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0)
- 2023(12106)
- 2022(9555)
- 2021(8850)
- 2020(7265)
- 2019(16581)
- 2018(16412)
- 2017(31806)
- 2016(17668)
- 2015(19882)
- 2014(20183)
- 2013(19934)
- 2012(18546)
- 2011(16665)
- 2010(17053)
- 2009(16198)
- 2008(16453)
- 2007(15318)
- 2006(13645)
- 2005(12400)
- 学科
- 济(79129)
- 经济(79054)
- 业(55636)
- 农(47716)
- 管理(44688)
- 企(35207)
- 企业(35207)
- 农业(31350)
- 方法(31232)
- 数学(26524)
- 数学方法(26294)
- 业经(22652)
- 中国(21479)
- 财(18140)
- 学(16875)
- 制(16638)
- 地方(16103)
- 贸(13849)
- 贸易(13846)
- 易(13436)
- 发(13378)
- 体(12316)
- 银(12013)
- 银行(11986)
- 理论(11952)
- 策(11541)
- 行(11442)
- 融(11113)
- 金融(11111)
- 发展(10913)
- 机构
- 学院(262415)
- 大学(259669)
- 济(109668)
- 经济(107375)
- 管理(98196)
- 研究(90741)
- 理学(84443)
- 理学院(83539)
- 管理学(82161)
- 管理学院(81689)
- 中国(70618)
- 农(65049)
- 科学(56087)
- 京(54723)
- 农业(50135)
- 财(49059)
- 所(47165)
- 业大(45250)
- 中心(43055)
- 研究所(42735)
- 江(41441)
- 财经(38792)
- 范(35276)
- 经(35253)
- 师范(34967)
- 北京(34051)
- 经济学(33678)
- 州(32316)
- 院(31264)
- 农业大学(30948)
- 基金
- 项目(170299)
- 科学(133206)
- 研究(126500)
- 基金(122299)
- 家(106929)
- 国家(105931)
- 科学基金(89389)
- 社会(80714)
- 社会科(75937)
- 社会科学(75915)
- 省(67561)
- 基金项目(64721)
- 教育(56837)
- 划(56094)
- 自然(55478)
- 自然科(54067)
- 自然科学(54052)
- 编号(53338)
- 自然科学基金(53090)
- 资助(48039)
- 成果(43589)
- 重点(38820)
- 发(38571)
- 部(38132)
- 课题(36107)
- 农(35949)
- 创(35032)
- 国家社会(33614)
- 创新(32731)
- 性(32498)
- 期刊
- 济(128694)
- 经济(128694)
- 研究(74899)
- 农(67780)
- 中国(53859)
- 农业(45596)
- 学报(43968)
- 科学(40282)
- 财(37832)
- 大学(33605)
- 学学(31885)
- 管理(31263)
- 融(26768)
- 金融(26768)
- 教育(26655)
- 业经(26506)
- 业(22784)
- 技术(21411)
- 财经(19218)
- 问题(18766)
- 经济研究(18204)
- 经(16599)
- 版(15831)
- 农村(14996)
- 村(14996)
- 农业经济(14489)
- 世界(14325)
- 技术经济(13250)
- 经济问题(12955)
- 资源(12914)
共检索到393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艾佳璇 杜焱强 邹伟
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焦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小田并大田。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农地细碎化的治理逻辑,可以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依据“产权—收益”理论构建了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理论逻辑框架,从土地连片、基础设施效能实现、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四个角度论述扩大农地收益的逻辑,并以此框架阐释了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的实践逻辑,分别是零存整取、开发引导、确权确地和一户一账。为更好地提高农地细碎化治理效能,需要优化乡村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确权从“确小块”向“确大块”转变,建立土地产能评估机制,重视溢出土地的利用与管理。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规模经济 交易成本 农地收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梦如
近年来我国农地的细碎化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农地细碎化治理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广东省清远市的案例,分析了其在农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经验,即在村民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充分遵循村内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土地整合确权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作用,破解了农地细碎化难题,进而实现盘活闲置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清远经验"的可行性和启示。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确权整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佳鑫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孟 贺雪峰
农村土地细碎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两种主要的反土地细碎化思路,即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存在相应不足。通过土地调整来反土地细碎化,具有可行性。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土地调整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不仅有利于归并地权和地块,解决细碎化问题,便利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农民真正有效地组织起来。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土地流转 土地整治 土地调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诗嫚 孟圣翔 卢新海 李卓凡
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是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研究多从高标准农田建设或农地流转单方面探讨耕地细碎化的治理路径,难以全面、系统刻画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文章深入解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地流转与耕地细碎化的关系,利用湖北省46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的不同联动模式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表明:“先建设后流转”与“先流转后建设”模式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分别为-2.32和-3.14,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且“先流转后建设”模式显著优于“先建设后流转”模式。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本结论仍然成立,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文章从充分发挥市场调整与工程技术的融合作用、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的联动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不仅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还能对促进林地细碎化治理、优化配置林地资源、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高水平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领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红 陈兴雷 于冰
我国农地细碎化的现状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当前主要存在土地流转、土地整理、自愿互换等三种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研究基于行为选择的视角,对上述三种模式从行为目标、行为选择及治理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式治理农地细碎化效果欠佳,其原因在于政府、农业企业、农村集体以及农户等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存在多元化和不一致的特征,农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身份未能得到体现。在对安徽省首创的"一户一块田"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考察中发现应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作用,将农村集体和农户作为农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一户一块田 治理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红 陈兴雷 于冰
我国农地细碎化的现状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当前主要存在土地流转、土地整理、自愿互换等三种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研究基于行为选择的视角,对上述三种模式从行为目标、行为选择及治理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式治理农地细碎化效果欠佳,其原因在于政府、农业企业、农村集体以及农户等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存在多元化和不一致的特征,农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身份未能得到体现。在对安徽省首创的"一户一块田"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考察中发现应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作用,将农村集体和农户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核心主体。"一户一块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层面的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了我国农地分配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一户一块田 治理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毅 刘同山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地集中连片和适度规模经营,就需要治理农地细碎化问题。本文在厘清市场驱动、政府主导、农户自发和多方协同等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基础上,利用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农户数据,考察了当前小农户和规模农户的农地细碎化情况及地区差异,发现农地细碎化不仅会造成粮食产量损失,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本文提出,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进,并且引导各方共同参与,在第二轮到期延包时协同开展农地细碎化治理。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多维影响 治理方式 调查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研究目的:运用自主治理理论对中国农地细碎化治理实践进行实证分析,为破解农地细碎化困境提供一种新模式,揭示中国克服农地细碎化问题的制度优势。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1)自主治理是一种有效克服农地细碎化问题的模式,侧重于解决小农户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有效推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2)农地细碎化治理也是公共事务治理,其理论基础是自主治理理论。(3)农地细碎化自主治理模式采取"农民主体、村社主导、政府引导"的组织化路径,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风险机制和违约机制,建立在集体土地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基础上。研究结论:自主治理模式能有效阐释农地细碎化治理实践,也可以揭示中国克服农地细碎化问题的独特效果,还为土地资源利用和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借鉴价值和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李岩 赵微 汪文雄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及其原因。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农地整治项目区总体来看,农地整治后,耕地细碎化程度仅降低了1.79%;(2)实施了土地权属调整的土地平整区的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了12.20%,高于未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土地平整区(3.46%);(3)项目实施管理者对土地平整工程重要性的认知较低,且39.13%的项目实施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增加土地平整工程投资标准;(4)分别有24.88%和28.29%的受访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地权属调整,且农户对土地平整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担心程度对农户土地平整意愿有显著负影响,农户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必良 万燕兰 洪炜杰 钟文晶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关键词:
农地撂荒 农业服务外包 土地细碎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广成 孔祥智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村集体“统”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城镇化推动农户普遍“离农”“背农”、农地制度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等问题与挑战。在建设农业强国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导向和人地分离第二次高峰的推动下,加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问题的拉动,“小田并大田”改革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小田并大田”改革形成动因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存在问题、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公安县“小田并大田”改革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本研究从制度、“分”、“统”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通过尊重农户意愿、开展调田并地、成立三类合作社的举措,解决了农户差异化诉求、农地细碎化和“统一”经营不足的问题,探索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
小田并大田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公安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杨晓婷
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连片经营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本文把以自主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拓展至协同治理情景,并结合江苏盐城亭湖区的改革实践,分析如何在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同时,让小农户和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都能获得合意面积的连片农地。研究发现:农地连片经营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可用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但是,由于涉及多个相关主体且异质性农户的农地经营需求不同,“小田并大田”的集体行动难以达成。亭湖区的经验表明:构建发挥各方积极性的协同治理机制,提供具有充分包容性的制度安排,以“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推动改革,是改变农地细碎化利用状况、实现“大小兼容”农地连片经营的有效途径;“政府支持+村民自治”是推行“小田并大田”的重要思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经营权的“统”,赋予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新内涵。本文研究认为,在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支持,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制度供给的灵活性,形成尊重农民意愿的包容性改革路径;实现相关主体的协同治理,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