泡期;25h,进入尾芽期;26h40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1h,进入晶体出现期;35h10min,进入心跳期;49h10min,进入眼色...
关键词:
翘嘴鳜 斑鳜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泉 杨虹 郎杰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
关键词:
小麦 粗山羊草 正反杂交 幼胚拯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大椿 方建萍 刘宪亭 章龙珍 陈松林 郭峰 龚明华
探讨了室温下不同浓度的二甲亚砜、甲醇对草、鲢、鳙、鲤鱼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导致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二甲亚砜 甲醇 鱼卵 受精 胚胎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彪 李清 杨瑞斌 王贵英
以丹江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池养第4代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并能正常发育获得杂交鲌子一代个体。对杂交鲌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及各个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受精卵近圆形,淡黄色,直径0.86~0.95mm,受精后1h40min,吸水膨胀,卵径可达1.0~1.3mm;发育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出膜阶段,并进一步分为29个发育分期;水温在24~25℃范围内,受精40min后开始第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海英 杨启文 殷海成 宋平 张训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求华 黄种持 郑乐云 李雷斌 刘银华 许朝辉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赤点石斑鱼(E.akaara,♂)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0.858±0.022 mm,有油球一个,居卵中央;在水温26±0.5℃、盐度32、pH 8.2、静水微充气的孵化条件下,胚胎可以正常发育,共经历了受精卵、卵裂、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6个阶段28个时期,历时25h 15 min完成胚胎发育。统计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7.3%、91.6%和9.5%。在仔稚幼鱼生长方面,杂交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兰春燕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探讨了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杂交F1)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F1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5~21℃和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二者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N=115.99T-0.7668(R2=0.9769)。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7.54℃和540.1℃.h,积算温度(A)与试验水温间呈乘幂函数相关,表达式:A=1328.1T-0.3149(R2=0.9624)。胚胎发育的最低盐度界限为10,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和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10~45、25~35;初孵仔鱼生存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宋振鑫 吴雷明 翟介明 马文辉
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
关键词:
杂交子一代 盐度 胚胎发育 SAI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陈超 贾瑞锦 孔祥迪 翟介明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敬敬 胡亚强 黄勃 张懿丹 杨湘勤 袁超 俞小鹏
为探究水温和盐度对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影响,以人工驯化后的野生羊鲍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度、盐度单一和双因子组合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羊鲍孵化率和成活率受温度、盐度影响显著,28°C时,胚胎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最高,26°C时,幼虫发育时间最短,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C,最适温度为26~28°C。盐度为24时,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和成活率最低;盐度分别为30和32时,孵化率和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8~32,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羊鲍孵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响应曲面模型优化,得出温度为24.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婷 袁德义 高超 邹锋 唐静 谭晓风
以油茶‘湘林XLC15’为试材,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切片荧光观察和石蜡切片法,研究油茶的授粉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油茶授粉后2 h花粉萌发,48 h花粉管长至花柱基部,60 h花粉管通过一个退化的助细胞开始进入胚囊,为珠孔受精方式,观察到的花粉管进入胚囊的比例为23%。精细胞与二极核相互融合主要发生于授粉后3~10天,精卵细胞的融合主要发生于授粉后5~16天,配子的融合属有丝分裂前类型。初生胚乳核形成后即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胚乳的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乳,胚乳核极不发达,胚乳细胞大、个数少。合子经历约4个月的休眠后开始发育,授粉后200天形成球形胚,具有明显的胚柄,胚的发育类型为茄型。
关键词:
油茶 授粉 受精 胚胎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