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
2023(1368)
2022(1147)
2021(986)
2020(833)
2019(1774)
2018(1711)
2017(3598)
2016(1857)
2015(2080)
2014(2122)
2013(2158)
2012(2232)
2011(1904)
2010(2027)
2009(1908)
2008(1761)
2007(1612)
2006(1400)
2005(1249)
作者
(5389)
(4624)
(4537)
(4489)
(2801)
(2237)
(2044)
(1811)
(1746)
(1641)
(1636)
(1493)
(1484)
(1480)
(1445)
(1445)
(1402)
(1251)
(1230)
(1192)
(1172)
(1129)
(1096)
(1079)
(1053)
(1038)
(1033)
(1002)
(973)
(905)
学科
(12681)
经济(12664)
方法(5714)
数学(5469)
数学方法(5449)
(4316)
管理(4117)
地方(3989)
中国(3638)
地方经济(3002)
(2675)
(2529)
企业(2529)
(2160)
(2154)
农业(2103)
(1838)
贸易(1835)
(1782)
业经(1745)
(1686)
金融(1686)
(1623)
问题(1587)
(1585)
税收(1581)
(1572)
人口(1563)
环境(1446)
(1417)
机构
大学(27995)
学院(27688)
(15312)
经济(15138)
研究(10834)
管理(9944)
理学(8609)
理学院(8515)
管理学(8408)
管理学院(8360)
中国(8099)
(6812)
科学(5831)
(5739)
经济学(5591)
(5467)
财经(5271)
经济学院(5174)
研究所(4928)
(4845)
中心(4655)
(4231)
(4116)
财经大学(3918)
(3886)
北京(3762)
业大(3486)
(3363)
师范(3326)
研究中心(3173)
基金
项目(18538)
科学(14866)
基金(14128)
研究(13294)
(12501)
国家(12384)
科学基金(10496)
社会(9739)
社会科(9272)
社会科学(9272)
基金项目(7136)
(6876)
自然(6110)
资助(6033)
自然科(5989)
自然科学(5989)
教育(5907)
自然科学基金(5903)
(5623)
编号(4615)
国家社会(4536)
(4516)
(4333)
重点(4269)
发展(3855)
(3813)
教育部(3808)
人文(3723)
成果(3675)
(3663)
期刊
(16334)
经济(16334)
研究(9547)
中国(5909)
(4770)
科学(4201)
管理(4104)
学报(4083)
(3700)
大学(3301)
经济研究(3254)
学学(3193)
财经(2785)
(2739)
金融(2739)
农业(2515)
(2478)
问题(2244)
业经(2209)
技术(2101)
教育(1906)
(1856)
统计(1848)
技术经济(1611)
(1586)
世界(1560)
经济管理(1556)
决策(1477)
国际(1475)
(1409)
共检索到43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丁一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高技能人才存在年龄结构偏高、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供不应求等问题。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为视角,利用灰色系统、队列分析等原理,结合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小步渐进方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退休年龄,有利于开发高技能老年人才资源,缓解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且不致对整体就业市场造成大的适度压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按照"渐进延迟全额养老金领取年龄方案设计",建议制定激励延迟领取全额养老金政策,采取措施促进大龄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教育。将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二元结构制度、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三项政策同步施行,积极应对深度老龄社会的到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浩  鲁元平  
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CGE),分析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明显;延迟退休年龄对刺激国内需求和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不同延迟退休方案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有较大差异,时间跨度短的方案在短期内刺激效果更佳,而时间跨度较长的方案则相对平滑且对产业发展更加有利。鉴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根据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适合的实施方案。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万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鲁元平  朱跃序  张克中  
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延迟退休年龄的动态CGE模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劳动力增长,以及对消费、投资、贸易的积极作用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的变化会促进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但是由于第二产业从退休年龄延迟中获益最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提升;从不同方案的对比来看,时间跨度较长、较为温和的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带来的经济效果更为平稳,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也较小。本文认为,时间跨度更长、更为稳健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更加有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楠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若养老保险制度维持于现在的替代率水平,不但导致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率提高,社会的赡养负担加重,而且造成政府公共财政不堪重负。本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延长退休年龄是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困难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合理的制度设计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我国退休制度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创建、调整和改革创新三个历史时期,在制度框架和具体规定方面逐步完善。当前退休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养老金收支陷入困境,退休权利义务不对等,退休制度缺乏弹性,退休年龄存在较大差异,退休制度法制化程度低,非正规退休现象屡禁不止,国民缺乏老龄化和养老金教育,大龄人员就业服务准备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发达国家养老体制主要有大陆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个人积累市场模式三种,其共同特点是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雇主提供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做法是,根据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调整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允许提前退休领取部分养老金,调整男女退休年龄逐步到相同,建立弹性退休工作激励机制。发达国家养老制度改革的经验是,调整养老金结构与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并行,循序渐进地提高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男女领取养老金年龄逐步趋于一致,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完善退休年龄改革配套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已势在必行。建议自2016年开始采取渐进方案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先女后男,先自选,后强制,分步走。2031年以后统一实行男女65岁和累计缴费35年领取全额基础养老金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推迟全额基础养老金领取年龄,增加养老金缴费年限,早领扣减部分养老金,晚领奖励养老金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琴  郭艳  李美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预期寿命延长,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预期养老金支付严重不足的挑战。本文基于总量视角建立基础养老金收支模型,利用中国人口预测数据,分别测算基于实施"延长退休年龄"和"增加缴费基数"两种不同的改革策略未来30年中国基础养老金的收支余额,并评估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推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基金支付压力作用明显,但存在增加就业压力等负外部性。"增加缴费人数"亦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困境,且不存在负外部性,但推行时间缓慢,或将产生新的公共财政压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益  任超然  汤学良  
本文运用精算模型研究发现,当女性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2039年及以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财政补助较现行政策从0.3%下降至9.83%,但2040年及以后从0.44%上升至4.67%;当男女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和60岁,2037年及以前财政补助较现行政策有所降低,但2038年及以后不断提高;当男女退休年龄均延长至65岁,2040年及以前财政补助较现行政策有所减少,但2041年及以后不断增加。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只能减少25~28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财政补助,之后政府的负担逐年加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大松  仙蜜花  
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给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造成威胁,延长退休年龄是缓解基金支付压力的可行措施之一。构建人口预测模型和养老金收支平衡模型,设计11种退休年龄方案并测算不同方案对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测算结果发现:延长退休年龄能够延迟养老金出现缺口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金的偿付能力。提出延长男女退休年龄至65岁,重视弹性退休并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丽莹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由此产生的各种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人口结构变迁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3个部门的多区域OLG-CGE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政策影响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延长退休年龄使GDP指数相较于基准情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短期内增加了消费比例,长期消费水平将与基准情景持平;长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将使得京津冀地区工资率有所增加,福利水平逐步提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益  任超然  刘倩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会使得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承受巨大的偿付压力,那么延长退休年龄能缓解这一危机吗?本文采用精算模型研究发现,在退休年龄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统筹基金将在2022年出现收不抵支,2024年出现赤字;当仅延长女性退休年龄至60岁时,收不抵支和赤字的年份分别推迟至2029年和2035年;当男女退休年龄分别延长至65岁和60岁时,收不抵支和赤字的年份分别推迟至2036年和2047年;当男女退休年龄均延长至65岁时,收不抵支的年份将推迟至2048年,虽然2050年前统筹基金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但已开始消耗累计结余,未来仍会出现偿付危机。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保险的偿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阳涛  
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本文运用有序概率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企业职工延长退休年龄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和岗位因素对企业职工的延退意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家庭和单位因素的作用显著为负。具体到各观测变量上,学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的职工,其延退意愿越强烈;年龄越大、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周均工作时间越长,延退意愿越弱;担任职务、福利保险项数、工作满意度与职工是否愿意延退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职工的延退意愿在性别、婚姻状况、有无需负担的下一代、所在行业和企业类型上也具有显著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