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6)
- 2023(10885)
- 2022(9601)
- 2021(9120)
- 2020(7754)
- 2019(17704)
- 2018(17927)
- 2017(33984)
- 2016(18657)
- 2015(21124)
- 2014(21238)
- 2013(20855)
- 2012(19315)
- 2011(16934)
- 2010(16776)
- 2009(15128)
- 2008(15038)
- 2007(12960)
- 2006(11139)
- 2005(9621)
- 学科
- 济(70549)
- 经济(70482)
- 管理(59949)
- 业(56827)
- 企(49127)
- 企业(49127)
- 方法(35312)
- 数学(30443)
- 数学方法(30003)
- 财(19731)
- 农(17924)
- 技术(16990)
- 中国(16884)
- 学(16471)
- 业经(15788)
- 务(14192)
- 财务(14122)
- 财务管理(14093)
- 企业财务(13351)
- 理论(13168)
- 地方(13116)
- 制(12325)
- 农业(12306)
- 贸(12091)
- 贸易(12085)
- 和(11764)
- 易(11741)
- 环境(11244)
- 划(10879)
- 银(10572)
- 机构
- 大学(262075)
- 学院(261338)
- 管理(107474)
- 济(97015)
- 经济(94658)
- 理学(93445)
- 理学院(92438)
- 管理学(90670)
- 管理学院(90206)
- 研究(84844)
- 中国(62645)
- 京(57017)
- 科学(55581)
- 农(43796)
- 财(43496)
- 所(43156)
- 业大(42358)
- 研究所(39538)
- 中心(38959)
- 江(37288)
- 北京(35968)
- 财经(35258)
- 农业(34595)
- 范(33419)
- 师范(33080)
- 经(32080)
- 院(31066)
- 州(31055)
- 技术(30189)
- 经济学(27303)
- 基金
- 项目(184395)
- 科学(143651)
- 研究(133260)
- 基金(132467)
- 家(116019)
- 国家(115080)
- 科学基金(98809)
- 社会(80717)
- 社会科(76472)
- 社会科学(76452)
- 省(72972)
- 基金项目(71232)
- 自然(66538)
- 自然科(64965)
- 自然科学(64951)
- 自然科学基金(63753)
- 划(60954)
- 教育(60938)
- 资助(54921)
- 编号(54828)
- 成果(43637)
- 重点(40972)
- 部(39870)
- 创(38604)
- 发(38087)
- 课题(37194)
- 创新(35982)
- 科研(35571)
- 项目编号(34162)
- 大学(34116)
- 期刊
- 济(103276)
- 经济(103276)
- 研究(72375)
- 中国(48467)
- 学报(44039)
- 科学(40007)
- 管理(39359)
- 农(38859)
- 财(34104)
- 大学(32918)
- 学学(31072)
- 教育(29625)
- 农业(28109)
- 技术(26404)
- 融(19186)
- 金融(19186)
- 业经(16603)
- 财经(16230)
- 经济研究(15628)
- 图书(15347)
- 科技(14819)
- 业(14719)
- 技术经济(14380)
- 理论(13718)
- 经(13633)
- 问题(12902)
- 实践(12899)
- 践(12899)
- 版(12574)
- 业大(12050)
共检索到372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蓝莓和树莓等小浆果因具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特色高效果树产业。目前辽宁蓝莓种植面积6万亩,树莓种植面积5.5万亩。随着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和种植年限增加,各类病虫危害及农药残留等植保问题逐步突显,每年造成损失为20%~30%,严重制约小浆果产业的持续健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建辉 罗林明 何忠全 罗怀海 彭化贤 陈晓娟 徐辉 范昭能 谷平5
通过2001~2006年的系统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研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控害、色板、频振灯、昆虫性诱剂诱杀等多套非化学控制蔬菜病虫害和增产增收实用技术;筛选出5%云菊天然除虫菊乳油、2.5%苦参碱乳油、0.3%绿晶乳油、10%安绿宝乳油、50%特菌多WP等一批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在各单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病虫害控制配套技术。经2002~2006年,在四川彭州、邛崃、双流、自贡、乐山等蔬菜生产基地示范验证,控害保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蔬菜 病虫害 关键控制技术 四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再福
福建三明市自 1 987年先后引进一种轻型飞机和两种超轻型飞机 ,利用简易临时机场 ,应用GPS卫星定位导航 ,开展超低容量喷洒白僵菌纯孢子液、菌药混合液、氰戊菊酯、甲基硫菌灵等药液 ,防治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毛竹枯梢病、黑荆树害虫等森林病虫害。 1 2年来 ,防治作业 941架次 ,防治面积 2 2 47× 1 0 4 hm2 。总结出一套安全、先进、经济、高效适合轻型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业技术规程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轻型飞机 防治 林林病虫害 作业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政 赖忠晓 赵晓敏 江志利 陈光友 马志卿
【目的】制约我国苹果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对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较为欠缺。本研究对已构建的渭北旱塬苹果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该技术体系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19与2020年连续两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塬生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渭南市澄城县)的苹果园,设置生物防控处理区和常规防控处理区,分别采用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技术(自每年3月起至11月底,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全部采用生物农药处理)和当地现行的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技术,测定苹果的产量、品质并调查果园天敌昆虫发生动态,并由第三方机构检测苹果叶片、果实及果园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结果】采用全程生物防控技术果园2019与2020年的苹果产量分别为51 585和53 639 kg·hm-2,与常规防控果园并无显著差异;全程生物防控果园苹果的果型、硬度与可食率等一般物理性状与常规防控果园无显著差异,但其单果质量优于常规防控果园产出的苹果,两年分别达到了342.89和377.89 g;2019年,全程生物防控果园苹果可溶性固形物、pH、Vc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防控果园苹果,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防控果园苹果,各项指标分别为17.06%、4.69、9.23 mg/100 g、16.60%和0.26%,两年的结果表现出相似性和一致性;两年间全程生物防控果园的苹果果实、苹果叶片和土壤中均未发现农药残留,而在常规防控果园中检测到戊唑醇、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等多种化学农药残留;此外全程生物防控果园天敌昆虫数量显著高于常规防控果园天敌昆虫数量。以七星瓢虫为例,在2019年5月24日,全程生物防控果园七星瓢虫为1.5头/梢,而常规防控果园仅0.5头/梢。且全程生物防控果园天敌昆虫种群存在时间比常规防控果园长。2019年5月3日至7月12日,全程生物防控果园七星瓢虫持续出现71 d,而常规防控果园仅出现50 d。【结论】采用全程生物防控技术果园的苹果产量与常规防控果园并无显著差异,但苹果品质更好,无农药残留,且天敌昆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和草蛉)数量更多。该技术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且果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可为有机苹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有机苹果 生物防控 食品安全 生物农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浆果富含花色苷、黄酮、酚酸、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缓解视力疲劳等多种生理功能。项目组针对浆果柔嫩多汁、易腐烂、不耐贮运、专用加工装备缺失、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稀少等制约浆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了围绕浆果深加工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1)建立了特色浆果速冻品质评价体系及贮藏技术规程,延长了特色浆果的加工周期。构建了代表性浆果速冻品质评价体系信息库;研发了低温冷藏结合60Coγ辐照、冰温结合钙处理技术,提高了浆果货架品质;开发了浆果前处
关键词:
产业化应用 深加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庆雷 沈佐锐 高灵旺 刘春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该项目以农业生产中最难防治的植物病原线虫为目标,对该团队前期筛选获得的5株高效生防菌株开展了深入研究,成功构建了分离纯化发酵液中杀线虫活性物质的技术体系,解决了生防菌剂产业化中菌株活性退化变异的关键技术问题,优化了线虫生防菌剂的发酵工艺,制定了规模化生产标准,为线虫生防菌的产业化快
关键词:
生防菌剂 杀线虫活性 产业化 研究与应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吾中良 徐志宏 陈秀龙 金国龙 李苏萍 沈毓玲 郎学军 胡中成 陈李红
为期4 a,在浙江诸暨、绍兴、嵊州、东阳、建德等县(市)开展了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病虫害种类调查及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野外普查和定时定点系统调查,并对病虫害进行鉴定,查明了病虫害种类。其中害虫55种,分别隶属6目29科,病害4种,另有其他有害生物4种,新害虫2种———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和香榧硕丽盲蝽Macrolygus torreyae。初步摸清了香榧瘿螨(种名未定)、香榧紫色根腐病Helicobasidium compacum,香榧细菌性褐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香榧绿藻Chlorellas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宏伟 郭富贵 刘洋 石富云 董志祥 张棋麟 林连兵 崔秀明 袁明龙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三七作为云贵高原畜草平衡生态战略的重要经济植物,在云南省文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三七人工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病虫害问题逐渐突显,已成为限制三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报道的三七病害主要有7种,涉及近20种病原菌;三七害虫至少12种。三七病害中以根腐病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可高达80%;叶螨和蓟马类是三七的重要害虫,严重降低三七的结实率。本文整理了当前三七病虫害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三七主要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三七病虫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三七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七 病虫害种类 为害特征 防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丽 李辉 刘威加
<正>农业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其中果树种植与生产是一种收效快、效益高的方式,农民可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果树种植,实现脱贫致富,可以说,果树栽培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果树栽培与管理也更加趋向于现代化、信息化,诸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现代信息化集成技术被应用于果树行业。本文参考由尚子焕、路明明等主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强 周婷 王勇
随着蜜蜂授粉增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以及国家对蜂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建立"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已成为在维护蜂群健康,保障有效授粉的同时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本文结合我国蜂业产业现状,认为防控体系应从蜂群生物学层面保障蜜蜂"福利"、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系统的诊断技术、合理的防治指标、有效的防治计划以及养蜂产业层面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建立蜜蜂病虫害信息共享网络平台、蜜蜂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等两个层面多项措施综合实施,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关键词:
蜜蜂 病虫害 防控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书凯
采用安徽省740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经济结构、耕地特征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整体较低,水稻耕作规模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呈"U型"关系,水稻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水平越高,租入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越高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水平越低,其他影响农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变量还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文化水平和户主是否参加绿色防控培训。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通过机制创新鼓励农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程度;相关服务主体应采取差异化推广策略和服务形式,提高农户病虫...
关键词: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收入结构 耕地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素萍 李开本 翁启勇 陈庆河
生物防治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的抑制效果决定于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在有害生物高密度区,生防因子最有效。同时,生物防治又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长效性等特点,在今后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一、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