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0)
2023(8428)
2022(7631)
2021(7299)
2020(6082)
2019(14282)
2018(14388)
2017(27992)
2016(15291)
2015(17256)
2014(17256)
2013(17099)
2012(15473)
2011(13793)
2010(13534)
2009(12170)
2008(11586)
2007(9782)
2006(8360)
2005(7061)
作者
(43692)
(36003)
(35710)
(33992)
(22940)
(17299)
(16234)
(14387)
(13716)
(12740)
(12472)
(11950)
(11236)
(11179)
(11106)
(10959)
(10804)
(10746)
(10155)
(10056)
(8980)
(8609)
(8556)
(8119)
(8028)
(8015)
(7976)
(7855)
(7228)
(7184)
学科
(58210)
经济(58145)
管理(43445)
(40995)
(34769)
企业(34769)
方法(29460)
数学(25479)
数学方法(25196)
(14979)
中国(13973)
(13782)
(13437)
业经(12944)
地方(12030)
理论(10438)
(10206)
(10104)
贸易(10100)
农业(10033)
(9790)
技术(9651)
环境(9547)
(9200)
财务(9143)
财务管理(9129)
(8986)
企业财务(8650)
教育(8623)
(8397)
机构
大学(212908)
学院(210809)
管理(89151)
(78939)
理学(78405)
理学院(77563)
经济(77113)
管理学(76270)
管理学院(75906)
研究(67603)
中国(47866)
(45419)
科学(44191)
(34213)
(33529)
业大(33460)
(33052)
研究所(30982)
中心(30320)
北京(28558)
(28448)
财经(28437)
(28075)
师范(27833)
农业(26083)
(25915)
(24767)
(23808)
师范大学(22668)
商学(22443)
基金
项目(152799)
科学(119605)
研究(111868)
基金(110391)
(95879)
国家(95081)
科学基金(81914)
社会(68198)
社会科(64536)
社会科学(64517)
基金项目(59940)
(59851)
自然(54771)
自然科(53459)
自然科学(53449)
自然科学基金(52467)
教育(50879)
(50505)
编号(46505)
资助(45254)
成果(37054)
重点(33476)
(33254)
(31899)
(31877)
课题(31160)
创新(29600)
科研(29347)
项目编号(28993)
大学(28519)
期刊
(81991)
经济(81991)
研究(59597)
中国(34710)
学报(34196)
科学(31428)
管理(31068)
(29619)
大学(25399)
教育(23945)
(23910)
学学(23790)
农业(21474)
技术(18039)
(13985)
金融(13985)
业经(13903)
图书(13118)
财经(12660)
经济研究(12473)
理论(11671)
科技(11254)
实践(11060)
(11060)
问题(10646)
(10605)
(10534)
情报(10317)
技术经济(10057)
现代(9715)
共检索到289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濮绍京  金文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彦  田静  范保杰  刘长友  曹志敏  张志肖  苏秋竹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导致小豆大面积减产,质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我国小豆病害病原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利用分子技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未见报道,导致小豆抗病育种进度缓慢,育成品种利用率较低。笔者将从国内外不同小豆种植区病害的种类、不同病害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及其变异趋势、抗病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小豆病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国内外小豆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地理分布情况、不同病害病原菌致病力及其变异趋势,探讨中国小豆病害研究前景,为我国小豆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文林  濮绍京  
文章通过对中国近10年小豆主要研究方面的回顾,对小豆生态气候区划、种质资源收集与研究、育种研究、遗传基础研究、产业化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同时,为纪念已故中国小豆知名专家金文林教授,本文是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丽娟  王昌陵  周国安  陈受宜  常汝镇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李海旺  邢邯  邱家驯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俊品  罗菊枝  
蚕豆、豌豆为中国第一、二大食用豆类,具有广泛分布和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蚕豆、豌豆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及育种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近三十年的成就及存在问题,并就其育种目标的调整及育种水平的突破提出了个人见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长友  田静  范保杰  曹志敏  苏秋竹  张志肖  王素华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亚  金文林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的组织分化和营养物质变化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豆花序为复总状花序;花芽形态分化的进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结构分化期等7期;细胞分裂快、合成作用旺盛的原基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粒则分布在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组织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卫平  黄荣韶  黄清渊  盛孝邦  
为探索红小豆花、幼荚脱落的原因,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红小豆胚囊的多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小豆雌蕊发育早期,淀粉粒积累于子房壁,以后珠被中积累淀粉粒.胚囊成熟后,胚囊中不积累淀粉粒,只呈PAS正反应.胚珠合点端是营养进入胚囊的主要通道,胚囊营养不足可能是幼荚脱落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秋英  大崎·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灿星  朱振东  孙素丽  王晓鸣  
食用豆是人类重要的传统食物资源,是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口创汇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病虫害是影响食用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食用豆病虫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中国已对万余份食用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性资源,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并育成了一些抗性品种。然而,相对大宗作物而言,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基础薄弱,进展缓慢,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多抗、优质的食用豆品种。文中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绿豆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绿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绿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绿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绿豆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春燕  姚利波  刘兵强  张孟臣  
综述了世界大豆品质育种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动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大豆品质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大豆品质育种的发展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雪梅  陶佩君  柴江  王艳锋  董伟欣  张月辰  
2006-2007年对红小豆花芽分化与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花芽分化从出苗后6 d左右开始分化,分化时间长,分化小花多。小花分化进程与主茎叶片数之间具有同伸性。分枝和主茎不同叶位小花分化时期相互重叠,不同节位相同花位和同一节位不同花位小花分化有规律的进行。同一花序节位上的小花存在高节位滞育的问题,各节位小花脱落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