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2)
- 2023(17684)
- 2022(14697)
- 2021(13510)
- 2020(11506)
- 2019(26377)
- 2018(26468)
- 2017(51731)
- 2016(28077)
- 2015(32104)
- 2014(32271)
- 2013(32141)
- 2012(29286)
- 2011(26285)
- 2010(26928)
- 2009(25719)
- 2008(25993)
- 2007(23982)
- 2006(21304)
- 2005(19650)
- 学科
- 济(122265)
- 经济(122101)
- 业(107261)
- 管理(94048)
- 企(87978)
- 企业(87978)
- 方法(53653)
- 农(49731)
- 数学(44240)
- 数学方法(43605)
- 财(37675)
- 业经(35604)
- 农业(32655)
- 中国(32151)
- 制(30145)
- 务(25183)
- 财务(25117)
- 财务管理(25070)
- 企业财务(23751)
- 贸(22227)
- 贸易(22208)
- 学(21682)
- 易(21578)
- 地方(21339)
- 技术(20843)
- 体(20821)
- 理论(20659)
- 银(20324)
- 银行(20292)
- 策(19649)
- 机构
- 学院(412888)
- 大学(408401)
- 济(172576)
- 经济(168869)
- 管理(163239)
- 理学(139120)
- 理学院(137739)
- 管理学(135365)
- 管理学院(134612)
- 研究(133631)
- 中国(108985)
- 京(86653)
- 财(83890)
- 科学(79525)
- 农(78299)
- 所(68209)
- 江(66306)
- 财经(65112)
- 中心(64138)
- 业大(62278)
- 研究所(60734)
- 农业(60292)
- 经(58890)
- 北京(54434)
- 经济学(51974)
- 州(51698)
- 范(50048)
- 师范(49565)
- 财经大学(47677)
- 院(47489)
- 基金
- 项目(263102)
- 科学(207932)
- 研究(194072)
- 基金(191394)
- 家(165264)
- 国家(163775)
- 科学基金(141903)
- 社会(124163)
- 社会科(117367)
- 社会科学(117331)
- 省(104190)
- 基金项目(100754)
- 自然(90996)
- 教育(88940)
- 自然科(88892)
- 自然科学(88869)
- 自然科学基金(87309)
- 划(85887)
- 编号(80619)
- 资助(78623)
- 成果(65344)
- 部(58614)
- 重点(58572)
- 发(56212)
- 创(56186)
- 课题(54649)
- 创新(52003)
- 制(51833)
- 国家社会(51135)
- 教育部(50292)
- 期刊
- 济(202527)
- 经济(202527)
- 研究(120645)
- 中国(88381)
- 农(76468)
- 财(69150)
- 管理(62864)
- 学报(60784)
- 科学(58458)
- 农业(50896)
- 大学(47522)
- 融(45343)
- 金融(45343)
- 学学(44918)
- 教育(39504)
- 技术(38046)
- 业经(37192)
- 财经(33192)
- 经济研究(30462)
- 经(28537)
- 业(27626)
- 问题(27136)
- 技术经济(22518)
- 版(20707)
- 统计(20611)
- 贸(20110)
- 世界(19902)
- 商业(19632)
- 理论(19515)
- 图书(19304)
共检索到636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哲银
文章认为,在实行小块农地经营的条件下,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并不能使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却会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用机械的固定成本,最终反过来阻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为使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行,必须实行农地的规模经营。而实行规模经营后,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数量增加,分摊到单位农产品上的成本下降,确实能解决农业机械化后所导致的固定成本上升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固定成本 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印子
本文从家庭发展的视角解释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动力机制,呈现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运行,主要依靠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来实现土地、劳动力与农业机械技术的有效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在家庭经营的范围内,农民乐于在乡村社会内投资农业机械的基本动力在于获得发展性家庭收益。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农民理性的驱动下,这种农业机械上的经营性投资呈现极强的保守性面向,使得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在供给侧上具备一系列乡土特征。同时,为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家庭发展能力,农民在农业收入并未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接受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成本。这为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维系提供了旺盛的社会需求。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案例揭示了社会快速变迁中富有社会活力的小农韧性,凸显乡村社会家庭再生产中具有新时代意涵的农民理性。未来的“三农”政策需要更多考虑小规模农业的现代化,充分重视乡村社会内部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基础因素。只有不断发挥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在乡村社会内部的有机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君望 胡祚和 邓富强
山区贫困的症结是农业生产能力低与商品生产梗塞跨川、黔、湘、鄂四省的武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低产田土占40—50%,低温冷害、病虫灾害、春旱与伏旱等自然灾害频繁,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仍未解决。“七五”期间,国家通过财政拔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映年 游天屹 吴昭雄 胡动刚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农业机械化投资规模总量及其比重情况,利用回归拟合方法得出其符合指数增长模式,表明政府机械化投资每年增长速度较快以及与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之间的博弈。同时,本文以湖北省为例,从纵向和横向角度,运用信息熵理论开展政府农业机械化投资强度分析。由此,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坚持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执行相应的庇古政策和配套的产权政策,采取阶段性的扶持措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注重统筹兼顾特别是大力扶植丘陵山区等弱势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键 唐忠
华北平原地区探索出的小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大马力机械化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华北平原地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机械化发展模式,是因为该地区出现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从生产要素角度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在华北平原出现的经济原因的分析表明,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农业机械与土地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价格不断上涨刺激了农民的机械需求,这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出现的前提条件;地貌类型与经营规模的匹配程度,将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农业机械化及其实现形式;华北平原地区地貌类型与经营规模不相匹配,是推动社会分工、产生新的市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根本原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庆升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经营者对农机的购买力 ,使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决定着经营者是否购买或使用农机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政府对农业、农机工业及农机科研与教育的扶持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各种动力因素曾起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作为外在动力主体 ,应采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动力机制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关键词:
终端政策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雅鹏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钊英 张佳喜
农业在埃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埃及政府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速率大于农业生产增长速率的矛盾,将出路放到了沙漠的改良和农业机械化上。本文通过分析埃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双方合作建议,为推动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及中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埃及 农业机械化 发展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周振 路玉彬
在我国农村人口多、耕地细碎化,单户农户无力购买农机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下,农机手供给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购买服务"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与配套服务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继续推动薄弱地区农机化建设,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配套服务机制,以此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四化同步"。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社会化服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德池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高效农业的重要保证辽宁省建平县农机管理局李德池前言“两高、一优”农业的提出,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农业生产中不顾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传统、落后、低能生产。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是农村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一次革命。是改造传统农业,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帆
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使得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完成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可有效应对农业劳动力匮乏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打牢基础。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组织服务能力不足、农业机械化门类品种存在缺陷等。从粮食安全视角出发,提出优化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对策,以提高农业系机械化服务效果。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