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85)
- 2023(18843)
- 2022(16163)
- 2021(14799)
- 2020(12571)
- 2019(28832)
- 2018(28507)
- 2017(55846)
- 2016(29760)
- 2015(33022)
- 2014(32690)
- 2013(32573)
- 2012(29724)
- 2011(26429)
- 2010(26343)
- 2009(24684)
- 2008(24200)
- 2007(21627)
- 2006(19089)
- 2005(16489)
- 学科
- 济(127319)
- 经济(127179)
- 业(110052)
- 管理(95788)
- 企(91218)
- 企业(91218)
- 方法(60591)
- 数学(50738)
- 数学方法(50184)
- 农(49620)
- 财(38442)
- 业经(36057)
- 农业(33009)
- 中国(31424)
- 务(25261)
- 财务(25191)
- 财务管理(25149)
- 制(24013)
- 企业财务(23862)
- 技术(23713)
- 地方(23707)
- 贸(22238)
- 贸易(22224)
- 学(21793)
- 易(21591)
- 理论(21457)
- 和(20071)
- 策(19274)
- 划(19069)
- 银(18176)
- 机构
- 学院(423410)
- 大学(418816)
- 济(178104)
- 管理(175914)
- 经济(174709)
- 理学(153023)
- 理学院(151543)
- 管理学(149102)
- 管理学院(148333)
- 研究(131082)
- 中国(103665)
- 京(86593)
- 财(81385)
- 科学(78420)
- 农(75191)
- 财经(65596)
- 业大(63696)
- 所(63286)
- 江(62450)
- 中心(62150)
- 经(59927)
- 农业(57620)
- 研究所(57262)
- 经济学(54005)
- 北京(53643)
- 范(51457)
- 师范(51017)
- 州(49877)
- 经济学院(49137)
- 财经大学(48613)
- 基金
- 项目(288766)
- 科学(230177)
- 研究(213490)
- 基金(212566)
- 家(183015)
- 国家(181384)
- 科学基金(159162)
- 社会(138405)
- 社会科(131156)
- 社会科学(131122)
- 省(113067)
- 基金项目(112883)
- 自然(102355)
- 自然科(100080)
- 自然科学(100059)
- 自然科学基金(98334)
- 教育(97143)
- 划(93095)
- 资助(87026)
- 编号(86524)
- 成果(68064)
- 部(64406)
- 重点(63251)
- 创(62934)
- 发(61399)
- 创新(58191)
- 课题(57926)
- 国家社会(57439)
- 教育部(55959)
- 人文(55507)
- 期刊
- 济(194711)
- 经济(194711)
- 研究(121960)
- 中国(76659)
- 农(73129)
- 管理(66395)
- 财(64184)
- 学报(60693)
- 科学(58669)
- 农业(49263)
- 大学(48141)
- 学学(45867)
- 融(41658)
- 金融(41658)
- 教育(39641)
- 技术(38433)
- 业经(36986)
- 财经(32246)
- 经济研究(29905)
- 经(27636)
- 问题(25982)
- 业(25684)
- 技术经济(22989)
- 科技(20415)
- 统计(20064)
- 商业(19983)
- 理论(19817)
- 版(19816)
- 现代(19790)
- 策(19071)
共检索到614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红
基于2009—2014年山东省17地市小额贷款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民创业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小额信贷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由于小额信贷规模仍相对较小,因此其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程度仍相对较低。同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农民创业在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所以,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以及加大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方群
农村小额信贷是改善农村资金供求状况、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用数据统计等实证方法进行分析,显示目前金融机构的小额农村贷款投入在与农民收入、农村投资之间虽存在一定显著性,但并未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最后提出了改善农村小额信贷投入,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额信贷 有效性 信贷模式 显著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佶蔓 唐李伟
结合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不同区置间的不同影响: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小于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相当有限;而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越过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变得非常显著。因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额信贷增长率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村居民收入 STAR模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邢霞 修长百 刘玉春
论文基于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法,从农民创业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金融素养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且这种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后依然存在;金融素养通过影响农户创业行为,进而实现收入水平向上流动,创业在金融素养的增收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因此,政府将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作为公共政策的瞄准目标,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家庭创业率为经济转型提供内生动力,还可以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这将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脱贫成效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创业行为 农民收入 中介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魏滨辉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全国235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以返乡创业试点这一外生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劳动力返乡创业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促农增收作用,返乡创业试点县的农民收入水平相比控制组平均提升2.2%;基于安慰剂检验、排除干扰政策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强化了上述结论;机制分析发现,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推动县域产业升级,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南方地区以及市场环境好、融资水平高和财政能力强的县域,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加大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实施力度,健全相关配套服务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德宏 杨成 靳涛
通过实地调查、模型分析和数据验证,研究了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和农户收入的相关性,认为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是正向的。农户能获得小额信贷,并直接用于生产活动,农户收入增加就明显。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影响农户收入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户收入 影响 西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华东; 陈力朋; 陈锦然;
本文利用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部地区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农村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水平则不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发现,财政支农支持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收入; 财政支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留鑫 洪名勇
文章从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迂回程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构建农业分工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5—2016年的时序数据进行处理,测算出中国历年农业生产的分工指数,进而利用OLS对农业分工指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为了更深入地探析农业分工与农民增收的互动作用,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增收显著促进农业分工,同时农业分工水平提高也能促进农民增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分工 农民增收 农业分工指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小华
整体而言,降低信用约束并不能实现农民增收,反而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是,农户贷款量的增加和非涉农银行的信用约束降低均能显著提升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农户人均住房总价值和乡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均能够显著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但是乡村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男性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系数仅略小于乡村人力资本系数,相反,女性人力资本却并没有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显著要素。因此,农村金融应该严格区分贷款和救助金,农村金融的改革应向着定位明确、职能清晰的方向前进,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边界必须明确。
关键词:
信用约束 信贷调节 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克强 刘锡良
本文基于四川省16市32县7158农户经济金融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四川粮食主产区农户增收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和非农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额显著增加,但同时其主观感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明显加重;而农民增收对农户非农创业意愿的显著正向效应可以合理地解释该矛盾性现象。就是说,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自发兴起,农户人均收入出现较快增长,农民非农创业意愿逐步增强,从而造成广大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出现上述悖逆现象。该实证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更好贯彻国务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举措,客观反思现行农村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刘金林
农业是广西的主导产业,而农民收入是其"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财政支农仍是广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实证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广西财政支农收益效率不高,财政支农资金治理不佳,财政支农力度仍显薄弱。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明确支农资金的配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华芳 包晓岚
本文运用Biprobit模型,采用湖北省930家农村微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农民创业者的融资渠道选择和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决策两方面检验农民创业的信贷约束。结果表明,有贷款需求的农民创业者只有不到60%能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资助,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明显的信贷约束;正规金融机构倾向于为素质高、经验丰富、个人资产较多的农民提供贷款,而个人资产较多的农民不愿向其申请贷款,导致供需错位,另外女性、与银行有一定"关系"的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杰 王宗林 罗剑朝
为研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农民创业中介视角,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和农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通过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异质性及其对农民幸福感影响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民幸福感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推进农民创业是数字金融使用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相比于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最有助于提高农民幸福感;数字金融使用最有利于提高女性、已婚、年龄在60岁以上及低学历农民的幸福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为
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采取许多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效果仍然不明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民收入增长发生了转型,这种转型以农民的规模收益为表现,而规模收益的产生必须要得到金融支持。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现阶段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民 收入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祖梅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且现实的问题,中部六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理论和实证数据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会对农民增收产生刺激作用。文章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3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函数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