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78)
2023(19290)
2022(16281)
2021(15193)
2020(12681)
2019(29152)
2018(28710)
2017(55694)
2016(29946)
2015(33362)
2014(32991)
2013(32526)
2012(29989)
2011(26804)
2010(26851)
2009(24681)
2008(24408)
2007(21674)
2006(19313)
2005(17328)
作者
(84896)
(70708)
(70028)
(66491)
(45155)
(33744)
(31914)
(27633)
(26950)
(25251)
(23980)
(23945)
(22394)
(22391)
(21802)
(21683)
(21144)
(20638)
(20323)
(20279)
(17394)
(17393)
(17106)
(16376)
(15845)
(15735)
(15718)
(15656)
(14123)
(13920)
学科
(128036)
经济(127902)
(106307)
管理(97502)
(94545)
企业(94545)
方法(55811)
数学(45675)
数学方法(45115)
(36899)
(36599)
业经(36522)
中国(33529)
地方(28101)
(27780)
(26857)
财务(26775)
财务管理(26735)
农业(25682)
企业财务(25446)
(23636)
银行(23594)
技术(22971)
(22561)
(22389)
理论(22014)
(21665)
(21427)
贸易(21410)
(20735)
机构
学院(422182)
大学(419284)
管理(171876)
(171660)
经济(168056)
理学(147647)
理学院(146073)
管理学(143684)
管理学院(142897)
研究(136588)
中国(108728)
(89455)
科学(82332)
(80873)
(68411)
(67410)
财经(64414)
(63460)
中心(63374)
业大(60773)
研究所(60741)
(58645)
北京(56565)
(53492)
农业(53206)
师范(52987)
(51603)
经济学(50764)
(49886)
财经大学(47921)
基金
项目(281870)
科学(223465)
研究(207956)
基金(205436)
(177483)
国家(175881)
科学基金(153493)
社会(131934)
社会科(125121)
社会科学(125088)
(110561)
基金项目(108901)
自然(99836)
自然科(97620)
自然科学(97598)
自然科学基金(95871)
教育(95323)
(91976)
编号(85042)
资助(84470)
成果(67507)
重点(62340)
(62199)
(61941)
(60269)
课题(57688)
创新(55698)
国家社会(53953)
教育部(53588)
科研(53513)
期刊
(193751)
经济(193751)
研究(125600)
中国(82244)
管理(68347)
(65135)
(63222)
学报(61328)
科学(58977)
大学(47899)
(46490)
金融(46490)
学学(45264)
教育(44957)
农业(43007)
技术(39547)
业经(34233)
财经(32063)
经济研究(29577)
(27444)
问题(25085)
(23903)
技术经济(22308)
现代(20357)
理论(20129)
图书(19979)
科技(19737)
商业(19735)
财会(18859)
(18751)
共检索到63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卉  谭跃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探讨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产生抑制作用。相比非试点区域上市公司,投服中心行权试点区域的上市公司在试点之后的违规可能性及频次显著降低。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投服中心是通过约束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激励中小股东参加公司治理这两个作用渠道来抑制企业违规的。媒体关注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形成互补,加强其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信息披露违规和非信息披露违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比一般违规,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严重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投服中心行权范围扩大到全国之后,处理组(原试点区域上市公司)和控制组的违规行为不再具有显著差异;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研究结果为投服中心的投资者保护效果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同时是对近年来兴起的“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研究的有益补充,对于希望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卉  谭跃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探讨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产生抑制作用。相比非试点区域上市公司,投服中心行权试点区域的上市公司在试点之后的违规可能性及频次显著降低。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投服中心是通过约束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激励中小股东参加公司治理这两个作用渠道来抑制企业违规的。媒体关注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形成互补,加强其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信息披露违规和非信息披露违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比一般违规,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严重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投服中心行权范围扩大到全国之后,处理组(原试点区域上市公司)和控制组的违规行为不再具有显著差异;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于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研究结果为投服中心的投资者保护效果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同时是对近年来兴起的“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研究的有益补充,对于希望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焰朝   杨金凤  
中小投资者保护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具有官方背景的投资者保护机构能否消除中小投资者在获取企业信息上的壁垒,达到监督企业行为的目的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以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渠道检验表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通过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环境和抑制大股东掏空降低了企业的违规倾向。进一步分析发现:投服中心持股行权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对企业的一般违规行为影响并不明显;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企业违规的治理效应在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国有企业及媒体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投服中心持股行权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企业产生威慑效应并发挥监督治理效果,已经成为行政监管等外部监管以外的有益补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甘月   李增福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顽疾”,近年来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文章通过手工收集整理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行权数据,考察了投服中心行权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投服中心的行权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且这一作用是通过提高中小股东在利益侵占相关议案中的投票率、提高上市公司的媒体负面关注度和增加其面临的诉讼风险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治理效应在内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且当投服中心采取公开发声和参加股东大会这两种方式行权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果更显著。文章拓展了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相关研究,为投服中心保护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直接的证据,对保护中小投资者和投服中心未来开展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连超  刘强  毕茜  
基于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探讨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即与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违规概率明显下降;在进一步考虑外部法治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后发现,当法律制度较差、司法透明度较低、监事会规模较小、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弥补法治环境和治理环境的不足,更好地抑制企业违规。在分析影响机制后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在于加强内部监督和改善信息环境。本文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治理效应,有助于监管部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贵鑫  黄昌兵  马宇  
在我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的背景下,连锁股东作为联结同行业企业间的桥梁及资本市场的治理主体之一,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值得关注的。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违规次数,支持“监督效应”,其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促使企业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三条路径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效应更加显著;连锁股东能够防范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正向审计费用减少。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连锁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有效遏制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晓亮  
以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违规(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违规的影响更强;相对于非信息披露违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媒体报道数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抑制了公司的违规倾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晓亮  
以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违规(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违规的影响更强;相对于非信息披露违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媒体报道数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公司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抑制了公司的违规倾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运森  袁薇  李哲  
上市公司监管和投资者保护一直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难题,而成立具有监管性质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后简称"投服中心")则是具有创新性的监管尝试。通过持有上市公司100股股票,投服中心采用市场化手段为小股东发声,是独特的半公共—半私人实施机制。本文手工搜集投服中心参加股东大会的行权数据,对监管型小股东行权的影响因素、市场反应和监管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投服中心选择行权标的时,倾向于选择曾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和问询、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较少发放股利及大股东掏空动机较强的企业;其次,投服中心的行权事件具有信息含量,即被行权企业的市场反应更差,这一负向市场反应在中小股东行权积极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且会受到具体的行权提问特征及被行权公司特征的影响;投服中心行权还具有实际监管效果:上市公司在被行权后有更加负面的新闻报道,也更可能引发监管机构的处罚跟进;此外还发现投服中心行权的监管效果具有行业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作为中国特色的半公共—半私人实施机制创新,监管型小股东具有较好的监管效果,对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创新监管方式改革"及新《证券法》实施都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月   李增福  
基于中国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持股行权证据检验证实: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笔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威慑理论,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开展持股行权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负相关;小股东股东大会出席率和小股东诉讼维权积极性是小股东行权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重要因素;外部审计监管程度负向影响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内部股权制衡程度正向影响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经济后果检验证实:小股东行权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抑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本文从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拓展了相关公司治理理论的应用边际,证实了上市公司小股东行权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机理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监管措施和上市公司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旭东   张星宇   杨玲玲  
成立于2014年、具有“半公共—半私人”特征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投服中心)是中国证券监管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2016年2月,投服中心在上海、湖南、广东(深圳除外)三地开展行权试点,以上市公司小股东的身份行使投资者保护职能。基于这一试点政策,本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监管型小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显著提升,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管理层短视与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为其中的三条作用机制。此外,试点的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管理层能力较强、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所在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投服中心带来的ESG表现提升,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股票回报率。本研究丰富了有关投资者保护和企业ESG驱动因素的文献,对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监管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春洋  
笔者基于我国“关系型”社会情境,利用2009—2019年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连接关系构建股东关系网络并探讨其与企业违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东关系网络能抑制企业违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及增加企业获取稀缺资源能力提升投资质量。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作用关系在违规动机较大-财富股价敏感性较高、违规空间较大-分析师跟踪数量较少以及违规环境较强-法制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深入探究股东关系网络的资源效应发现,股东关系网络既能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又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以此优化企业投资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股东关系网络这一非正式制度相关的研究,拓展了关于企业违规影响因素的文献,还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外部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梦园   宋建波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考察了企业在连锁股东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连锁股东关系网络的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关系网络主要通过弱关系的信息优势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股东关系网络能有效弥补正式治理机制的不足,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监事会规模小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熊凌云   方远   杨李娟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多个大股东在企业违规方面发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有效抑制了企业违规,体现为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机制和路径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抑制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是信息监督和协同治理,具体路径是通过委派董事和退出威胁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程度越高、持股越稳定,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强;多个大股东可以降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对违规倾向也有重要抑制作用,但对违规稽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企业违规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长期财务业绩表现,降低了未来经营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为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效应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减少企业违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泽将  马静  胡刘芬  
监事会能否发挥应有的治理功能历来备受争议,焦点之一是何种类型的监事会更有效。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增强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和程度都显著降低;(2)区分监事会成员职位后显示,上述治理功能发挥主要由监事会主席的经济独立性推动所致;(3)当内部控制有效性下降或企业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较差时,监事会经济独立性的治理功能更强。进一步分析揭示,经济独立性有助于监事会治理功能发挥主要因代理成本降低所致。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既有的监事会有效性学术文献,也为完善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