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6)
- 2023(10680)
- 2022(9508)
- 2021(8973)
- 2020(7669)
- 2019(17432)
- 2018(17395)
- 2017(33327)
- 2016(18524)
- 2015(20904)
- 2014(20747)
- 2013(20506)
- 2012(18756)
- 2011(16885)
- 2010(16644)
- 2009(15157)
- 2008(14764)
- 2007(12567)
- 2006(10894)
- 2005(9326)
- 学科
- 济(68275)
- 经济(68191)
- 管理(52615)
- 业(50871)
- 企(43335)
- 企业(43335)
- 方法(33700)
- 数学(28923)
- 数学方法(28551)
- 学(18992)
- 农(18052)
- 中国(16694)
- 财(16592)
- 业经(15501)
- 地方(13522)
- 理论(12447)
- 贸(12212)
- 贸易(12208)
- 和(11890)
- 农业(11867)
- 易(11835)
- 环境(11117)
- 务(11085)
- 财务(11023)
- 财务管理(11004)
- 制(10979)
- 技术(10970)
- 企业财务(10419)
- 银(9892)
- 银行(9840)
- 机构
- 大学(264116)
- 学院(261639)
- 管理(103758)
- 济(94948)
- 经济(92759)
- 理学(91139)
- 理学院(90023)
- 研究(88935)
- 管理学(88244)
- 管理学院(87803)
- 中国(62479)
- 科学(61170)
- 京(56544)
- 农(49960)
- 所(46534)
- 业大(45151)
- 研究所(43317)
- 财(41740)
- 农业(39794)
- 中心(39056)
- 江(36732)
- 北京(35062)
- 范(34886)
- 财经(34464)
- 师范(34457)
- 院(32040)
- 经(31371)
- 州(30167)
- 技术(29167)
- 师范大学(28042)
- 基金
- 项目(189583)
- 科学(147549)
- 基金(137168)
- 研究(132766)
- 家(121701)
- 国家(120739)
- 科学基金(102617)
- 社会(80450)
- 社会科(76090)
- 社会科学(76069)
- 省(75340)
- 基金项目(73528)
- 自然(70632)
- 自然科(69001)
- 自然科学(68976)
- 自然科学基金(67712)
- 划(63926)
- 教育(60497)
- 资助(56766)
- 编号(53415)
- 成果(43029)
- 重点(42573)
- 部(40569)
- 发(39805)
- 创(39456)
- 科研(37156)
- 计划(37088)
- 课题(36911)
- 创新(36862)
- 大学(34427)
共检索到362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刘霆 吴慧玲 厚凌宇 刘伟成
为进一步了解小链霉菌Yn168代谢产物中抗病毒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为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对该小链霉菌产生的抗病毒物质的活性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经过乙酸乙酯萃取、三氯乙酸沉淀、Sephadex G-75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证明小链霉菌Yn168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为2个组分的蛋白质Ⅰ168和Ⅱ168,分子量分别为34,22 k Da。稳定性研究表明,抗病毒蛋白在温度超过60℃、p H值小于6或大于8以及紫外线照射时间超过8 h的条件下,抗病毒活性均明显下降。所以,该小链霉菌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为2个组分的小分子蛋白质,适于在较低温度、酸碱度接近中...
关键词:
小链霉菌 抗病毒组分 分离纯化 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刘霆 张涛涛 李永丹 董丹 刘伟成
通过对一株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放线菌菌株Yn168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放线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该菌发酵液抗病毒活性的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抗病毒活性检测表明,当种子培养24 h、种子液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发酵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活性最强,枯斑抑制率在86%以上。
关键词:
放线菌 菌种鉴定 抗病毒活性 发酵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庆勇 卫旭彪 张璐璐 斯大勇 张日俊
为测定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可分泌Melittin(1-13)-LL(17-30)(M-L)杂合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谱以及生物稳定性。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6株指示菌的抑菌效果,以及经过模拟胃肠液和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清液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直径半数在20mm以上,而对有益菌屎肠球菌无抑菌作用;经模拟胃液处理后,活性明显下降;但经过模拟肠液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杂合肽M-L发酵液抑菌谱广,温度耐受性好,但在胃液中稳定性较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影 王潮钟 郭世英
从土壤中采集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形态特征各有差异的放线菌菌株306株,通过室内活体拮抗试验表明,有107个菌株有稳定的拮抗作用,将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利用发酵液进行抗病毒作用的初选及复筛,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Ys.03发酵液不仅可以在体外钝化病毒,而且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都非常显著。
关键词:
放线菌 分离筛选 抗病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雯龙 付岗 潘连富 晏卫红
以1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链霉菌S417发酵液的抑菌谱;以采后香蕉炭疽病菌为指示菌,管碟法测定发酵液经不同理化因子处理后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链霉菌S417发酵液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等5种真菌的抑制率在82.53%~69.63%之间,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菌株。120℃处理20 min,发酵液仍有较强抑菌活性;紫外线照射25 min,对发酵液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阳光照射4 h,抑菌活性丧失;发酵液对酸碱稳定,在pH值6.0时活性最强。
关键词:
微白黄链霉菌 发酵液 抗真菌活性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飞鸿 吕英军 张晓裕 王晓斌 鲍恩东
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的抗病毒效果,对离体培养的鸡胚成纤维(CEF)细胞进行水疱口炎病毒(VSV)感染,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BCG-PSN对CEF细胞活性的影响;用细胞病变法(CPE)检测BCG-PSN对VSV的抑制作用,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筛选BCG-PSN抑制VSV的最佳作用时间和作用剂量。试验结果表明:BCG-PSN能显著抑制VSV在CEF细胞上的生长,但抑制作用并非随着其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质量浓度为144.0μg/mL的BCG-PSN在CEF细胞上作用24 h后,产生的抗病毒活性最强;当BCG-PSN质量浓度大于800μg/mL时则对CEF...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可心 张名岳 辛胜男 韩宗玺 邵昱昊 刘胜旺 马得莹
【研究目的】旨在克隆与表达鸭β-防御素16(AvBD16)基因及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监测了鸭肝炎病毒感染后麻鸭不同组织AvBD16与TLR-7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鸭骨髓组织中扩增到鸭AvBD16,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进行原核表达,对其重组和合成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了鸭肝炎病毒对鸭AvBD16和TLR-7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鸭AvBD16 cDNA大小为155bp,编码50个氨基酸残基,与鸡AvBD3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62%。重组和合成鸭AvBD16蛋白对1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高盐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于志国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红 吴元华 朱春玉 杜春梅
对嘧肽霉素又一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及理化性质测定。此活性组分耐高温,100℃处理1h活性不变,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吸湿性较强,160℃分解。经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分子量为1008,不同于已知的核苷类抗生素,为该活性物质的进一步提取精制和结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嘧肽霉素 分离提取 理化特性 光谱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琇 吴发兴 孙谧 王清印 王跃军 杨向科
【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晓霞 梁建功
手性纳米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具有纳米尺度手性和生物学稳定性的材料,在药理学、生物学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手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手性配体介导、自组装及外场感应法。与天然手性材料相比,手性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质,如等离子体圆二色性、光子圆二色性和圆偏振发光效应,其主要利用圆二色光谱和圆偏振发光光谱进行表征。基于手性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性质,研究者考察了手性纳米材料对细胞的影响,先后发展了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选择性抗菌的手性纳米材料,以及对乙肝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具有选择性抗病毒作用的手性纳米材料。本文在简要介绍手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光学性质及其表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手性纳米材料对细胞的影响以及其在抗菌及抗病毒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瑞兵 王艳 魏建超 陈溥言
亚克隆犬α1干扰素(CaIFN-α1)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转移重组载体pPICZα-A-CaIFN-α。pPICZα-A-CaIFN-α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转化子经PCR分析鉴定后利用甘油增菌和甲醇诱导,实现了CaIFN-α1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分泌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104,比其推导结果(约1.9×104)大,推测可能是发生了糖基化。酵母分泌表达的CaIFN-α1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约为1.45×106U·mL-1,蛋白含量约为96mg·L-1,比活性为1.49×107U·m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兵 吴云锋 袁耀锋
以烟草花叶病为防治对象,经过在普通烟上的生物测定,筛选出抑制率在20%以上的含有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植物58种。包括独活、大戟、泽泻、青蒿、艾蒿、刺儿菜、鱼腥草、黄花蒿、泥炭藓、睫毛地衣、悬藓、中华木衣藓、蕨类、红藻、锦葵、秋葵、黄蜀葵、天竺葵、山茶、茶、无花果、法国梧桐树、海桐、紫杉、水杉、黄岑、香石竹、银杏、苦瓜、重楼、紫金牛、射干、虎杖、小藜、紫草、月季、蛇床子、海带、连翘、牛蒡、蹄叶橐吾、板兰根、大黄、贯众、金银花、槟榔、薄荷、蒲公英、柴胡、结缕草、马齿苋、穿心莲、玉簪、菠菜、苦楝树、大豆、连翘、草莓、银杏。其中银杏、无花果、板兰根、大黄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在50%以上,无花果最高,达到...
关键词:
植物 抗病毒物质 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梅枝 贾彩霞 景炳年 刘朝斌
The antiviral substances of walnut leaves were extracted by different solvents and methods, and its antiviral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viral substance activity is dissimilar based on extracts from walnut leaves with different solvent and methods. Inhibition rate on TMV...
关键词:
核桃 烟草花叶病毒 提取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英益 胡庭俊 苏子杰 韦现色 张书霞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