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8)
- 2023(2469)
- 2022(2019)
- 2021(1862)
- 2020(1633)
- 2019(3585)
- 2018(3523)
- 2017(6699)
- 2016(3723)
- 2015(3886)
- 2014(3725)
- 2013(3702)
- 2012(3500)
- 2011(3037)
- 2010(3064)
- 2009(2684)
- 2008(2698)
- 2007(2381)
- 2006(2085)
- 2005(1964)
- 学科
- 济(14734)
- 经济(14727)
- 业(9140)
- 管理(7938)
- 企(7799)
- 企业(7799)
- 方法(6225)
- 数学(5612)
- 数学方法(5550)
- 学(5546)
- 结构(4892)
- 财(4523)
- 产业(4243)
- 中国(3926)
- 制(3730)
- 农(3453)
- 税(3239)
- 地方(3181)
- 业经(3132)
- 税收(3054)
- 收(3021)
- 体(2996)
- 务(2939)
- 财务(2939)
- 财务管理(2935)
- 产业结构(2911)
- 企业财务(2877)
- 体制(2680)
- 银(2402)
- 银行(2389)
- 机构
- 大学(51933)
- 学院(51298)
- 研究(21391)
- 济(20450)
- 经济(20029)
- 管理(17471)
- 中国(16027)
- 理学(15247)
- 科学(15114)
- 理学院(14998)
- 管理学(14616)
- 管理学院(14518)
- 所(11754)
- 京(11441)
- 研究所(11086)
- 农(10801)
- 财(9576)
- 中心(9356)
- 业大(9313)
- 院(8545)
- 农业(8449)
- 江(8114)
- 财经(7722)
- 北京(7247)
- 范(7240)
- 省(7164)
- 师范(7108)
- 研究院(7100)
- 经(7085)
- 室(6823)
- 基金
- 项目(38291)
- 科学(30184)
- 基金(28572)
- 家(26782)
- 国家(26625)
- 研究(24581)
- 科学基金(21962)
- 社会(15498)
- 自然(15374)
- 基金项目(15268)
- 自然科(14996)
- 自然科学(14993)
- 社会科(14758)
- 社会科学(14753)
- 自然科学基金(14739)
- 省(14491)
- 划(12956)
- 资助(11697)
- 教育(10804)
- 重点(9760)
- 编号(8682)
- 发(8568)
- 计划(8238)
- 部(8220)
- 科研(7984)
- 科技(7609)
- 创(7541)
- 创新(7198)
- 国家社会(6772)
- 专项(6745)
共检索到74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勐鸿 吕寻 裴会明 董菊兰 王鹏 王军辉
对小陇山林区引种黄檗人工林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3年的黄檗人工林平均林层为2.8,上层分布株数占总体株数的80.3%;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531 4;混角度为0.242 5,处于零度和弱度混交的比例为79.34%;林分出现了两极分化,平均大小比数为0.495 5,处于竞争优势和亚优势(40.72%)与竞争劣势和绝对劣势(40.42%)的比例基本相当;反映林分生长和经营空间大小的平均开敞度为0.18,生长空间严重不足;林分开始自然稀疏,枯死率9.57%。林下没有更新幼苗
关键词:
黄檗 引种 种群 结构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小龙 刘文桢 张宋智 吕寻 石小龙 李安民
【目的】研究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次生林的经营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陇山林区选择锐齿栎原始林建立100m×100m的固定样地,运用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分析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的林木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和大小分化程度。【结果】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为0.531,建群种锐齿栎种群的平均角尺度为0.526,主要伴生树种鹅耳枥、地锦槭、光叶泡花树、鄂椴、小叶鹅耳枥、川鄂鹅耳枥、水榆花楸的平均角尺度依次为0.586,0.535,0.604,0.556,0.604,0.634和0.559;该群落平均混交度为0.71,修正混交度为0.475;...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锐齿栎 原始林 空间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婧娴 王得祥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亚洲 孙晓梅 张江涛 杜彦昌 马建伟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17∶23∶11∶17(幼龄林);50∶20∶15∶10∶5(中龄林);62∶15∶10∶9∶4(近熟林);58∶23∶9∶8∶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
关键词:
小陇山 日本落叶松 单株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中华 倪建伟 许新桥
如何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文章采用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方法,对小陇山林区典型森林经营模式的林分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林经营模式的林分状态特征优于灌木林带状改造模式,灌木林全面改造人工林经营模式的林分状态较差,其中,日本落叶松经营模式在所有模式中最差。结合当前森林经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建议小陇山林区将锐齿栎天然林结构优化、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次生林综合培育经营方针相结合,开展森林经营。
关键词:
经营模式 林分状态 评价 小陇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中华 惠刚盈
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树种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干扰程度5个方面选择树种(组)株数组成、树种(组)断面积组成、径级结构、林木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顶极树种优势度、林层结构、树种多样性指数、树种均匀度指数、林分更新状况、林分蓄积量、林分郁闭度、枯立木状况及采伐强度和次数1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自然度评价方法,并以甘肃小陇山林区8类典型林分类型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各类林分自然度表现为:未受人为干扰的锐齿栎天然林(0.839)>皆伐后天然恢复锐齿栎天然林(0.752)>择伐后自然恢复锐齿栎林(0.646)>带状割灌改造华山松林(0.546)>带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桢 郭小龙 张宋智 马建伟 王军辉
【目的】研究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原始林的径级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次生林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陇山林区的锐齿栎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测设面积为100m×100m的样地,运用样地每木定位调查和小样方调查方法,统计分析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和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并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及数量,计算各林层的多样性指数。【结果】锐齿栎原始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主要伴生树种有鹅耳枥、地锦槭、光叶泡花树、鄂椴等;林分直径结构为典型的倒J型分布,锐齿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该群落乔木层容纳物种数53种,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优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文桢 赵中华 惠刚盈 张宋智
利用固定样地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相关分析统计软件,对小陇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树种组成丰富,群落中共出现18个树种,油松占绝对优势,但样地树种隔离程度较低,属于弱度混交。油松天然林的直径分布为多峰山状曲线,油松种群的直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可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胸径与树高的关系可运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林分中油松个体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大小分化差异明显,整体上表现为中庸状态;油松天然林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油松种群分布格局也为随机分布。
关键词:
油松 天然林 结构特征 小陇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维伟 赵忠 刘金良 邓平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纯林3种林分类型,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块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4 cm个体的胸径(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等特征;在每块样地采集幼苗或幼树标准株,测定各器官生物量。以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各径级麻栎种群存活量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3种林分类型中1~10年生麻栎实生幼苗的高度、基径、冠幅及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个体数减小趋势,低龄级个体具有绝对数量优势,桥山地区麻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麻栎种群存活量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龄级死亡最高,为生活史脆弱期;Ⅲ、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在Ⅲ~Ⅶ龄级,麻栎阔叶混交林和麻栎油松混交林中的麻栎种群死亡率远远低于麻栎纯林。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实生苗基径在1~5年表现为麻栎纯林>混交林,随着年龄增加,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基径略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但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实生苗冠幅在2~10年表现为混交林>纯林,且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冠幅差异在4年后开始显著(P<0.05);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高度在2~10年均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高度差异在5年后开始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麻栎实生苗叶、干、根、侧枝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叶生物量在1~6年差异不显著,干生物量在1~4年无显著性差异,侧枝生物量在1~2年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增加,3种林分类型间叶、干和侧枝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显著;根生物量则随年龄变化没有太大差异。【结论】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发育良好,均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麻栎纯林中大径级麻栎个体数较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阔叶混交林少,麻栎纯林虽然早期幼苗数量较多,但幼树期死亡率较高,且高年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各构件生物量均低于混交林,未来可将发展群落结构更稳定的混交林作为森林培育和经营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麻栎 种群结构 生境 生长特性 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尔发 许飞 王成 董建文 吴永曙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福建省88个乡村的道路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道路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包括41科、64属、79种;种类组成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半山型>山区型的变化规律,山区型乡村道路林数量明显不足,而半山型、平地型和沿海型数量相对较多。道路林植物以观赏性乔木为主,主要使用树种有木荷、楠木、含笑、杜英、圆柏、枫香、乐昌含笑、紫薇、龙眼、黄金榕、降香黄檀、意杨、香樟、天竺桂、垂叶榕等。道路林分布以主干道最多,其次为村内路,而进村路最少,且道路林分布的特点是以单侧分布较多,而两侧分布较少。分布结构以整条分布最多,而零散分布较少;分布长度以50m以下最多,其次为200m以上,而50~20...
关键词:
福建省 乡村道路林 种群分布 结构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满 曾思齐 龙时胜 仇建友 俞军剑
青冈栎作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对南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其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编制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对死亡率、存活、消失率曲线进行分析,并通过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化动态方法的运用,揭示天然次生林中青冈栎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冈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值为0.0103,表明该种群趋于稳定型;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种群有着相近的死亡率;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10、20、30、40 a后青冈栎种群老龄个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文娟 张文辉 何景峰 袁小青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不同坡向对油松人工林建群种种群结构及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化发育的生境选择及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黄龙山生长于阴坡、阳坡的油松人工林,于造林后10,30(间伐1次)和45年(间伐2次)对其建群种的种群结构、幼苗更新、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特征进行调查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10年生油松人工林种群在阴坡、阳坡样地上的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和群落特征没有明显差异;经过1次间伐的30年生油松人工林,阴坡林木的生长量、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速效P、硝态N、铵态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经过2次间伐的45年生油松人工林,其在阴坡、阳坡的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但阴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录林 吕寻 胡勐鸿 沈亚洲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3个(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观赏性)准则层和11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保存率、长势、繁殖能力、病虫害发生率、干梢率、冻伤率、色彩、冠型、花果)指标层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小陇山林区20世纪70―80年代引进的5个树种[日本落叶松、欧洲云杉、花旗松、刚松和黄菠萝(与同属同龄的乡土人工林树种相比较)]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和欧洲云杉的综合指数最高,分别是0.95和0.93,生态适应性为Ⅰ级,黄菠萝的综合指数为0.70,生态适应性为Ⅱ级,花旗松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秀婧 冯仲科 马俊吉 芦维忠 巩文 姚山 董斌
负氧离子作为森林中的一种资源,其含量高低和分布已成为生态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于开发生态旅游和提供最佳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通过分析采集到的小陇山负离子量和相关因子数据,建立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分布与负离子、森林资源结构与负离子、水体与负离子、温度与负离子的相关模型和分级标准。依据这些模型和分级标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一个基于3S技术的实时的、可视化的、动态网络监测与预测预报系统,从而实现负离子综合等级图绘制,负离子含量动态显示、预测预报和样点的实时监测,为发展负离子农场、林场、湿地,建立负离子资源基地和开发规模化负离子资源提供决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袁士云
以原始群落或地带性顶极群落为模板,从反映技术先进性的空间利用程度、物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态势和树种组成以及体现生产可行性的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提出森林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甘肃省小陇山林区9种不同经营模式。结果表明:天然林采育择伐是最为有效的森林经营模式;在割灌造林模式中带状割灌造林明显优于全面割灌造林;在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以华山松为好,日本落叶松最差。本文提出的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既能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能体现生产上的可行性,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评价经营模式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评价方法 小陇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