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7)
2023(10842)
2022(9540)
2021(9002)
2020(7441)
2019(17112)
2018(17146)
2017(32686)
2016(18059)
2015(20315)
2014(20327)
2013(20198)
2012(18304)
2011(16451)
2010(16316)
2009(14795)
2008(14250)
2007(12219)
2006(10688)
2005(9196)
作者
(52530)
(43497)
(43249)
(41113)
(27694)
(21022)
(19675)
(17276)
(16575)
(15363)
(15149)
(14558)
(13740)
(13678)
(13430)
(13179)
(13071)
(12984)
(12328)
(12268)
(10857)
(10550)
(10393)
(9781)
(9666)
(9648)
(9587)
(9544)
(8738)
(8683)
学科
(73623)
经济(73553)
管理(53421)
(46624)
(38870)
企业(38870)
方法(33430)
数学(28917)
数学方法(28599)
地方(19279)
(18698)
中国(17824)
(17562)
环境(15978)
业经(15778)
(15261)
(14028)
农业(12895)
理论(12194)
(11344)
(11130)
贸易(11125)
资源(11118)
地方经济(10982)
技术(10905)
(10730)
(10642)
(9780)
财务(9721)
财务管理(9706)
机构
大学(254564)
学院(253625)
管理(104406)
(95228)
经济(92986)
理学(91348)
理学院(90285)
管理学(88712)
管理学院(88257)
研究(84500)
中国(60705)
科学(56336)
(54880)
(42539)
(40881)
(39864)
研究所(39422)
业大(39406)
中心(37932)
(35518)
(35366)
师范(35083)
北京(34693)
财经(33843)
(31336)
农业(31177)
(30754)
(29784)
师范大学(28547)
经济学(27171)
基金
项目(184104)
科学(144395)
研究(133765)
基金(132704)
(115966)
国家(115048)
科学基金(98733)
社会(82666)
社会科(78262)
社会科学(78238)
(72532)
基金项目(71834)
自然(65597)
自然科(63833)
自然科学(63820)
自然科学基金(62629)
(61211)
教育(60110)
编号(55182)
资助(53981)
成果(43410)
重点(41226)
(39939)
(39564)
(37796)
课题(37268)
创新(35206)
科研(35113)
项目编号(33480)
大学(33360)
期刊
(102004)
经济(102004)
研究(69965)
中国(44382)
学报(41718)
科学(38704)
管理(35909)
(35157)
大学(30307)
学学(28316)
(27900)
教育(27761)
农业(25324)
技术(21075)
业经(17489)
(17132)
金融(17132)
图书(16361)
资源(16030)
经济研究(15100)
财经(14940)
科技(13577)
问题(13138)
理论(12932)
(12871)
(12555)
实践(12174)
(12174)
技术经济(11849)
情报(11709)
共检索到353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刚  王琳  王晋  
在小流域尺度上,基于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理论,利用Strahlcr—Horton定律和ArcGIS技术提取出韩仓河流域的水系分布和49个集水区,综合考虑洼地、水系节点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湿地位置和数量37个,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和75%的径流总量控制率标准,分别得到湿地总径流控制容积9.184 2×10~5m~3和湿地防洪调蓄容积4.282 2×10~6 m~3。在小流域空间上实现了雨洪水资源的生态技术调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莫琳  俞孔坚  
针对北京市面临的内涝水患和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雨洪管理理念,提出以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城市"绿色海绵",转变依赖大规模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雨水资源化的新型景观途径。以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拓片区为例,具体研究"绿色海绵"构建的技术方案,规划三级生态雨洪调蓄系统,通过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和就地入渗,实现城市防涝、水源涵养和水景营造的多重效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喻丁一  冉静  许乙青  
城市开发建设需要为行洪排涝留有空间,而快速的城市化对雨洪调蓄空间的侵占使得城市在极端气象灾害中遭受了沉重的教训。现有的研究提出了雨洪调蓄目标容量的计算方法,但该目标容量如何转化为可落地的雨洪调蓄空间布局规划,仍需深入研究和案例探索。为此,提出了一套定量布局雨洪调蓄空间的方法路径,并以万载县城南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该方法首先运用二维洪水模型FLO-2D模拟二十年一遇降雨事件下的雨洪淹没情况,再将汇水区作为雨洪管理单元,结合地表径流“源头—过程—末端”的三个状态,对生态雨洪调蓄空间进行结构梳理,来指导汇水区的雨洪调蓄用地布局优化。本研究的雨洪调蓄空间规划高度关联具有雨洪调蓄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以期为后续城市开发建设提供约束和指导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实  王云琦  孙阁  朱金兆  肖玉保  杨海龙  Steve Mc Nulty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方法和依据,该文以四面山响水溪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持开发的MMS(模块化模型系统),构建适合于三峡库区的分布式暴雨水文模型PRMS_Storm,模拟暴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①PRMS_Storm用来模拟响水溪森林流域暴雨产流过程满足国家乙级洪水预报标准,可用来发布洪水预报;②综合不同森林群落水文功能评价结果,提出流域3种森林群落配置情景:针阔混交林型(情景1)、阔叶混交林型(情景2)、综合配置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情景3);③对各森林群落配置情景的模拟表明,各配置情景都可使地表径流减少20%以上,壤中流增加16...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海瑾  翟国方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不符合现代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雨洪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应该以专项规划为引导,以先进的预报、模拟、监测、控制等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态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美化与雨洪的防、滞、排、用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亲水宜居城市建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立文  石清峰  李昌哲  张理宏  
利用北京西山次生灌木林地上6个小流域的实测降雨径流数据,采用IUH法,分析影响径流的主要因子,并对降雨径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IUH法在小流域上应用效果较好,对径流过程的拟合较为一致;天然次生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在森林植被覆盖率超过40%时,每增加10%,IUH洪峰可降低4.6%,洪峰滞时可延长9.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乙青  喻丁一  冉静  
近年来愈发频繁的洪涝灾害暴露出城市建设与雨洪安全之间的矛盾已不容忽视,以防洪基础设施为核心的防灾规划和以各类景观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海绵城市规划,需要内涵和方法的转变。以"多规协同"为理论基础,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雨洪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内涵应该是"协同关系"的构建,即不同规划要素之间不仅在空间布局上协调无冲突,更重要的是能够导向同一的目标与结果。基于该内涵,提出了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的理论框架,应以雨洪安全要素的识别为前提,通过强制性约束措施和引导性联动措施构建雨洪安全要素与国土空间结构、资源用途和支撑系统的协同关系,最终实现不同空间尺度上雨洪安全目标的落实与格局的形成。为更好地诠释该理论框架,以江西省万载县城关镇镇域国土空间规划为案例,探索并检验该理论框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以期为落实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的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施亚东  
经过8a的研究,对里石门水库上游的田芯村小流域治理,按照生态林业的原理,确定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果牧副业全面发展的技术路线,以蓄水保土为基础,发展经济为核心,根据不同地类、地形、坡位,因地制宜地采用营造防护林、经济林,开发荒滩,扩田造地,改坡地为水平梯田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朝军  穆兴民  孙文义  高鹏  赵广举  
黄河支流延河在2013及1977年7月发生极端暴雨事件,但由于所处时间流域下垫面的差异,暴雨的灾害表现迥异。论文比较分析延河流域2013和1977年7月暴雨的降雨量、强度、频率及其水沙变化特征,讨论了产生灾害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7月延河流域降雨总量、笼罩面积、降雨强度、暴雨频率均大于1977年,而日最大径流量、最大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洪峰流量、峰值沙量、高含沙量历时却低于1977年。2013年延河流域暴雨灾害以地质灾害为主,1977年则以河道洪水灾害为主。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导致降雨产流产沙关系发生变化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朝军  穆兴民  孙文义  高鹏  赵广举  
黄河支流延河在2013及1977年7月发生极端暴雨事件,但由于所处时间流域下垫面的差异,暴雨的灾害表现迥异。论文比较分析延河流域2013和1977年7月暴雨的降雨量、强度、频率及其水沙变化特征,讨论了产生灾害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7月延河流域降雨总量、笼罩面积、降雨强度、暴雨频率均大于1977年,而日最大径流量、最大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洪峰流量、峰值沙量、高含沙量历时却低于1977年。2013年延河流域暴雨灾害以地质灾害为主,1977年则以河道洪水灾害为主。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流域内植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冬梅  翟宝辉  侯旭峰  崔建国  李永贵  
该文以北京市西南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实测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其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系统、综合、动态的观点分析了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对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13∶5调整为1∶6 0∶5 1后,使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50 4%提高到97 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每年的905t km2下降到226t km2;地表径流量由853 4×104m3减少到542 5×104m3,降低了34 63%;每年可减少径流泥沙2 65×104t;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6 9%。农、林、牧人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凌美  张时煌  王辉民  
利用中科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02年4个时段、比例尺为1:2 000的土地利用图,气候、生物量以及农业等观测与统计调查资料,参考美国学者科斯坦萨(Costanza)等1994年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部分评价指标,应用ArcGIS及Matlab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计算、分析、插值,对该站所在的小流域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合上下限估计法,计算出该小流域建站初期(1983年)与建站20年后(2002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得出,该小流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效果明显,森林、农田、水体三大生态系统的7项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该地居民的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新广  
通过石匣小流域径流试验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①合适的整地造林措施能有效地拦蓄降雨,减小土壤侵蚀;自然坡的水土流失都较小; ②水平条中土埂可减少径流20%~45%,减少土壤侵蚀31 5%~71 2%; ③水平条与鱼鳞坑的水保效益相当; ④在16°左右坡地采取水保措施(水平条、鱼鳞坑造林)比开荒减少地表径流77 7%~92 1%,在4°左右坡地修梯田比坡耕地减少地表径流54 2%,减少土壤侵蚀67 95%; ⑤水保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土壤氮、磷流失量,其中大水平条比开荒总氮流失量减少73 65%,总磷流失量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目的]水量分配和生态补偿是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模块,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利用冲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以小清河流域为例,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采用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科学分水的基础上,根据应分水量分摊上游的保护成本,结合各区域的实际用水和节水贡献进行调整,按照逐级补偿方式,测算流域各区域的水量综合补偿额。[结果]按照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2016年小清河上游至下游各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分别为:滨州邹平7 350.03万m~3、淄博6 568.84万m~3、滨州博兴4 411.18万m~3、东营9 620.53万m~3、潍坊6 649.42万m~3;济南作为上游水源地为整条流域供水获得补偿2.66亿元,滨州邹平段因水量维护贡献突出、正外部效益外溢获得补偿2.020 2亿元,淄博、滨州博兴、东营和潍坊段则因其超量用水各需支付22.59万元、1.33亿元、1.11亿元和2.27亿元。[结论]小清河下游地区应增强水量维护意识,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升级,减少用水量。此外,今后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朱金兆  张学培  
该文研究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暴雨径流泥沙规律,为该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森林水文的较大研究尺度流域综合试验为出发点,在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11个,对这些小流域进行了3~8a的定位观测,获得了131场暴雨产流和产沙资料.在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降雨、土壤入渗、流域产流、汇流及输沙的理论与方法,获得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流域径流、泥沙统计模型和数理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