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6)
- 2023(16519)
- 2022(14265)
- 2021(13347)
- 2020(11160)
- 2019(25798)
- 2018(25630)
- 2017(50122)
- 2016(26776)
- 2015(30078)
- 2014(30007)
- 2013(29557)
- 2012(26899)
- 2011(24117)
- 2010(23850)
- 2009(21832)
- 2008(21029)
- 2007(18619)
- 2006(16343)
- 2005(14057)
- 学科
- 济(110506)
- 经济(110391)
- 业(79317)
- 管理(73714)
- 企(57032)
- 企业(57032)
- 方法(51294)
- 农(49739)
- 数学(45586)
- 数学方法(45025)
- 农业(32869)
- 中国(27487)
- 财(27338)
- 业经(27209)
- 贸(23248)
- 贸易(23237)
- 易(22679)
- 地方(22649)
- 制(21150)
- 学(20878)
- 技术(17129)
- 银(16796)
- 银行(16761)
- 务(16445)
- 财务(16374)
- 环境(16337)
- 财务管理(16334)
- 融(16324)
- 金融(16322)
- 行(15948)
- 机构
- 学院(374805)
- 大学(373618)
- 济(155050)
- 管理(153899)
- 经济(151875)
- 理学(134092)
- 理学院(132780)
- 管理学(130433)
- 管理学院(129778)
- 研究(120606)
- 中国(94998)
- 京(77552)
- 农(74209)
- 科学(73529)
- 财(68610)
- 业大(60386)
- 中心(58875)
- 所(58731)
- 农业(56959)
- 财经(55799)
- 江(55000)
- 研究所(53452)
- 经(51183)
- 北京(47870)
- 范(47425)
- 师范(47026)
- 经济学(46723)
- 州(44337)
- 院(43128)
- 经济学院(42471)
- 基金
- 项目(263242)
- 科学(208186)
- 研究(193571)
- 基金(192933)
- 家(166923)
- 国家(165509)
- 科学基金(143897)
- 社会(123488)
- 社会科(116931)
- 社会科学(116899)
- 省(103396)
- 基金项目(102930)
- 自然(93388)
- 自然科(91256)
- 自然科学(91235)
- 自然科学基金(89569)
- 教育(87797)
- 划(85069)
- 编号(79853)
- 资助(79158)
- 成果(62665)
- 部(58607)
- 重点(57771)
- 发(55963)
- 创(54541)
- 课题(52669)
- 国家社会(51057)
- 创新(50885)
- 科研(50525)
- 教育部(50437)
- 期刊
- 济(166900)
- 经济(166900)
- 研究(107495)
- 农(73438)
- 中国(69268)
- 学报(58206)
- 科学(53590)
- 管理(51807)
- 财(50635)
- 农业(49576)
- 大学(45503)
- 学学(43019)
- 融(40314)
- 金融(40314)
- 教育(35440)
- 业经(32570)
- 技术(32276)
- 财经(26606)
- 经济研究(24542)
- 业(23500)
- 问题(23201)
- 经(22655)
- 图书(19471)
- 理论(19276)
- 版(18266)
- 技术经济(18241)
- 科技(17737)
- 实践(17705)
- 践(17705)
- 统计(17044)
共检索到545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玉韫 杨军
近年来,小额信贷机构逐步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6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小额信贷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后与非正规信贷的关系以及对非正规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小额信贷进入市场后会挤出非正规信贷,并且这种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资产、高收入和非贫困地区的农户,能够降低这部分农户对高利率非正规信贷的依赖,并将其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同时,随着小额信贷机构的市场扩张,当地非正规信贷市场利率会提高,原因是客户风险结构的变化,即小额信贷机构具有撇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政府在发展普惠金融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时,需要正确认识不同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的作用和增量农村金融机构带来的边际影响,特别是对非目标客户福利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荣 杨秀珍
本文利用Liker五级量表对陕西、甘肃162户农户小额信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整体上比较满意,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农户重要的筹资渠道。具体来看,农户对于信用等级的评定、还款方式、小额信贷的作用等表示满意,但对贷款授信额度、偿还期限设计、贷款手续、利率和贷款的可获得性等方面不太满意。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小额信贷 满意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西川 黄祖辉 程恩江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微观金融研究课题组"2005年组织的三省(区)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项目区农户调查的数据,发现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项目的实际瞄准目标已从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上移到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收入户,甚至高收入户。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需求方面讲,目标上移是因为贫困户对现有的小额信贷产品需求不足,同时,部分富裕户有较强的非农生产性信贷需求。小额信贷机构对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所做的变通,包括放松对贷款金额、联保小组和中心会议的要求,直接降低了富裕户参与小额信贷的机会成本。从供给方面讲,目标上移是由于在机构可持续性的压力下,小额信贷机构的中心主任和信贷员倾向于贷款给有非农经营项目和可以...
关键词:
小额信贷 信贷需求 间接机制 直接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庭强 王冀宁
一般认为信用风险的发生源于违约,信用风险控制应重点解决好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信用风险度量;一是主观信用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将论及后者,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实施有效积极的管理措施,激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信贷后活动,有效控制小额信贷的风险的发生概率。研究认为:农户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是影响农户小额信贷安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农户 小额信贷 风险 金融机构 博弈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典军 张晓涛
近年来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贷款需求、获得情况以及来源、期限、规模、成本、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户 信贷需求 获得 实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数量配给 需求方配给 银保互联 农村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翔翔 熊学萍 阮红新
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农户可持续性生计资产框架,以湖北省随州市、襄阳市、武汉市295个样本农户为例,通过建立小额信贷对农户脆弱度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小额信贷能否有效缓解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额信贷能够有效缓解农户脆弱性,参贷农户的生计资产指标增长率比对照组大;贷款总额和经营性土地面积在99%显著水平下对农户脆弱度的缓解有正向影响;贷款资金的生产性用途及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在95%的显著水平上影响农户的脆弱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昌云 钟腾 郑华懋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农户信贷 信贷抑制 资金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雨柯 符刚
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党中央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是推动城镇发展的支柱,也是不断帮助农村建设、农业开发以及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兴文县农信社的2014年度小额信贷获得农户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利用离散变量二元probit模型,对申请农户的基本信息中影响可获得性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农户的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长期在外打工人数、资产总值、社会评价和行为信用记录等对于小额信贷的获得具有影响。因此,拓展农信社小额贷款交易范围、改善地区信贷环境、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实现农户贷款方式多样化是促进地区小额信贷环境改善和推动农村区域发展重要方式。
关键词:
小额信贷 信贷获得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金焱 张博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道才 唐凯旋
基于农村信贷排斥理论和静态职业选择模型,以及安徽省696份农户调查数据,选取信贷排斥、家庭资本两个主变量和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农技培训等特征变量,实证分析了信贷排斥和家庭资本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排斥对农民创业选择的总体影响为负,但存在结构性失衡,其对家庭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民创业者影响大于中低家庭资本水平的农民创业者;家庭资本水平与农民创业选择呈倒U型关系;农民本身的资源异质性同样与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伟坤 王立杰
一、引言为了解河北省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特别是河北省农户小额资金的需求情况,以促进金融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户小额资金贷款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馨乐 李扬 杨向阳
基于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假设,本文借助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农户面临的正规借贷渠道交易成本过高,则农户将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由此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两个方面量化交易成本,实证检验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可以起到信号甄别的作用,从而降低农户与借贷资金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非正规借贷渠道已经得到验证,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个人社会资本的作用小于社区社会资本;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包括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增加服务农户的信贷工作人员、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率、扩大对农户贷款总规模等,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增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淑玲
改善农户小额信贷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金融机构实施战略转移,尽快调整业务发展方向;进行制度创新,采用团体贷款方式;调整和规范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活力;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服务 农户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