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7)
- 2023(12133)
- 2022(10507)
- 2021(10024)
- 2020(8728)
- 2019(20202)
- 2018(20159)
- 2017(38367)
- 2016(20729)
- 2015(23638)
- 2014(23605)
- 2013(23134)
- 2012(21352)
- 2011(19041)
- 2010(19146)
- 2009(17528)
- 2008(17212)
- 2007(15417)
- 2006(13066)
- 2005(11423)
- 学科
- 济(82610)
- 经济(82510)
- 管理(56981)
- 业(53803)
- 企(44363)
- 企业(44363)
- 方法(40895)
- 数学(36276)
- 数学方法(35766)
- 财(22381)
- 农(22122)
- 中国(21122)
- 学(19052)
- 制(16277)
- 业经(16005)
- 地方(15259)
- 贸(15194)
- 贸易(15190)
- 易(14727)
- 农业(14097)
- 理论(14059)
- 务(13985)
- 财务(13919)
- 财务管理(13885)
- 企业财务(13122)
- 和(12851)
- 银(12680)
- 银行(12637)
- 融(12302)
- 金融(12294)
- 机构
- 大学(292322)
- 学院(290488)
- 济(116002)
- 经济(113515)
- 管理(111167)
- 研究(96874)
- 理学(95911)
- 理学院(94849)
- 管理学(92902)
- 管理学院(92362)
- 中国(72936)
- 京(61821)
- 科学(60964)
- 财(53455)
- 农(52075)
- 所(49299)
- 业大(46116)
- 中心(45869)
- 研究所(44983)
- 江(44241)
- 财经(42618)
- 农业(41132)
- 经(38672)
- 范(38456)
- 北京(38365)
- 师范(37963)
- 经济学(35452)
- 院(35431)
- 州(34416)
- 技术(32243)
- 基金
- 项目(198044)
- 科学(154761)
- 基金(143210)
- 研究(142201)
- 家(125704)
- 国家(124687)
- 科学基金(106189)
- 社会(88779)
- 社会科(83949)
- 社会科学(83922)
- 省(78155)
- 基金项目(75260)
- 自然(69885)
- 自然科(68266)
- 自然科学(68240)
- 自然科学基金(66997)
- 教育(66819)
- 划(66025)
- 资助(59353)
- 编号(57915)
- 成果(47247)
- 重点(44927)
- 部(43812)
- 发(41834)
- 创(40819)
- 课题(40185)
- 科研(38811)
- 创新(38203)
- 教育部(37274)
- 大学(37179)
共检索到425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史歌
本文以日本当代左翼文学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小森阳一的后殖民主义批判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学、历史事件以及媒体等四个层面,对小森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了解读。其中,由语言到文学,再到历史事件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而具有一过性、不可重复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又是以能够构建和复制的语言、文学为表象的。另一方面,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媒体,而是媒体本身也被纳入了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文本中。小森阳一的后殖民主义批判由此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批判范式,其中,对"自由史观"的坚决反对和对日本民族主义的尖锐批判博得了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喝彩,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丽 周爱民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史中,殖民主义问题曾长期遭到忽视。以艾伦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这种忽视是当代批判理论建构逻辑的必然产物。然而,艾伦对当代批判理论的论述并非是今日批判理论发展的全副图景。通过考察莱塞尼希的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表明批判理论能够融入殖民主义研究的新视角。之所以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代表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路向,是因为它是对“社会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分析,而对社会实践概念的强调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的新特征。从社会实践概念出发,可以从结构、进程和实践三个层次把握外部化社会现象,它们分别对应着权力、剥削和惯习,其中实践层面的分析是外部化社会的决定性维度。外部化社会惯习的形成还依赖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外部化实践不仅是外部化社会的社会实践,也是心理实践,它通过外包、分离和转移的机制而运作。外部化社会理论在反殖民主义叙事方面的贡献是,能够有效地补充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所忽视的持续增长维度,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
批判理论 莱塞尼希 外部化 殖民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荀渊 陈丽媛
"二战"后,欧美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策略,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教育援助,向发展中国家输送知识、技术、文化和意识形态,从而出现了跨国高等教育活动。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国高等教育迅速成为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并且实际上成为发达国家后殖民主义策略的组成部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苑尧奇
以电影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阐释西方电影在对中国进行描绘时所带有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因素。认为在西方人眼中,东方文明依然是一种"他者"的存在,西方对东方依然具有很强的误读性,想在文化上再现他们殖民主义时代的"辉煌"。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打破这种现状,必须重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并加强自身文化的输出。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他者 主体间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淳媛 姜英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增的国际婚姻与移民使韩国社会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政府出台了诸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试图解决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增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批判性地考察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背后隐藏的士大夫式种族主义理念,提出新的"全纳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宁兴 耿虹
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呈现一体化的趋势,而城市建筑作为人类现代文化的载体,也有一种趋同的发展势头,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和本土文化的担忧。我国城市建筑景观也面临着"趋同化"的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受西方中心意识主导下的现代化思想的影响。后殖民批判理论解构"中心",主张多元文化共存,这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城市景观特色危机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越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颇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写于1899年,是以康拉德的刚果之行为主要依据而作。康拉德于1890年在非洲之行的所见所闻使他深受震动,他开始怀疑在新发现的国度里正进行着的探险和贸易背后的道德基础。文章从后殖民批评角度出发,借鉴萨义德对"东方主义"的批判以及"他者化"的殖民主义心理,探讨该作品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揭露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乃至殖民者都带来的创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振东
教育研究领域对文化殖民主义理论反应滞后的原因在于研究方法论上对教育研究文化特征的忽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殖民”倾向,文化殖民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对这种殖民主义倾向的认识。但是,文化殖民主义理论中也存在着将“殖民主义概念泛化和滥用的倾向。正确处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向发达国家学习与反对殖民主义倾向的关系,有助于我国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兆纲 胡振鹏
边缘点分析方法是为了研究金融数据中蕴含的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重构相空间理论,通过探测金融数据的递归图中历史数据之间的相近程度,把时间序列中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实现探测影响金融市场任一时间区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目的。本文将此方法应用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分析中,得到了影响市场发展的诸如邓小平南方谈话、《证券法》的颁布与实施等重大历史事件,结果与现实情况很吻合。该方法在研究思路上属于历史回溯法,不带任何假设条件,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很强,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当中。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递归图 类分形结构 边缘点分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敏
在《一个小地方》中,雅买加·琴凯德从景观描写切入,追溯安提瓜的历史,揭示它在后殖民影响下的现状。文章借助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安提瓜国家身份缺失的表现及原因,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安提瓜人的"他者"身份及原因,指出琴凯德通过反思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和后殖民的潜在影响来探讨国家和民族获得完整身份的可能性和途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玮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内在的内容与客观规律,将虚构与历史混为一谈,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以及迷惑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发挥民间群体的正能量作用,进而完善国家监管体系以及捍卫民族与历史记忆。
关键词:
新媒体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价值批判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玮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内在的内容与客观规律,将虚构与历史混为一谈,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以及迷惑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发挥民间群体的正能量作用,进而完善国家监管体系以及捍卫民族与历史记忆。
关键词:
新媒体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价值批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琴
新殖民主义旨在解释旧殖民统治体系瓦解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新殖民主义呼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或第三世界的教育研究,从而拓宽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视野;其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于研究"不发达国家"的教育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新殖民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有必要引入后殖民主义的思维方式,以期更有效地奠定比较教育研究中多元论述的基础。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毕健康
殖民主义与埃及政治,或者广而言之殖民主义与埃及现代化,是学界百家争鸣、见仁见智的重要议题。帝国史学或殖民史学认为,东方是“野蛮”“愚昧”的未开化之地,殖民主义教化“野蛮”或“半野蛮”人民,践行“文明使命”。现代化学派则提出,殖民主义促进了埃及这样的亚非拉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埃及、中国和其他亚非拉国家的主流学者,如实书写殖民侵略的凶残、殖民统治的残暴、殖民剥削的沉重,讴歌埃及人民可歌可泣的反殖斗争和前赴后继的民族独立运动,同时承认殖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近年来西方兴起的后殖民史学,以碎片化的历史或新经济社会史叙事方式,夸大局部和细节,回避主要矛盾,迂回曲折地重拾“文明使命”论,大有殖民史学卷土重来之势。然而,英国对埃及进行殖民统治70年间一再出现的撤军言论之虚伪与政治压迫之沉重,由之引发的埃及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三次革命”,以及1923~1952年间埃及持续不断的政治动乱与政治危机,充分证明各种形式的“文明使命”论是于史无据的虚假叙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