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9)
2023(4097)
2022(3482)
2021(3379)
2020(2806)
2019(6056)
2018(6173)
2017(11821)
2016(6899)
2015(7676)
2014(7643)
2013(7651)
2012(7258)
2011(6915)
2010(7131)
2009(6465)
2008(6387)
2007(6037)
2006(5437)
2005(4973)
作者
(21838)
(19194)
(18776)
(17701)
(11429)
(9508)
(8276)
(7763)
(7118)
(6653)
(6601)
(6106)
(6083)
(6075)
(5956)
(5944)
(5553)
(5421)
(5338)
(5110)
(5021)
(4742)
(4719)
(4470)
(4454)
(4438)
(4210)
(4188)
(4154)
(4096)
学科
(43954)
农业(29013)
(27243)
经济(27224)
(26085)
业经(11276)
农业经济(9614)
管理(9305)
(8860)
农村(8856)
(7342)
中国(7340)
(7229)
土地(6797)
(6625)
劳动(6624)
方法(6509)
地方(6491)
发展(6383)
(6377)
农业劳动(6277)
人口(6213)
收入(6115)
数学(5984)
数学方法(5935)
及其(5825)
动力(5788)
劳动力(5729)
农业人口(5674)
(5663)
机构
学院(101109)
大学(94389)
(50996)
(40705)
经济(39854)
农业(39357)
研究(39234)
管理(34880)
中国(30363)
理学(30155)
理学院(29797)
管理学(29226)
管理学院(29073)
业大(28440)
科学(26602)
农业大学(23856)
(22807)
研究所(20799)
(20229)
(19966)
中心(18896)
(17455)
(16688)
科学院(15370)
(14501)
经济管理(13783)
(12791)
(12787)
(12784)
师范(12641)
基金
项目(67373)
科学(50651)
研究(48966)
基金(46254)
(42580)
国家(42048)
科学基金(33268)
(29541)
社会(29278)
(29155)
社会科(27105)
社会科学(27094)
基金项目(24677)
(23671)
编号(21931)
自然(21363)
自然科(20815)
自然科学(20810)
自然科学基金(20440)
教育(20228)
资助(18021)
成果(17294)
(16856)
(16832)
重点(15200)
农业(14937)
(14769)
课题(14589)
计划(14145)
(14066)
期刊
(58758)
(54316)
经济(54316)
农业(39704)
中国(26046)
研究(24911)
学报(24127)
科学(19490)
(18737)
大学(17397)
学学(16925)
业经(16453)
农业经济(13266)
农村(12860)
(12860)
(12371)
金融(12371)
业大(9161)
(9017)
(8837)
农村经济(8675)
教育(8654)
问题(8614)
农业大学(8439)
世界(8435)
管理(7519)
技术(7406)
中国农业(7207)
经济问题(7162)
社会(6541)
共检索到157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方仁  孙敬三  路铁刚  刘辉  王景林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赵颂民  沈银柱  黄占景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海合  李凤华  才卓  杨兆顺  楼辰军  钱芳  张旭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雪芳  王义发  罗红兵  黄璜  
以6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鲜食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地上第一节茎粗、地上第一节茎长、生育期、穗重、穗长、穗粗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地上第一节茎长外,其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除穗粗及地上第一节茎长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6、P3和P5;特殊配合力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36、P15、P12、P16、P23和P2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茂林  苟才明  杨荣志  吴全一  蒲雪莉  贺玉兰  
对72个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等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粗(r=0.788 2,p=0.452 6),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百粒重(r=0.729 4,p=0,370 3)、行粒数(r=0.476 4,p=0.348 0)和穗长(r=0.528 2,p=0.089 9)。性状间百粒重与穗粗(r-0.657 3)和出籽率(r=0.392 4)、穗行数与秃尖(r=0.369 0)、行粒数与穗长(r=0.703 3)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在高原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粗,提高百粒重和行粒数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利蓉  
小麦花培后代农艺性状选择李利蓉关键词小麦,花培,农艺性状PRELIMINARYSTUDIESONTHESELECTIONOFAGRONOMICALCHARACTEROFANTHERCULTURALPLANTSOFWHEAT¥LiLirong(Che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庞建周  王雪征  茜晓哲  王晨阳  陈淑萍  
为了提高优质小麦的育种效率,在早代明确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组成,增加育种的针对性,以1个小麦杂交组合的296个DH株系群体为试材,采用半粒SDS-PAGE法检测麦谷蛋白,且用A-PAGE检测了醇溶蛋白。结果表明:母本衡09-6324的HMW-GS构成为null、7+9、2+12,是有SEc-1特征带的1Bl/1RS易位系品种,父本师栾02-1亚基组成1、7+9、5+10,是非1Bl/1RS易位系品种。296个DH株系共鉴定出6种不同的HMW-GS类型,均为父母本表达亚基类型的再分配,无变异类型。与面包加工品质呈正相关的5+10亚基出现频率为35.13%。DH株系材料中1Bl/1RS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海涛  张彪  林勇  叶国成  陈宛秋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卫国  王广元  于晓慧  梅青  
通过不同年份生育期有效积温和日照对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得知,有效积温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空秕率(-0.6984)>产量(0.6132)>千粒重(-0.3065)>有效穗数(0.1981)>株高(0.1872)>穗粒数(-0.1192);日照对各性状相关性为千粒重(-0.5149)>穗粒数(0.5107)>株高(-0.3111)>有效穗数(0.2747)>空秕率(-0.0651)>产量(0.0056);温光对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1129.50+0.4498X1+0.0121X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国彬  曹均  周连第  兰卫宗  兰彦平  
本文通过表型分析法,对以雄性不育种质为母本的杂交F1代群体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株高、总苞/果枝等生长指标在F1代群体间存在较大变异,除果枝粗度、母枝粗度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变异丰富;②F1代群体中坚果果形指标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下,是稳定的性状指标,单粒重变异幅度和变异程度大,达24.2%;无性繁殖后代性状稳定;③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指标在F1代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变异,淀粉、水分、蛋白质表现稳定,变异系数小于10%;总糖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89.38%。推测亲本杂种优势在F1代发生性状分离导致杂交后代群体在果实表型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春杰  徐海  郭艳华  徐正进  方萍  
为了探讨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表现规律,为综合亚种优点充分利用亚种间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典型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变异及其相互关系,并依穗型指数分类比较穗部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在F1代多表现超亲优势,F6代呈现连续变异,出现很多超亲值和中间性状。穗粒重由3个主成分决定,粒数因子、穗型因子和粒重因子分别贡献了45.49%,17.6%和12.22%,穗长有使粒数增多、粒重增加的趋势。RIL群体内绝大多数株系穗型属于中、下部优势型,结实率等穗部性状在不同穗型的分布既有交叉又有重合。因此籼粳稻杂交可以创造大量变异,其后代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以实现穗部性状的重新组合,群体内多数株系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坤  陈璇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_(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_(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夏先春  王德森  Morten Lillemo  何中虎  
【目的】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硬度变异类型,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来自CIMMYT的176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对其SKCS硬度及其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硬质基因型均为Pina-D1b/Pinb-D1a类型,软质基因型有Pina-D1a/Pinb-D1a、Pina-D1j/Pinb-D1i、Pina-D1a/Pinb-D1i和Pina-D1c/Pinb-D1h等4种类型。其中Pina-D1j/Pinb...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振  冯晓敏  严金波  韩超逸  宋辉  岳兵  
以141份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受体亲本黄早四于2011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2011和2012年在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吐丝期、散粉期、雄穗分枝数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主效QTL,单个QTL的贡献为9.79%~37.35%,其中4个QTL在多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QTL与前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春晓  赵海军  董树亭  王庆成  李宗新  刘开昌  
【目的】阐明保绿型玉米和非保绿型玉米双列杂交后代抽丝后氮素代谢特征。【方法】选育氮高效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根本途径。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双列杂交后代的氮代谢和利用特征,筛选出保绿型玉米氮高效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保绿型(SG,stay-green)玉米自交系Q319、CZ01、VA91和非保绿型(NSG,non-stay-green)玉米自交系BM、B73、MO17,以此组配6×6完全双列杂交,以双列杂交后代为材料,系统研究不同玉米品种主要生育时期叶片、茎鞘、籽粒氮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抽丝前后氮素积累、分配和氮收获指数,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