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
2023(1830)
2022(1509)
2021(1404)
2020(1268)
2019(2737)
2018(2664)
2017(4405)
2016(2838)
2015(3106)
2014(2936)
2013(2856)
2012(2821)
2011(2491)
2010(2389)
2009(2303)
2008(2110)
2007(1770)
2006(1675)
2005(1469)
作者
(10460)
(9239)
(8963)
(8788)
(5690)
(4694)
(3790)
(3671)
(3616)
(3337)
(3316)
(3174)
(3137)
(3106)
(3002)
(2890)
(2699)
(2689)
(2684)
(2629)
(2606)
(2349)
(2219)
(2118)
(2112)
(2095)
(2059)
(2036)
(1986)
(1923)
学科
(7957)
经济(7953)
(5693)
(5427)
管理(4726)
(4380)
企业(4380)
土地(3948)
(3793)
土壤(3780)
方法(3310)
(3035)
数学(2802)
数学方法(2765)
(2260)
地方(2182)
农业(2073)
资源(2066)
问题(1946)
环境(1880)
中国(1684)
(1624)
森林(1624)
(1613)
生态(1613)
(1511)
财务(1509)
财务管理(1507)
业经(1468)
及其(1448)
机构
学院(38731)
大学(37955)
研究(18206)
(16630)
科学(15568)
农业(13730)
中国(13221)
业大(12044)
(11327)
研究所(10859)
管理(10443)
(10427)
经济(10149)
农业大学(9220)
(8917)
理学(8913)
理学院(8719)
(8555)
(8400)
管理学(8289)
管理学院(8249)
实验(8166)
实验室(7835)
中心(7751)
资源(7490)
重点(7454)
科学院(7344)
(7284)
环境(7250)
(7194)
基金
项目(31077)
(23157)
国家(23028)
科学(22831)
基金(22359)
科学基金(17652)
研究(16000)
自然(14464)
自然科(14082)
自然科学(14076)
自然科学基金(13808)
(13054)
基金项目(12243)
(11536)
科技(9383)
计划(9181)
资助(8979)
重点(8576)
社会(8386)
社会科(7788)
社会科学(7780)
(7122)
专项(6960)
教育(6857)
(6819)
科研(6610)
(6171)
创新(5960)
(5940)
(5835)
期刊
学报(15381)
(15087)
科学(11809)
(10843)
经济(10843)
大学(10332)
农业(10294)
学学(10237)
中国(8991)
研究(7484)
(6151)
业大(5364)
资源(4762)
林业(4424)
农业大学(4335)
(3804)
(3727)
自然(3666)
中国农业(3237)
科技(3059)
(2916)
金融(2916)
管理(2906)
(2580)
自然科(2549)
自然科学(2549)
科技大(2518)
科技大学(2518)
农林(2182)
(2182)
共检索到5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润宏  朱锦福  刘泽华  谭梅  
【目的】高寒湿地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为探究高寒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方法】以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CK(0 g/m~2)、N2(2 g/m~2)、N5(5 g/m~2)和N10(10 g/m~2)4个水平的氮添加试验。在2019年6—10月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2019年10月取样测定土壤含水量、pH、有机碳、全碳、全氮及无机氮含量,分析氮沉降试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氮沉降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壤pH升高,且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氮沉降使土壤碳、氮含量发生变化。全碳、有机碳、全氮和氨态氮随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对全碳含量影响显著(P<0.01)。【结论】研究为全球变化下土壤环境改变及湿地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英  曹生奎  曹广超  陈克龙  兰垚  汉光昭  杨羽帆  雷义珍  
【目的】植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碳、氮元素,并且还可通过对碳的同化和氮的吸收去推动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青海湖湖滨和河源2种高寒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碳氮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拟揭示不同高寒湿地土壤碳氮分布及其计量特点。【方法】于2017年6-9月,在青海湖流域东部的湖滨湿地与北部的河源湿地采集132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碳(TC)、全氮(TN)、有机碳(SOC)、pH值、电导率(EC),并计算土壤含水量(SWC)、土壤容重。利用单因素方差法对研究区两种高寒湿地土壤C/N比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土壤碳氮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环境属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①2种高寒湿地土壤全碳(TC)和全氮(TN)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呈递减趋势变化;TC和TN含量在0~10 cm土层中最大。湖滨湿地土壤的TC和TN含量均低于河源湿地,湖滨湿地土壤的TC和TN含量分别为114.59和6.98 g·kg~(-1),河源湿地为137.42和10.48 g·kg~(-1);②2种高寒湿地土壤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变化,在20 cm下增幅较快。湖滨湿地C/N均值为16.95,河源湿地为13.42;③6-9月,湖滨湿地土壤TN、TC含量在月份上的变化特征为6月>9月>7月>8月,河源湿地为9月>6月>7月>8月;④2种高寒湿地土壤TC、TN含量的变化受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SWC)、pH、容重影响,其中土壤含水量(SWC)是最大影响因子。【结论】青海湖2种高寒湿地土壤都有碳多氮少的特点,土壤平均C/N均高于我国土壤平均C/N,低于我国湿地土壤平均C/N。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帆  阿斯哈  蔡竟芳  孙凯  沈一娈  高海燕  李红丽  
【目的】干扰和氮沉降是影响植物入侵的重要环境要素。目前,干扰和氮沉降如何协同影响空心莲子草入侵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探讨了干扰、氮沉降和湿地植物群落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短期影响,为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物理控制及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方法】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4种湿地植物粉绿狐尾藻、水葱、黄花鸢尾和千屈菜组成的湿地植物群落,设计干扰(无干扰、模拟采食、刈割)、氮沉降(无氮添加和氮添加)以及有无湿地植物群落竞争(仅空心莲子草单种模式和空心莲子草与湿地植物群落混种模式)的三因素控制试验。【结果】模拟采食和刈割两种干扰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的生长繁殖指标,且刈割相较于模拟采食影响更大。刈割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生物量、茎长和节数的相对生长率为负值,同时,刈割处理下空心莲子草生物量、茎长和分枝数的补偿系数均显著小于模拟采食处理,但存在欠补偿生长;湿地植物群落显著影响了空心莲子草根、叶、总生物量、叶片数、茎长和分枝数等指标;而氮沉降仅显著影响了空心莲子草分枝数补偿系数。除叶片数和分枝补偿系数,干扰与氮沉降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湿地植物群落并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模拟采食和刈割两种干扰一定程度上抑制空心莲子草的入侵,且随着干扰强度增加,对空心莲子草生长恢复抑制效应越强。氮沉降对空心莲子草综合指标影响不显著。本地湿地植物群落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空心莲子草入侵。而干扰与氮沉降的交互作用仅对空心莲子草叶片数和分枝数补偿系数有显著影响,对其入侵的湿地植物群落并无显著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艺  王春梅  许可  韩金锋  杨欣桐  林嘉莉  
为研究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温室气体(CO2、CH4、N2O)对氮沉降初期的响应,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0 kg/(Hm2·a),Ck)、低氮(10 kg/(Hm2·a),LN)、中氮(20 kg/(Hm2·a),mN)及高氮(80kg/(Hm2·a),HN)4个施氮水平,在生长季(5—9月)每月原位施加NH4NO3进行氮沉降模拟,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CO2、CH4和N2O在高氮处理下的平均排放通量为(224.961±13.875)、(0.114±0.002)和(0.059±0.003)mg/(m2·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董玉红  孙启武  李峰卿  周新华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布乃顺  王坤  侯玉乐  李钢  齐淑娟  方长明  渠俊峰  
周期性的潮汐是滨海湿地重要的水文特征,为了探讨潮汐的半月周期(包括小潮期和大潮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于2009年7月中下旬测定了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小潮期和大潮期交替周期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小潮期相比,由于频繁的潮水淹没,大潮期0~5cm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从低潮滩向高潮位依次为:44.8%、18.5%、10.9%和14.3%,5~10cm含水量的增加量从低潮滩向高潮位依次为:19.2%、9.8%、12.6%和16.2%,10~20cm则依次为:5.6%、6.1%、2.5%和7.3%。大潮期,从低潮滩向高潮滩增加的盐度依次为0.18、0.13、0.10和0.0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  崔丽娟  王小文  赵欣胜  张曼胤  高常军  张岩  
2010年8月采用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对太湖岸带湿地的酸模(A)、乔灌(B)、农作物(C)、天然芦苇(D)4种植被类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7只,隶属4门59类。A的土壤动物密度最低,为4017个·m-2,B的土壤动物密度最高,为14496个·m-2。4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动物群落间的相似性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丰富度、优势类群数量具有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水平分布规律为B>C>D>A。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含水率、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温度等7个土壤因子与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徐源  闫文德  马秀红  郑威  王光军  梁小翠  
通过对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林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5 g.m-2a-1)和高氮(HN,30 g.m-2a-1),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其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与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氮沉降处理水平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CK 4.09±0.66μmol.m-2s-1、LN 2.39±0.29μmol.m-2s-1、MN 2.18±0.19μmol.m-2s-1、HN 2.28±0.25μmol.m-2s-1。对照处理显著高于其它3种处理(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真  杨艳芳  孔令柱  刘爽  刘文静  司红君  张平究  
以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和邻近原始湿地及仍耕作油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氮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湖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全磷含量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333.77~700.75mg/kg,表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30.80~64.01mg/kg,且均有退耕还湖后升高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pH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粘粒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容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pH显著相关(P<0.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结论]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付贵萍  陈辉蓉  成水平  熊丽  邱东茹  金建明  李玉元  
研究了在间歇式进水条件下 ,复合构建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 ,阐述了温度、溶氧、pH等理化因子变化的原因。实验初期 ,系统尚处于不稳定时期 ,对N的去除不够理想。随着系统运转逐步步入稳定状态 ,对KN、NH+ 4 N、NO-2 N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5 0 %、6 6 %和 71%。硝化 -反硝化作用是氨氮去除的主要途径。从总体上看 ,有植物系统中硝态氮的出水含量较对照系统高 ,说明间歇式进水以及植物的存在都有利于硝化作用的发生。实验发现 ,复合构建湿地在冬季仍能较好地改善水质 ,是一种有效的水链管理对策 ,对受污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隋心  张荣涛  杨立宾  李梦莎  许楠  刘赢男  柴春荣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倪红伟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三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5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小叶章湿地中建立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设置3个氮沉降浓度梯度:N1(0 g N·m-2A-1)、N2(4 g N·m-2A-1)、N3(8 g N·m-2A-1),于2014年6月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5种,其中特征脂肪酸29种。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真菌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总量介于30~33NmoL·g-1。氮沉降增加对真菌群落数量的影响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徐雷  许鲁平  孟庆银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晓龙  王新军  朱新萍  贾宏涛  韩东亮  
干旱区高寒湿地是极端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演变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以1996、2006、2010年TM,2000年ETM和2015年OLI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幅为5.62%,减速为1.91 km2/a。湿地面积变化以2010年为分水岭,前15 a湿地面积较为稳定,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在77.24%~78.26%之间波动;近5 a湿地面积呈缓慢萎缩趋势,面积比例减少5.28%。2)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类型水平上,湿地斑块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呈集中分布。3)当日最高气温低于18.7℃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趋于稳定,破碎度变化不明显;当日最高气温高于18.7℃时,随日最高气温的增加,湿地面积萎缩,破碎度增加。日最高气温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影响明显大于年降水量。近20 a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呈现退化态势,湿地环境趋于逆向演变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