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0)
2023(8335)
2022(7068)
2021(6433)
2020(5244)
2019(11757)
2018(11469)
2017(21511)
2016(11815)
2015(13242)
2014(12758)
2013(12364)
2012(11767)
2011(10616)
2010(10527)
2009(9294)
2008(9150)
2007(7920)
2006(7060)
2005(6130)
作者
(35945)
(30446)
(30237)
(28534)
(19266)
(14915)
(13480)
(11654)
(11608)
(10611)
(10483)
(10474)
(9976)
(9597)
(9464)
(9269)
(9032)
(8895)
(8865)
(8752)
(7688)
(7537)
(7268)
(7023)
(6818)
(6719)
(6651)
(6413)
(6142)
(6103)
学科
(49522)
经济(49475)
管理(30280)
(25411)
(19343)
企业(19343)
地方(17864)
方法(17748)
数学(15412)
数学方法(15192)
(14419)
环境(13962)
(13596)
中国(11404)
地方经济(10135)
业经(9968)
(9920)
农业(9518)
(8637)
(8039)
贸易(8032)
(7843)
(7652)
(6845)
资源(6764)
理论(6600)
(6585)
金融(6582)
技术(6437)
(6347)
机构
学院(167274)
大学(166767)
研究(62968)
(62350)
经济(60917)
管理(58424)
理学(50843)
理学院(50038)
管理学(48874)
管理学院(48575)
中国(45278)
科学(44199)
(36093)
(34113)
(33328)
研究所(31188)
中心(28646)
业大(28469)
(27864)
农业(27014)
(25997)
(25717)
师范(25480)
(23691)
财经(22584)
北京(22101)
师范大学(20995)
(20703)
科学院(20454)
(20448)
基金
项目(124234)
科学(97680)
基金(90414)
研究(85770)
(82523)
国家(81914)
科学基金(68314)
社会(54203)
社会科(51266)
社会科学(51248)
(49210)
基金项目(49027)
自然(46142)
自然科(44881)
自然科学(44863)
自然科学基金(43993)
(42813)
教育(37615)
资助(34923)
编号(33159)
重点(29647)
(28764)
(26035)
成果(25969)
(25380)
计划(24933)
科研(24310)
创新(23952)
课题(23690)
国家社会(23158)
期刊
(67292)
经济(67292)
研究(45680)
学报(33462)
中国(31590)
科学(30314)
(30172)
大学(23779)
学学(22647)
农业(20673)
(20050)
管理(18291)
教育(15881)
资源(13352)
(11861)
金融(11861)
(11830)
技术(11706)
业经(10885)
经济研究(10460)
财经(10122)
(9653)
问题(9339)
科技(8957)
业大(8847)
(8777)
图书(8211)
(7981)
林业(7956)
现代(7265)
共检索到240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胜利  车升国  梁伟  党廷辉  杨勤科  
了解土壤磷素积累特征对调控磷肥使用、降低农田磷素的环境风险和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小流域为对象,分析了18年来(1986~2004年)综合治理条件下流域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截至到2004年,流域磷素积累由塬面逐步向塬坡和沟道扩展。2004年,农田土壤全磷(752 mg.kg-1)和Olsen-P(20.2 mg.kg-1)较1986年分别提高了45%和3.5倍,相当于每年全磷提高13 mg P.kg-1,Oslen-P每年提高1.0 mg.kg-1,流域50%的农田土壤Olsen-P含量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胜利  郝明德  党廷辉  
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化肥投入、土壤NO3--N积累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肥投入是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因素,而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拉动了化肥的投入。目前施肥条件下,流域内坡地果园存在显著的NO3--N积累,其积累量高于农田土壤,应作为今后重点监测对象。农田系统中,小麦或玉米连作土壤中NO3--N的积累最显著,通过作物之间的轮作可显著降低剖面中NO3--N的深层积累。土壤NO3--N的积累是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流域氮肥投入、氮肥吸收利用和土壤水分演变密切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水分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并具有如下特点:①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干层厚度都表现为林地大于果园,果园大于草地,农地最小;②同一种植被类型由于密度、生物量、树龄、坡度、坡向以及坡位不同,其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深度也不相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春  孟全省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治理过程中(1985-2000年)生态与经济要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揭示了治理条件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趋势。通过调整流域农、林、草、果用地比例,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单位面积生产力和流域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流域纯收入大幅度增加。表明这一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在生态脆弱区,国家投入是当地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农民脱贫增收是生态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保障;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良性发展的动力。同时发现,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静涵  刘梦云  张杰  张萌萌  曹润珊  曹馨悦  
了解表层土壤有机质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带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基于王东沟的93个野外采样点,综合多种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变异大小依次为全磷>全氮>有机质>全钾,均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全氮较全磷、全钾变异尺度小、空间自相关性弱、空间复杂程度高。有机质、全氮的分布格局为南高北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海拔、坡度、曲率和土地利用;全磷呈现相反的北高南低分布,海拔、坡度、土地利用、土壤机械组成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全钾则为内部高四周低,分布较破碎,坡向和土壤机械组成作用较强。据此建立了9个环境因子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以期为研究区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孝荣  邵明安  
地形条件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性质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性质的分布是合理评价黄土区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前提。论文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地形条件对土壤性质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为高度变异的土壤性质;pH值和过氧化氢酶为小变异土壤性质。塬面和沟道土壤pH值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剖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塬面>梯田>坡地>沟道的趋势。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pH值的变化由地形条件引起的土壤过程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引起;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由成土过程、pH值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基于遥感融合影像和GIS技术,借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土壤侵蚀量,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清水沟流域实施不同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草)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显著,相对而言,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强于工程措施,不同退耕还林(草)方案对流域总体土壤侵蚀影响差异较大。组合情景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部分组合情景的土壤侵蚀甚至可低于土壤侵蚀背景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明斌  康绍忠  李玉山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小流域和自然草地小流域的水文效应,并利用实测资料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了两流域的水循环特点,结果发现在郁闭度相同的情况下,森林小流域较自然草地小流域有较小的径流量、较大的蒸散量和较低的3m土层平均含水量,也就是说森林的覆盖增强了水分小循环,削弱了水文大循环,并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同时也发现森林的上述水文效应仅当其郁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通过比较两类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条件和水分利用率,认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在大力发展林业时应以沟谷为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海英  刘桂环  董锁成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荟  朱清科  秦伟  张英  安彦川  薛智德  刘中奇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这种典型的困难立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建设。本文选取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为研究区,采用2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提取相关地形信息研究其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占45%~54%,表现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②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高塬沟壑区呈左偏态分布,其他样区均基本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丘五区和过渡地带呈双峰现象。③不同类型沟壑区梁峁坡面积比例关系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沟坡面积比例为: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高塬沟壑区;川台地面积比例为:丘五区>过渡地带>丘二区>高塬沟壑。④不同类型沟壑区各立地类型组所占的面积比例各不相同,除高塬沟壑区外基本呈阳向缓坡组>阳向陡险坡组>坡顶或沟底。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抗旱造林与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秀英  冯学智  赵传燕  
土壤水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主控因素,进行土壤水时空分布的模拟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合理利用及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出发,采用GIS软件Arc/Info的GRID数据结构,对定西县安家沟小流域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要素:降雨、径流和蒸散(发)进行了空间分布的模拟,并利用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检验,合格率达到83.146%。结果表明,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并对参数进行一定的化简进行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模拟是可行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梁  刘国彬  周生路  
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并对土壤产生正面影响。流域内11种主要植物群落下以及不同生活型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和草本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乔木林下较小。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活性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枯枝落叶层厚度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还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植被建设选择灌草群落较好,天然群落可优先选择铁杆蒿、茭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等,人工灌木群落可优先选择柠条等。由于该区属森林向草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义  谢永生  郝明德  
【目的】找出限制苹果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生态因子,以最大化地实现系统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以黄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流域为研究区,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对该流域苹果生长的生态适宜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王东沟流域苹果生态适宜度综合效益指数达到0.74,属于中上等水平,从理论上量化了黄土沟壑区为中国优质苹果的适生区;并指出影响该流域苹果品质的生态因子中,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隶属度值最低,分别为0.34和0.35,其次是年降水量,其隶属度值也仅为0.62,而年均温、≥10℃年积温、1月中旬均温、夏季(6—9月)温度日较差、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等生态因子的隶属度值均较高,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建虎  常鸿莉  魏琪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内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为养分精确管理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彬县红岩河小流域为例,于2011年结合GPS共采集了121个田间土样,对其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含量半方差函数模型及其参数进行了确定,用普通克里格插值(Kriging)绘制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统计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坡形等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插值结果检验。【结果】陕西彬县红岩河小流域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性很弱,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本文根据高泉小流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泉小流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对小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