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9)
- 2023(9013)
- 2022(7449)
- 2021(6640)
- 2020(5291)
- 2019(12032)
- 2018(11599)
- 2017(22243)
- 2016(11506)
- 2015(12936)
- 2014(12757)
- 2013(12647)
- 2012(12289)
- 2011(11130)
- 2010(11746)
- 2009(11051)
- 2008(10151)
- 2007(9108)
- 2006(8483)
- 2005(8250)
- 学科
- 济(51976)
- 经济(51922)
- 业(32736)
- 管理(30303)
- 融(28143)
- 金融(28143)
- 银(25779)
- 银行(25771)
- 企(25291)
- 企业(25291)
- 行(25163)
- 中国(25001)
- 地方(20085)
- 制(15095)
- 农(14753)
- 财(14294)
- 业经(13890)
- 方法(13476)
- 贸(11403)
- 贸易(11387)
- 中国金融(11235)
- 数学(11081)
- 易(11032)
- 数学方法(11000)
- 农业(10687)
- 地方经济(10101)
- 发(9931)
- 体(9369)
- 务(9110)
- 财务(9083)
- 机构
- 学院(159304)
- 大学(155980)
- 济(71480)
- 经济(69794)
- 研究(60451)
- 管理(56482)
- 中国(56031)
- 理学(45881)
- 理学院(45333)
- 管理学(44805)
- 管理学院(44497)
- 财(36337)
- 京(34519)
- 科学(32772)
- 所(30641)
- 中心(30042)
- 研究所(27060)
- 财经(27046)
- 江(25925)
- 农(24970)
- 经(24460)
- 银(23601)
- 北京(23057)
- 银行(22579)
- 经济学(22464)
- 州(22169)
- 院(21795)
- 范(21430)
- 师范(21226)
- 融(21151)
- 基金
- 项目(95399)
- 科学(74846)
- 研究(74839)
- 基金(66890)
- 家(56901)
- 国家(56329)
- 科学基金(47996)
- 社会(47668)
- 社会科(45466)
- 社会科学(45460)
- 省(38236)
- 基金项目(34569)
- 教育(32795)
- 划(31565)
- 编号(31031)
- 自然(27654)
- 发(27465)
- 资助(27449)
- 自然科(27018)
- 自然科学(27015)
- 自然科学基金(26526)
- 成果(26235)
- 发展(22804)
- 课题(22681)
- 展(22411)
- 重点(21844)
- 部(20638)
- 创(20501)
- 性(20027)
- 国家社会(19626)
共检索到279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亟待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审慎监管体系。本文对全球主要发展中国家小额金融机构(MFI)风险控制核心部分规定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考察,包括最低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贷款分类、损失准备计提与坏账冲销,存款准备金与流动性要求,风险集中、内部人借贷与所有权集中,以及纠偏和处罚。国际经验表明,对于接受审慎监管的MFI,应该采用与传统银行严厉程度不同的监管工具;对于接受非审慎监管的MFI,应该发布某些稳健性规则以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中国适度选择小额金融机构审慎监管工具的建议。
关键词:
小额金融机构 审慎监管 国际最新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凡平
近年来,欧洲央行吸取了欧债危机的教训,大力开展宏观审慎监管,重视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全面研究了欧洲央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目标、组织架构、政策工具、运行机制等,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系统性风险指标的最新应用,并探讨了这些指标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欧洲央行 宏观审慎 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小川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国际发展 中国 适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比较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德旭 钟震
本文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入手,全面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在借鉴危机后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本设想。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鸿凌
系统介绍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研究和主要内容,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界定与评估,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风险,阐明运用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认为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重大影响,我国应当借鉴金融发达国家的趋势性监管实践,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完善识别体系、加强资本控制和业务控制、完善救助和处置机制等方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系统重要性 监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自1994年成立以来,影响力逐渐扩大,尤其是其制定的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已经成为保险业监管的全球公认框架,以及评价一国现有监管体系的基准。中国保监会一直非常重视对核心原则的研究借鉴,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洋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遭受到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创伤。回顾危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一个直接原因是监管不足,跟不上金融业整体发展。因此,必须更新监管理念、大力改革金融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的框架。由于我国在本次危机远离策源地,加之资本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5年11月公布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规则,大幅提高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广义资本充足要求。从监管有效性、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价标准、公司股权结构、企业激励机制、资金来源稳定性、债券市场发展阶段、市场融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中国应稳妥审慎推进TLAC监管实施。如完全套用欧美国家模式实施TLAC监管,将可能大幅推高银行合规成本、对债券市场形成压力、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因此,中国应持续加强国际监管沟通,争取长期豁免实施或进一步推迟实施TLAC监管;实施模式上,建议统筹考虑风险防范和金融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稳妥、审慎、有序地实施TLAC监管。
关键词:
金融监管 TLAC 金融稳定 发展权益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刚 张赞松
以近年来对冲基金的迅猛发展为背景,总结对冲基金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分析现行国际监管制度缺欠的基础上,探讨以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措施三方面构筑有效合理的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金融监管 投资基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虹
金融科技是我国金融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有利于强化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营造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监管方面,监管技术、监管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由此,立足于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概况,梳理国外关于金融科技监管的相关经验,进一步指出我国存在的差距点,并针对性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连举 刘茜
互联网金融是从技术到产品及金融制度和体系的全方位创新,不仅使交易、理财和融资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在关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需求多元化、支付电子化、存款理财化、融资多元化。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程监控,推进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创新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咸月 何光辉
借助发展小额金融来消除贫困已演变成声势浩大的国际行动。本文通过考察全球发展中国家小额金融机构(MFI)后发现,MFI锁定的是低收入群体;服务规模扩张迅速;自足性发展已成主流;商业化趋势十分明显。从中获得如下启示:中国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在推动小额金融产业发展方面应更加积极;低收入群体的融资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盈利前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布局应重新审视;小额金融应以商业化经营为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可持续发展是指小额金融机构的营业收入足以覆盖全部成本,从而能够实现财务上的自足。在国际小额金融实践中,可持续性逐渐成为衡量小额金融机构发展成败的重要标准。本文从国际小额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入手,对国际小额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列举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图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小额金融机构 可持续发展 完全财务自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