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5)
- 2023(16459)
- 2022(13864)
- 2021(12686)
- 2020(10708)
- 2019(24077)
- 2018(23902)
- 2017(46015)
- 2016(25336)
- 2015(27771)
- 2014(27285)
- 2013(27249)
- 2012(24837)
- 2011(22070)
- 2010(21566)
- 2009(19830)
- 2008(19469)
- 2007(17027)
- 2006(14917)
- 2005(13120)
- 学科
- 济(103006)
- 经济(102883)
- 业(96189)
- 企(86682)
- 企业(86682)
- 管理(86389)
- 方法(47062)
- 数学(37644)
- 数学方法(37284)
- 业经(32704)
- 农(31835)
- 财(31279)
- 中国(24100)
- 务(23344)
- 财务(23284)
- 财务管理(23263)
- 农业(22695)
- 企业财务(22063)
- 学(21458)
- 技术(20508)
- 环境(19673)
- 和(19530)
- 制(18784)
- 划(18702)
- 地方(18432)
- 贸(18364)
- 贸易(18357)
- 理论(18235)
- 易(17839)
- 策(16146)
- 机构
- 学院(358647)
- 大学(354551)
- 管理(146086)
- 济(142381)
- 经济(139595)
- 理学(126962)
- 理学院(125648)
- 管理学(123636)
- 管理学院(123009)
- 研究(116312)
- 中国(87199)
- 科学(75294)
- 京(75115)
- 农(68616)
- 财(63597)
- 业大(59918)
- 所(59025)
- 农业(54443)
- 研究所(54215)
- 中心(52234)
- 江(52211)
- 财经(51715)
- 经(47196)
- 北京(46542)
- 范(42679)
- 院(42338)
- 师范(42125)
- 经济学(41801)
- 州(41721)
- 商学(39408)
- 基金
- 项目(250270)
- 科学(196294)
- 基金(182170)
- 研究(177167)
- 家(161024)
- 国家(159634)
- 科学基金(137242)
- 社会(111843)
- 社会科(106046)
- 社会科学(106015)
- 省(99516)
- 基金项目(97726)
- 自然(92124)
- 自然科(89994)
- 自然科学(89965)
- 自然科学基金(88384)
- 划(83020)
- 教育(79306)
- 资助(74148)
- 编号(70600)
- 重点(55912)
- 创(54449)
- 成果(54312)
- 发(53612)
- 部(53562)
- 创新(50276)
- 业(49823)
- 科研(48547)
- 课题(47766)
- 计划(47046)
- 期刊
- 济(154414)
- 经济(154414)
- 研究(98101)
- 农(62520)
- 学报(62339)
- 中国(62147)
- 管理(55917)
- 科学(55826)
- 财(50458)
- 大学(46259)
- 学学(44389)
- 农业(43275)
- 教育(31278)
- 技术(30541)
- 业经(28222)
- 融(28085)
- 金融(28085)
- 财经(24992)
- 业(24879)
- 经济研究(23941)
- 经(21409)
- 问题(20228)
- 技术经济(19054)
- 科技(18868)
- 版(17781)
- 现代(17240)
- 商业(16845)
- 业大(16632)
- 理论(15940)
- 资源(15627)
共检索到509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喻晓岚 罗含英 魏博文 叶德俊 黄佳影 张俊
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发挥“绿天使”作用,促进其经营;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投入由少到多,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呈现出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即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经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U型“渐进效应”;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投入时间由短到长,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呈现出由微弱波动到稳定提升的转变,即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经营的影响具有滞后的正向“时间效应”。据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绿天使 渐进效应 时间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枫 潘麒 汪亚楠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决策、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部署。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根据文本分析法界定214个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词,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低碳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从异质性效应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对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国有企业。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可以为政府制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戴利研 贺壮
“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要求。本文立足能源发展政策背景,深入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及目标,从能源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为推动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飞 刘德生
<正>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准能集团)隶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前身是原煤炭部直属的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准能集团现拥有年生产能力6900万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及配套选煤厂,装机容量960MW的煤矸石发电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兰 孙小兰 陈静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2—2022年数据,通过制定高耗能企业数字化词汇图谱,衡量其数字化水平,并构建其绿色低碳转型指标,探究数字化对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助力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对于规模更大、非国有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绿色低碳转型激励效应更显著。数字化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合理化融资资源配置以及拓宽国际化广度,为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研究内容深入揭示了数字化影响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逻辑,为增强数字化驱动效能、加快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春光 肖敏 程晓娟 戴恩勇
近年来,绿色发展和低碳环保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企业必须加快步伐,从发展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变。文章首先阐述绿色物流产生的背景和现状,分析目前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低碳物流视角下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资源配置、逆向物流、包装、运输、仓储等方面阐述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
低碳 绿色物流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村小微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生产视野下,农村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为生产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和保护生产环境,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方面,而要实现企业的环保责任,则应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绿色生产 农村 小微企业 管理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荣才 廖彰舜
借助绿色信贷推进电力生产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绿色信贷稳健促进发电行业的低碳转型,且该效应在用电规模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表现更强;基于前端投入、发电过程和末端产出视角,绿色信贷通过激发绿色发电潜能、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出结构绿色化3个机制,推动发电行业低碳转型。此外,创新性细化技术创新方式研究发现,绿色信贷通过激励发电行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而非合作创新与技术引进,促进其低碳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转型金融稳步发展、鼓励发电行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等途径加快低碳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珊珊
绿色低碳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贸易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选取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整体上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贸易四个维度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数字贸易能力、创新要素基础、对外贸易潜力、基础设施环境。数字贸易对沿海地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数字贸易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贸易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要素配置等渠道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且存在显著的知识产权单一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制造业 绿色低碳转型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朝晖 林雯 曾爱民 胡英杰
如何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以促进制造业的整体绿色转型升级已成为环境规制政策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绿色工厂”认定这一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PSM-DID模型考察其绿色创新引导效果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绿色工厂”认定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创新质量而非数量的突破。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有效地协同政府补贴与绿色信贷政策工具,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环保补助,缓解长期信贷成本与规模约束;同时,发挥信号作用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以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获得多次认定、环境信息更透明、未发生过环境违规的“绿色工厂”,其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更为显著;而重污染行业“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效果较弱。这些发现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结合行业属性加强认定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性以提升激励效果;完善“绿色工厂”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信号作用;强化事前资格审查、事后考核监督及认定名单动态调整,以持续提供绿色创新动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还对我国多元政策体系构建、充分发挥政府与资本市场在绿色转型升级中的互补作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晴 谢娟娟
中间投入品作为物化型技术溢出,是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的视角出发,以历年外资准入政策为事实依据,结合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与上游中间品外资进入自由化程度指标,并探讨了其对下游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中间品绿色技术溢出导致的有偏技术进步和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途径,且中间品外资进入自由化程度提高对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低技术行业和低生产率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中间品的绿色技术溢出对内部治污能力弱和外部减排成本低的下游企业作用更大。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外资引进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加强上游中间品生产商绿色技术与下游行业低碳生产之间的衔接与互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昌 连港慧 徐蔼婷
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亟须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实现绿色发展、解决制度和效率困境的“破局”关键。本文尝试在深度解读企业绿色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解构数字化转型驱动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基于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绿色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区域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更强;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基于多方压力而更具绿色转型内生动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从作用路径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内部能力建设、增强市场外部关注、吸引政府补贴三种途径促进绿色转型。从政策层面看,低碳城市试点在数字化转型对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双碳”目标囿于提出时间较短,其激励作用尚未显现。本研究拓展了绿色转型的研究视角,为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双转型”融合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双碳”愿景下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提供了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梦 常哲仁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投资水平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从异质性角度看,位于高法治水平与高市场亲密程度城市的企业、高碳行业企业、国有企业、老企业与家族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表现更容易受到试点政策的影响。此外,媒体关注可以正向调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结论拓宽了试点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有利于政府、企业与媒体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合力,可以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绩效增长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程 戴煊思
在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和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绿色转型已成为中国跨国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驱动跨国投资企业绿色转型的因素不仅包括本国的制度和文化,而且包括东道国的环境规制。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东道国双重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会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环保补助可以提升企业对东道国正式环境规制的容忍度,但是会抑制企业在东道国环境规制压力下的绿色转型程度;东道国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海外收入的利润反馈机制和海外技术逆向溢出机制影响企业的绿色转型;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程度和组织冗余水平会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东道国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国际经济循环视角研究东道国制度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对优化企业跨国投资经营和政府政策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敬 陈良华 叶涛
基于文本分析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程度,并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政府环境关注度和组织冗余资源强化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得益于降低绿色代理成本和提升绿色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