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5)
2023(3583)
2022(2937)
2021(2472)
2019(4330)
2018(4195)
2017(7937)
2016(3996)
2015(4563)
2014(4665)
2013(4764)
2012(4822)
2011(4728)
2010(4959)
2009(4799)
2008(4435)
2007(4058)
2006(3991)
2005(3776)
2004(3402)
作者
(13230)
(11246)
(11152)
(10822)
(7289)
(5175)
(5042)
(4346)
(4296)
(4104)
(3917)
(3766)
(3708)
(3580)
(3560)
(3459)
(3302)
(3222)
(3216)
(3167)
(2839)
(2698)
(2654)
(2647)
(2597)
(2577)
(2340)
(2332)
(2188)
(2187)
学科
(45831)
经济(45813)
地方(13828)
地方经济(11321)
方法(10698)
管理(10331)
(9788)
数学(9575)
数学方法(9553)
中国(7633)
业经(6580)
(6399)
经济学(5990)
环境(5089)
(4769)
企业(4769)
(4706)
(4478)
产业(4399)
(4393)
金融(4393)
(4192)
(4090)
(4010)
资源(3995)
总论(3903)
信息(3747)
及其(3630)
理论(3587)
(3543)
机构
大学(72705)
学院(71656)
(42530)
经济(41892)
研究(29844)
管理(23971)
中国(21442)
理学(19727)
理学院(19468)
管理学(19253)
管理学院(19100)
(16648)
科学(15886)
(15260)
经济学(15063)
(14644)
研究所(13655)
财经(13249)
经济学院(13179)
中心(12103)
(11883)
(11094)
(10063)
(9766)
师范(9704)
财经大学(9582)
北京(9516)
科学院(9411)
社会(9196)
经济研究(8817)
基金
项目(40574)
科学(31947)
研究(30402)
基金(29728)
(25248)
国家(25068)
社会(22027)
科学基金(21112)
社会科(20939)
社会科学(20934)
(15266)
基金项目(14799)
教育(13138)
资助(12454)
(12098)
自然(11185)
(11115)
经济(11025)
编号(10967)
自然科(10874)
自然科学(10871)
自然科学基金(10667)
(10529)
国家社会(9855)
成果(9513)
重点(9367)
发展(9225)
(9119)
(9033)
课题(8121)
期刊
(56271)
经济(56271)
研究(27852)
中国(12880)
(12296)
管理(10529)
经济研究(10420)
学报(9499)
科学(8913)
财经(8024)
(7942)
大学(7168)
(7145)
问题(6965)
学学(6793)
(6754)
金融(6754)
技术(6714)
业经(6244)
技术经济(5691)
农业(5269)
世界(5111)
统计(5111)
(4868)
经济学(4580)
经济问题(4574)
教育(4526)
国际(4381)
(4142)
经济管理(4111)
共检索到120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南方朔  
食物坏了叫馊,馊是一种恶臭,不能闻也不能吃。因此,我们把人的乱想乱说称为馊主意。最近哈佛著名学者迈克·桑德尔出了新作《钱买不到的东西:金钱与正义的攻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重视与讨论。该书指出,当代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在鼓吹的所谓市场理性,其实是一种反理性,它把市场经济扩大为市场社会,将金钱的价值无限放大,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愈来愈少,有钱可以买到各种特权。当一切都变成市场,也就意味着一切都可以买卖。就哲学层次而言,这也就等于感情、公平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没有一样不能买,也无一不可以卖。因而桑德尔教授主张,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郁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经济史学家,其中之一便是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较之另一位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思,福格尔在中国经济学术界的知名度要小得多.而在欧美,福格尔早在30年前就蜚声学术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有人言,10年前他们就将福格尔列人授奖对象的名单.由此可见一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很久没有回故乡,去年夏天终于有机会回去了一趟,见到许多人,想起了许多事。有些往事本在心灵深处尘封已久,触景生情,又浮现脑际,仿佛就在昨天。这几年,我学习了些经济学知识,也尝试着研究些农村经济问题;细想起来,过去在农村所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惠雄  
文章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囿于功利的研究境界局限,是导致其对生产过剩、贫富对立、金融危机、环境污染等诸多现实社会经济难题的解释与解决软弱无力的根本原因。只有突破经济学的功利境界,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更高境界的思考,才能真正有利于诸多现实经济矛盾的解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经济学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目前依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这就需要学界再探讨、再反思。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说史角度论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迁,其次从经济学哲学名篇出发,深层地论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笔者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物的关系。穆勒、凯恩斯、罗宾斯和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马克思的观点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相通的。经济学不仅仅是研究物的,更主要偏重研究人。将经济学归于研究物的,归于科学,是片面的、有问题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容简介《现代经济学大典》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资助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为上下两卷,囊括了经济学各个学科,涉及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门类的14个学科或领域,涵盖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各重要领域。《现代经济学大典》的定位是对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做出理论总结和概念提炼;特色是突出反映中国改革与发展30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目的是把中国经济学推向世界,让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以中国话语为世界所知、所享。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起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传统的经济理论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是软弱无力的。这要求人们重新检讨已有的经济学体系,作出努力,使经济学理论更能容纳技术这一重要变量,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把它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嘉新  
戴英马的学术新著《理论经济学》新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作者所做的深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引人注目。仅举几个方面为例。 作者分析道,某个企业高度创造性的新产品包括专利技术,之所以会在一段时期里通过市场交换被社会承认为高价值商品,是因为作为一般规律,与研究开发和销售了某种新产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凌云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在探索经济生活规律的时候,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用马克思的话说,“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正是通过这种“抽象力”,经济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当代经济学已广泛使用数学工具,这有利于提高经济学的工作效率;但如果经济学数学化走过了头,也会使经济学失去社会科学的应有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其屏  
根据经济学的自身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提出一个新的命题 :经济学是实验的科学。经济学是认识的科学 ,它的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 ,具有自己的特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燕芬  
德国的大学排名有两套方法,一套是洪堡排名法——规模不是问题的核心,另一套是《经济周刊》排名法——就业机会最重要。德国大学过去是免费的,现在在讨论到底该不该收学费。德国大学靠新增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由于德国东部和其它经济落后区每年可以从那些富裕的州获得补助,即所谓的各州财政平衡。每增加一名居民,就多一份补助。因此,这些地方,凡有高等院校的,都各出奇招吸引学生。原来德国有一套如此复杂的大学经济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寄窗  
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自本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马克·韦伯在其《经济与社会》等论著中加以阐扬以来,在正统经济学界并未引起多大注意。这主要由于那时及稍后的经济学家们正致力于微观和静态的理论阐述,而1929年经济大恐慌又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就业问题的研究,无暇考虑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直到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其《由教育所形成的资本》一文中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后又不断有此类论著发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民生,非民生的经济活动是人类行为的异化。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是一切民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和前提。而如果承认分配均等的民生价值,那么,在社会总收入或总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分配越平均社会总效用就越大。在国力所及的条件下,优先满足最基本的民生需要和权利,是一国民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经济体主要采用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等三类组织形式进行民生产品的生产,这三类组织各有所长所短,不同功能互补,各自扬长避短,满足多种要求。无论由哪类组织提供民生产品,都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怎样的条件下,民众需要的选择必须由政府决策(选择)来替代,以及政府决策替代民众自由选择会付出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