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3)
2023(15484)
2022(13096)
2021(12376)
2020(10055)
2019(23471)
2018(23446)
2017(44920)
2016(24429)
2015(27528)
2014(27820)
2013(27188)
2012(25131)
2011(22751)
2010(23082)
2009(20995)
2008(20396)
2007(18026)
2006(15929)
2005(14331)
作者
(71295)
(58965)
(58790)
(55693)
(37778)
(28301)
(26622)
(23186)
(22595)
(21135)
(20177)
(19940)
(18827)
(18722)
(18235)
(18145)
(17577)
(17305)
(16902)
(16850)
(14738)
(14708)
(14387)
(13529)
(13207)
(13139)
(13093)
(13081)
(11924)
(11542)
学科
(104445)
经济(104341)
管理(67259)
(65489)
(54128)
企业(54128)
方法(45308)
数学(38767)
数学方法(38061)
中国(29606)
(27571)
地方(25293)
业经(24183)
(23092)
(21787)
理论(19266)
农业(18722)
(17540)
贸易(17525)
(17296)
(16915)
(16809)
技术(16191)
(16092)
银行(16049)
环境(15746)
(15659)
金融(15657)
(15450)
(14407)
机构
大学(348006)
学院(347596)
管理(136880)
(135424)
经济(132309)
理学(118149)
研究(117910)
理学院(116806)
管理学(114474)
管理学院(113854)
中国(88117)
(75761)
科学(74488)
(61156)
(59612)
(55911)
研究所(54284)
中心(52956)
业大(51655)
(51275)
财经(48575)
北京(48503)
(48248)
师范(47775)
(44051)
农业(43411)
(43076)
(42425)
经济学(39845)
师范大学(38468)
基金
项目(234965)
科学(184113)
研究(172809)
基金(168029)
(146330)
国家(145060)
科学基金(124411)
社会(106646)
社会科(100937)
社会科学(100911)
(92871)
基金项目(88256)
自然(80975)
教育(80107)
自然科(79091)
自然科学(79072)
(78131)
自然科学基金(77595)
编号(71777)
资助(70332)
成果(58561)
(53109)
重点(52822)
(50735)
课题(50304)
(48712)
创新(45312)
科研(44558)
项目编号(43991)
大学(43420)
期刊
(153099)
经济(153099)
研究(103972)
中国(69701)
学报(54601)
管理(51851)
(51543)
科学(51009)
教育(45610)
(44870)
大学(41587)
学学(38872)
农业(36102)
技术(32691)
(30134)
金融(30134)
业经(26269)
经济研究(24369)
财经(23116)
图书(19919)
(19700)
问题(19490)
(18492)
科技(17246)
技术经济(17245)
理论(16744)
(15919)
商业(15765)
现代(15604)
统计(15589)
共检索到51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国民  
小微园区是小微企业集聚集约、转型升级、生态治理、安全生产和护航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按"谁主导、谁运营"原则、"价值链环节"、"异质性"程度、"新旧动能"和"资本来源"性质形成多种运营发展模式。小微园区通过集聚集约使得各类要素资源得到整合,从而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分摊的单位成本降低、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要素资源产出率相对较高、营商环境服务效率效能提升的状态并使小微企业发展实现"帕累托改善",继而在生产力方向上实现经营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演进,有助于小微企业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行政当局来说,有助于统筹小微企业管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小微企业亩均效益和降低监管成本及提升监管有效性;对监管者来说,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提升监管信息的完全性和有效性,便于统筹开展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与生态治理;对利益攸关方来说,有助于依托园区市场化管理在融资需求、科创赋能、检验检测、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有助于通过"大营商环境"+"小营商环境"来双重护航小微企业的发展。最后,以小微园区——友地金属加工生态园为例,通过发展个性化工业地产、量身定制产业平台、模块化服务配套,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案例研究的样本,并就小微园区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由其自身发展逻辑与组织形态的变迁所决定的。大学处于变革与发展中,发展逻辑由学术逻辑到社会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变革为学术组织、科层组织、政治组织与企业化组织并存的组织形态,大学治理模式相应地由学术治理、官僚治理到共同治理、企业化治理。大学组织形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治理模式的变迁,并未改变大学组织的自治性质,改变的是大学治理的主体、形态与方式,"谁在治"、"治什么"、"如何治"发生着深刻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晓伟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强化政府责任和释放社会活力两方面创新机制体制。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共治和政府重塑,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不谋而合。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教育产品供给新平台将对解决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产生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服务产品充足、有效与公平的供给。要在教育产品供给中大力发展PPP模式,首先需要加强项目储备,同时注重采取专业的合同管理以及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晓伟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强化政府责任和释放社会活力两方面创新机制体制。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共治和政府重塑,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不谋而合。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教育产品供给新平台将对解决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产生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服务产品充足、有效与公平的供给。要在教育产品供给中大力发展PPP模式,首先需要加强项目储备,同时注重采取专业的合同管理以及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天宝  
“内容电商+IKP”是一片新蓝海,两者的结合将促进知识付费下半场走向全面电商化。从动机来看,内容电商需要转型升级与拓展业务,IKP追求高质量流量与强关系裂变,消费者则期望更有价值的内容以缓解知识焦虑。从模式来看,短视频通过多种知识种草方式实现知识变现,直播则通过带货模式与打赏模式实现知识变现。“内容电商+IKP”仍需进化,在系统化与碎片化、数量与质量、严肃性与活泼性、知识开放与保护等方面寻求平衡与最优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嘉蕾   高传胜  
文章从行动主义路径出发,构建“动因-资源”分析框架,基于N市案例探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既面对社会、政治、横向比较三种压力,也拥有政治、公共价值追求两种动力,并重点以试点、示范、表彰等途径向上获取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养老服务机构拥有政策鼓励和转型生存双重动因,主要以参与政府购买的方式获得配置性资源并增强实用、规范和认知合法性。二者互动中的动因契合与资源赋能构成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主体参与协调薄弱、原生动力不足导致的公共性目标偏离以及资源依赖的隐忧,应当从搭建共识、协同参与和资源拓展等方面改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新国  李灿军  彭瑛  
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社会性呈现出鲜明的开放倾向,开放性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开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职业倾向,需要融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也具备相应的现实基础。根据融合进度、程度和效度的不同,可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归纳为“双轨模式”“并轨模式”和“系统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书彦  谭晶荣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形态,也是最早开展跨境投资的领域。从历史渊源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农业境外园区就遍布全球,成为当时农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农业境外园区趋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在全球粮价危机、"海外囤田"不断冲击全球农业治理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农业境外园区建设,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梳理农业境外园区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国际治理、国际投资和政治地理学等理论视角,系统阐述中国推进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剖析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与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了良性互动、"有为政府"不断提供制度供给、形成了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尺度协调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雪梅  
在人类不同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学徒制模式,到工业社会的"工厂——学校"模式,至信息社会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演进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发的、规律性的内在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多视角分析表明:服务社会的根本动力、适应各国国情的文化规则、职业与学术的价值取舍,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各国实践路径的内在逻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冷成英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其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1998—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负向的资本积累效应和正向的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是投资率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本积累效应、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的相对均势变化导致投资率随资本积累呈倒"U"型变化,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驱动模式必将转向高质量发展;(3)从地区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2019年已越过倒"U"型的顶点,进入投资率随资本积累下降的阶段,这给部分省份期望通过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予以警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文革  孙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示出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其结构演化与创新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模式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值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借鉴。在系统评述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阐明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演化逻辑,并围绕构成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维度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模式、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模式、多元要素供给与综合优势模式和渐进式全方位开放经济模式,以此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鲜明特色和独特竞争力,澄清了一些西方学者及各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误判与否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夏珂  
一、引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应用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寄予厚望。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跨界融合的深入,农业的产业形态和增值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养殖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等各产业链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蒲金芳   夏方舟  
研究目的:剖析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探讨创新配置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遵循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逻辑、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适应的结构演进逻辑、土地要素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性匹配的市场竞争逻辑、新质生产力需要适配新型生产关系的机制保障逻辑;(2)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具象化为4类基本模式,数字虚拟化生产模式需要数字产业支撑空间、特殊需求保障空间和宜居宜工复合空间,绿色低碳化生产模式需要循环利用生产空间、清洁能源供给空间和产业污染处理空间,智能制造化生产模式需要集约高效生产空间、灵活动态调整空间和多维功能融合空间,网络链接化生产模式需要物流仓储配送空间、自由功能组团空间和多元主体共享空间;(3)创新配置土地要素需要以数量精准保障新质生产力需求、以空间统筹协调新质生产力布局、以时序动态适应新质生产力变化,并以规划引导机制、市场决定机制和社会共治机制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创新配置土地要素是保障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落位的关键,更是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深化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认知,在复杂性、多变性和动态性发展过程中不断细化生产模式,精准识别不同生产模式的具体实际需求,才能持续优化创新配置土地要素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从而有效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