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9)
2023(8497)
2022(7707)
2021(7384)
2020(6141)
2019(14487)
2018(14642)
2017(28320)
2016(15451)
2015(17463)
2014(17515)
2013(17292)
2012(15757)
2011(13987)
2010(13767)
2009(12388)
2008(11809)
2007(9970)
2006(8547)
2005(7240)
作者
(44309)
(36507)
(36233)
(34484)
(23288)
(17631)
(16489)
(14586)
(13903)
(12929)
(12638)
(12156)
(11434)
(11369)
(11256)
(11183)
(10976)
(10896)
(10325)
(10200)
(9108)
(8758)
(8717)
(8230)
(8167)
(8140)
(8066)
(7952)
(7378)
(7279)
学科
(58910)
经济(58845)
管理(43689)
(41228)
(34896)
企业(34896)
方法(29608)
数学(25605)
数学方法(25322)
(15255)
中国(14166)
(13922)
(13716)
业经(13046)
地方(12161)
(10778)
贸易(10774)
理论(10509)
(10457)
(10309)
农业(10154)
技术(9685)
环境(9618)
(9244)
财务(9186)
财务管理(9171)
(9146)
企业财务(8688)
教育(8686)
(8450)
机构
大学(215079)
学院(213074)
管理(89687)
(79836)
理学(78820)
经济(77979)
理学院(77972)
管理学(76658)
管理学院(76292)
研究(68937)
中国(48964)
(45951)
科学(45134)
(34554)
(34329)
(34104)
业大(34034)
研究所(31725)
中心(30884)
北京(28945)
(28883)
财经(28660)
(28319)
师范(28075)
农业(26952)
(26130)
(25268)
(24229)
师范大学(22860)
技术(22625)
基金
项目(154269)
科学(120561)
研究(112724)
基金(111291)
(96905)
国家(96103)
科学基金(82553)
社会(68582)
社会科(64887)
社会科学(64868)
(60458)
基金项目(60405)
自然(55277)
自然科(53952)
自然科学(53942)
自然科学基金(52951)
教育(51188)
(51076)
编号(46780)
资助(45669)
成果(37331)
重点(33924)
(33524)
(32281)
(32155)
课题(31423)
创新(29866)
科研(29662)
项目编号(29137)
大学(28704)
期刊
(83228)
经济(83228)
研究(60307)
中国(35308)
学报(34956)
科学(32173)
管理(31306)
(30543)
大学(25871)
学学(24255)
(24159)
教育(24065)
农业(22126)
技术(18181)
(14274)
金融(14274)
业经(14086)
图书(13195)
财经(12772)
经济研究(12704)
理论(11767)
科技(11394)
实践(11146)
(11146)
(11124)
问题(10781)
(10636)
情报(10351)
技术经济(10164)
现代(9783)
共检索到294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彦  田静  范保杰  刘长友  曹志敏  张志肖  苏秋竹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导致小豆大面积减产,质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我国小豆病害病原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利用分子技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未见报道,导致小豆抗病育种进度缓慢,育成品种利用率较低。笔者将从国内外不同小豆种植区病害的种类、不同病害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及其变异趋势、抗病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小豆病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国内外小豆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地理分布情况、不同病害病原菌致病力及其变异趋势,探讨中国小豆病害研究前景,为我国小豆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文林  濮绍京  
文章通过对中国近10年小豆主要研究方面的回顾,对小豆生态气候区划、种质资源收集与研究、育种研究、遗传基础研究、产业化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同时,为纪念已故中国小豆知名专家金文林教授,本文是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仁慧  闫智臣  段廷玉  
病害是蚕豆(Vicia fab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蚕豆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品种抗病性、病害流行学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蚕豆病害研究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真菌病害可对植株造成不同影响,如增强蚕豆蒸腾作用,增加细胞内Na+、全酚含量,致使植物叶绿体膜混乱,或产生毒素。不同蚕豆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病害的侵染与单宁、氨基酸含量、抗病相关基因如Af家族的表达密切相关。病菌以种子、植株病残体等为初侵染源;土壤和空气高湿、暖热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生物防治措施,红光处理及代森锌、三唑酮化学防治等技术有效防控病害发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濮绍京  金文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琼  马莉霞  段廷玉  南志标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我国草地农业系统中重要的豆科牧草及绿肥作物。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截止2017年底,国内外共报道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38种,其中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5种,线虫病害2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病害5种。发生于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15个国家。我国特有病害2种,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病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病。对箭筈豌豆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性赤斑病、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北方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病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病等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但对其他病害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其他病害研究,加大箭筈豌豆与其他作物病害一体化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术臣  贾海民  陈丹  
综述了近几年来山药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和防治方法,提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仁菊  邓宽平  何天久  雷尊国  陈恩发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染,其中以晚疫病、病毒病和青枯病的危害较为突出。为了促进马铃薯抗病育种研究的深入发展,围绕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及马铃薯病毒病3大主要病害的抗性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马铃薯抗病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马铃薯后续的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和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杨菊  陈振江  李振霞  刘辉  王莉花  李春杰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长友  田静  范保杰  曹志敏  苏秋竹  张志肖  王素华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军臣  李少昆  明博  王娜  王克如  谢瑞芝  高世菊  
据统计,由病害引起的作物产量损失平均在12%以上,病害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也严重降低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快速诊断识别作物病害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作物病害的诊断水平是保证有效防治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病害诊断和识别提供了快捷、低廉、无损检测的可能手段。本文综述了面向多种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研究的进展,归纳了作物病害机器视觉诊断的识别模式,分析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丽娟  王昌陵  周国安  陈受宜  常汝镇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亚  金文林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的组织分化和营养物质变化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豆花序为复总状花序;花芽形态分化的进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结构分化期等7期;细胞分裂快、合成作用旺盛的原基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粒则分布在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组织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卫平  黄荣韶  黄清渊  盛孝邦  
为探索红小豆花、幼荚脱落的原因,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红小豆胚囊的多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小豆雌蕊发育早期,淀粉粒积累于子房壁,以后珠被中积累淀粉粒.胚囊成熟后,胚囊中不积累淀粉粒,只呈PAS正反应.胚珠合点端是营养进入胚囊的主要通道,胚囊营养不足可能是幼荚脱落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莹莹  毛淑波  屠康  
采用生防菌进行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过去20年内,国内外研究者在生防菌的筛选、作用机制、提高生防效果的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几种商业化生防产品。尽管如此,未来仍需要筛选效力高的生防菌,深入研究其生防机制以及生防菌、病原菌、寄主之间的互作模式,使生物防治成为能真正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提高生防效果的研究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业斌  商鸿生  成玉梅  
慨述了牡丹病害研究进展及牡丹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提取、测定方法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