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5)
2023(4979)
2022(4580)
2021(4245)
2020(3860)
2019(9175)
2018(9189)
2017(18266)
2016(10123)
2015(11726)
2014(12049)
2013(12195)
2012(11572)
2011(10541)
2010(10680)
2009(10131)
2008(10342)
2007(9767)
2006(8395)
2005(7282)
作者
(30542)
(25921)
(25558)
(24703)
(16191)
(12483)
(12014)
(10128)
(9576)
(9147)
(8712)
(8558)
(8282)
(8085)
(8073)
(8069)
(7978)
(7515)
(7509)
(7451)
(6462)
(6280)
(6247)
(5935)
(5884)
(5824)
(5804)
(5694)
(5302)
(5201)
学科
(46292)
经济(46145)
(26850)
管理(26849)
方法(25010)
(22029)
企业(22029)
数学(20729)
数学方法(20573)
(13487)
(11642)
中国(11499)
(9953)
业经(9863)
(9374)
地方(8765)
农业(8442)
理论(8400)
(8371)
贸易(8371)
(8107)
(8011)
(6994)
财务(6978)
财务管理(6957)
企业财务(6552)
(6032)
银行(6012)
环境(5784)
(5708)
机构
大学(154410)
学院(152520)
(63554)
经济(62170)
管理(58280)
研究(51096)
理学(50246)
理学院(49656)
管理学(48783)
管理学院(48489)
中国(37844)
(32313)
科学(32021)
(29114)
(28571)
(26793)
研究所(24322)
中心(24064)
业大(23975)
(23496)
财经(23348)
农业(22661)
(20988)
(20597)
师范(20415)
北京(20323)
经济学(19858)
(18295)
经济学院(18082)
(17418)
基金
项目(98220)
科学(76316)
研究(71636)
基金(70461)
(60869)
国家(60337)
科学基金(50875)
社会(46154)
社会科(42452)
社会科学(42431)
(38695)
基金项目(37746)
教育(33648)
(32613)
自然(32385)
自然科(31604)
自然科学(31592)
自然科学基金(31053)
编号(30224)
资助(29060)
成果(25295)
(22601)
重点(22211)
(21015)
课题(20329)
(19842)
科研(19310)
教育部(19253)
大学(18786)
人文(18540)
期刊
(69565)
经济(69565)
研究(43243)
中国(28397)
(25884)
学报(25400)
(23870)
科学(22518)
大学(18790)
管理(18414)
学学(17616)
农业(17048)
教育(15866)
技术(12865)
(12098)
金融(12098)
财经(11973)
业经(11234)
经济研究(10990)
(10242)
问题(9775)
(9064)
技术经济(8342)
(8238)
统计(7940)
理论(7761)
图书(7523)
(7442)
商业(7415)
实践(7030)
共检索到221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玉莉,姜琪  
市场经济的浪潮,使我国以传统医德维系的医德关系面临着巨大冲击。我国现实医疗服务中所存在的“小红包”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仕会现象。客观地认识、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对深化医院的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而在这方面的需要必然和医疗卫生服务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愈来愈高。医生和患者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便突出出来了,小红包现象便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然  
"淘宝村"的兴起与发展,是网络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乡村转型的地方自觉运动。从结构、社会和个体等3个层面分析"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得出"淘宝村"不仅遵循着技术理性导向下的农民集体行动逻辑,而且具有更为现代的生产和生活组织形式,且具有地域生产力再造和社会转型的价值。进一步,通过采用事实观察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淘宝村"存在的制度设计、产业结构、关系重组和区域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地方自觉、生产力分工、主体价值和乡土重构等多重视角,思考如何实现"淘宝村"的"有序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志毅  
对德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和建构在我国尚未完全开展,本文对此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开展德育评价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以考代评(以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代替品德评定)和包办代替(以班主任一次期末操行评语代替品德评定)的现象普遍存在,旧的德育评价模式因其脱离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弘,张浚  
“红包”是一种礼物。它所反映的不仅是物质交换关系,而且蕴涵了社会和文化的内容。从中国社会组织的特性来看,“红包”承载了多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功能。在传统中国社会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红包”就在医疗行业中流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很大范围内收送“红包”的现象消失了,而改革开放之后,“红包”又重新出现在医疗卫生行业之中。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政府财政承担医疗机构的经费和卫生福利开支的状况没有改变之前,医疗机构管理中就已经出现了市场化的因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海宁  
吴贻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升华的。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吴贻芳教育目标观的核心,为女子的教育机会而抗争是其性别教育观的主题,“家庭式”教育氛围的营造是其教育管理观的特色。吴贻芳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当前人们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解还相当模糊。由于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虚拟学习社区能揭示出虚拟学习社区的许多新特征。本文首先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了社区的定义、要素以及虚拟社区的内涵,然后着重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特征,强调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和社区意识的重要性,最后从社区性质和功能的角度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教育辅助型和社会教育型三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丹阳  
本文在界定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之后,引入法国社会学家 Pierre Bourdieu提出的一种理论分析工具,详细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涉及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以上海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进行了论证,也对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DLI—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计划作了简要的介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彭兴蓬  邓猛  
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体是获取资源最少的群体,又是离权力中心最远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他们有平等接受各种教育和活动的权利,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艳  马勇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由于教师、学生的参与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社会存在。其中 ,教师对课程的重构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教师重构课程的社会因素包含社会、制度、文化发展和学生的文化需求 ,以及教师自身的社会角色地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振京  
教育负向功能观是一种侧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而较少论及其积极影响的观点。教育负向功能观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批判制度化教育和构建非学校化社会两个方面。教育负向功能观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对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不过,这种观点具有较大的片面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卫东  董泽芳  
答辩时间2012年11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得到了极大的增加,高等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所分享,这种公平只是"量"的公平而非"质"的公平。高等教育"质"的公平要求我们在关注入学机会公平的同时,更要关注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即处于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所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包括:高校学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乐先莲  
本文立足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教师角色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知识社会学视野中教师作为知识人的角色,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是教师知识,教师参与知识的基本方式是教学、学习和研究等基本问题。最后指出知识社会学为教师角色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理念,并且在教师教育研究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包艳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从一个中观层面——社会组织中寻找工作倦怠的成因。其中包括社会组织分化带来的职业专门化、现代组织中无处不在的规训和监控以及组织中的人作为"决策人"、"创新人"的行为特征。本文认为,只有深刻认识到组织中的人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创新人"、"决策人",才能在组织内通过相应的途径消减工作倦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国强  
因教致贫现象是社会失范的一种表现,会造成合理社会流动受阻、阶层差异代际转移、读书无用思想重现和社会不安因素积聚等社会危害。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失衡、个人教育费用投入过高、弱势群体教育成本补偿不够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保证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供给、实行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与收缴制度、完善教育投资收益的回馈渠道、引导理性的家庭教育投资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因教致贫现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庆发  郑娟新  
教师职业是个高压力的职业。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关系的特殊性,导致职校教师的压力更加突出。本文拟就职校教师压力成因进行社会学分析,以期引起各方对职校教师生存状态及工作生活质量的更多关注,进而从中微观层面提出学校和教师个体在消减压力中采取的解决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