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3)
- 2023(8131)
- 2022(7208)
- 2021(6512)
- 2020(5937)
- 2019(13447)
- 2018(13224)
- 2017(25716)
- 2016(14573)
- 2015(16347)
- 2014(16501)
- 2013(16601)
- 2012(15695)
- 2011(14284)
- 2010(14392)
- 2009(13099)
- 2008(13366)
- 2007(12255)
- 2006(10290)
- 2005(9195)
- 学科
- 济(58649)
- 经济(58596)
- 业(37920)
- 管理(37022)
- 方法(31096)
- 企(29725)
- 企业(29725)
- 数学(27926)
- 数学方法(27642)
- 农(16383)
- 学(15406)
- 财(15301)
- 中国(13646)
- 贸(11321)
- 贸易(11321)
- 业经(11072)
- 易(10990)
- 农业(10729)
- 地方(10716)
- 制(10609)
- 务(9861)
- 财务(9842)
- 财务管理(9815)
- 企业财务(9341)
- 银(8920)
- 银行(8867)
- 理论(8675)
- 和(8535)
- 融(8465)
- 金融(8459)
- 机构
- 大学(217742)
- 学院(215773)
- 济(84175)
- 经济(82302)
- 管理(77675)
- 研究(76189)
- 理学(67689)
- 理学院(66799)
- 管理学(65399)
- 管理学院(65004)
- 中国(54174)
- 科学(52341)
- 农(51053)
- 京(45785)
- 所(41754)
- 农业(41176)
- 业大(40826)
- 研究所(38588)
- 财(37754)
- 中心(34790)
- 江(32757)
- 财经(30652)
- 北京(27888)
- 经(27833)
- 范(27781)
- 师范(27360)
- 农业大学(27285)
- 院(26252)
- 经济学(26158)
- 州(25586)
- 基金
- 项目(148926)
- 科学(114528)
- 基金(107603)
- 研究(99454)
- 家(97467)
- 国家(96715)
- 科学基金(80156)
- 社会(61493)
- 省(59532)
- 社会科(58298)
- 社会科学(58275)
- 基金项目(57421)
- 自然(55035)
- 自然科(53772)
- 自然科学(53740)
- 自然科学基金(52836)
- 划(50820)
- 教育(46673)
- 资助(44631)
- 编号(38735)
- 重点(34527)
- 部(32754)
- 成果(31860)
- 发(31816)
- 计划(31124)
- 创(30721)
- 科研(29761)
- 创新(28866)
- 科技(27757)
- 课题(27399)
共检索到304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剑翔 武淑文 杨亦桦 吴益东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 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 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 in抗性品系与PH 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 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关键词:
小菜蛾 多杀菌素 抗性遗传 交互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李凤良 韩招久 李忠英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抗杀虫双品系、抗杀螟丹品系和敏感品系 ,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蛹期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羧酸酯酶 (CarE)活性。结果表明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选择作用没有改变小菜蛾的性比、蛹重和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 ;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证明AchE和CarE的活性变化不是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主要机理。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双 杀螟丹 生化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茜 钱路 曹广春 韩召军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 高明 邓兆荣 李秀环 慕卫
【目的】测定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抗茚虫威品系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生物适合度及抗性遗传方式。【方法】生测方法确定交互抗性程度,组建种群生命表评价抗性品系的生物适合度,LD-P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抗性遗传方式。【结果】对茚虫威产生134倍抗性的甜菜夜蛾品系(RR-indox)除对甲维盐表现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12.59倍)外,对其它7种药剂均没有明显交互抗性。抗性品系相对敏感品系的生物适合度为0.44,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上的不利性。杂交后代(F1,R♀×S♂;F′1,S♀×R♂)的显性度分别为0.54和0.74,甜菜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为常染色体多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王荫长 陈之浩
采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MF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结果表明:(1)抗性品系(抗性提高35.5倍)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比敏感品系高(1.83倍),并随着杂交后代中对杀螟丹抗性水平的下降而降低;(2)抗药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的提高是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而AchE和CarE活性与该抗性无关。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抗药性 生化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华 王慧 李群 徐鹏 盖钧镒 喻德跃
以大豆组合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以斜纹夜蛾幼虫重为抗性鉴定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对大豆抗虫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对斜纹夜蛾的抗性遗传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9.85%。以该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软件CartgrapherV.2.0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个与抗虫有关的QTL,分别位于wt-11和wt-12连锁群上,其在对应连锁群的端距离分别为5.51cM和11.51cM,加性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0619和-0.0419,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7.22%和8.6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燕 何婕 叶翠玉 薛熠
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 :云南通海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已增至 4 6 .1倍 ,昆明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对敌敌畏 ,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抗性不明显 ;对氯氰菊酯、灭多威则产生了数百倍的高度抗性。室内生测表明田间抗性小菜蛾对锐劲特、除尽和菜喜高度敏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监测 防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张晓飞 李忠英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 ,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娟 张羽 赵辉
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揭示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探索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在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采用40对SSR核心引物及陕西理工学院生物学院分子与遗传实验室筛选出的4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对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连续3年牙签茎秆接种试验结合多年的田间抗性表现筛选出的43份菌核病抗性较好的油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分子标记揭示的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标记共检测出634个条带,SRAP标记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数(335)较SSR(287)高,而SSR引物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较SRAP引物高,分别是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爱农 章琦 王春莲 白建法 杨文才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海玲 康红卫 马俊 琚茜茜 张力 史卫东
【目的】综合评价菜心种质资源的小菜蛾抗性与品质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培育高抗小菜蛾菜心资源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份菜心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蔗糖、还原糖、淀粉等品质指标,并采用离体鉴定法鉴定菜心种质资源的小菜蛾抗性。【结果】小菜蛾抗性较好的菜心品系为8号和5号,其蛋白质含量也高,但是蔗糖含量较低;小菜蛾抗性较差的菜心品系为1号、2号和4号,其可溶性蛋白相对较低,2号和4号的蔗糖含量高。【结论】菜心种质资源的小菜蛾抗性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菜心 种质资源 小菜蛾 抗性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虹伶 李庆 李凤良 李忠英 金剑雪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抗溴氰菊酯品系(R1)和抗杀虫双品系(R2)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对其后代的两个种群及亲本进行毒力测定,分析小菜蛾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正反杂交后代两种群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不敏感;后代种群F1代与亲本对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后代两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有明显逐代上升趋势。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 杂交后代 敏感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飞 李振宇 SAMINA Shabbir 林庆胜
【目的】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研究对象,筛选参与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主要细胞色素P450解毒基因,为阐明不同抗性水平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不同小菜蛾种群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的抗性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insectbase数据库和小菜蛾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得到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应用MEGA5.10软件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进行进化分析,获得与抗药性密切相关的CYP3和CYP4家族P450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在小菜蛾室内筛选种群(HZY)和田间抗性种群惠州种群(HZ)、连州种群(LZ)、东升种群(DS)、钟落潭种群(ZLT)中的表达量,选用RNA干扰技术,采用注射法,验证在抗性种群中显著上调表达的CYP6BF1V4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功能。【结果】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LZ和HZ小菜蛾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ZLT、DS和HZY小菜蛾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小菜蛾拥有10个CYP4家族基因,28个CYP3家族基因,其中2个CYP4家族基因在HZ和HZY种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4个CYP3家族基因表达量与小菜蛾抗性呈正相关,8个基因在中等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高于在高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对田间种群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与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密切相关,在不同抗性种群中均上调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其中4个为CYP6家族基因(CYP6BF1V4、CYP6BF1V3、CYP6f1和CYP6B6),2个为CYP9家族基因(CYP9G2.1和CYP9G2.2),以CYP6BF1V4的表达量最高,其在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是在敏感种群中表达量的3.5—6.3倍。RNA干扰结果显示,沉默CYP6BF1V4能够显著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论】CYP6BF1V4、CYP6BF1V3、CYP6f1、CYP6B6、CYP9G2.1和CYP9G2.2可能在小菜蛾体内协同调控多功能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加快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速度,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玲艳 张晓锋 魏香琴 张珂 翁群芳
【目的】采用60Co-γ 200 Gy辐照小菜蛾6日龄蛹,并通过蛹的羽化率及成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等一系列参数来验证遗传不育技术防治小菜蛾的可行性。【方法】用200 Gy 60Co-γ辐照50头小菜蛾6日龄蛹,然后将其与50头未辐照的对照组6日龄蛹置于温度(25±1) ℃、相对湿度60%70%、光照时间1416 h/d、光照强度1 0004 000 lx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蛹的羽化率、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雄虫对雌虫性激素的感知能力、雄虫的交配能力及雌、雄成虫的寿命等参数。【结果】 经
关键词:
辐照 遗传不育 小菜蛾 60Co-γ射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晨 王素琴 张帆 刘凡 张芝利
对导入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的大白菜和菜心植株当代和自交后代进行了菜青虫(Pierisrapae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抗性筛选。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取食转基因植株的1,2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取食转基因T1大白菜的菜青虫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转化株老叶对菜青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高于嫩叶;取食转基因T2大白菜和菜心不同转化株的小菜蛾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转基因大白菜比菜心对小菜蛾有更好的抗虫效果,取食转基因菜心2~24植株小菜蛾的幼虫死亡率最高达64%,取食转基因大白菜2~6小菜蛾幼虫死亡率最高达90%;取食转基因植株小菜蛾的化蛹率、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