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4)
- 2023(8840)
- 2022(7688)
- 2021(6974)
- 2020(6069)
- 2019(13818)
- 2018(13556)
- 2017(26520)
- 2016(14625)
- 2015(16464)
- 2014(16735)
- 2013(16782)
- 2012(15867)
- 2011(14379)
- 2010(14418)
- 2009(13498)
- 2008(13623)
- 2007(12723)
- 2006(10838)
- 2005(9667)
- 学科
- 济(67407)
- 经济(67245)
- 管理(39301)
- 业(38373)
- 方法(32407)
- 企(31006)
- 企业(31006)
- 数学(27393)
- 数学方法(27151)
- 农(18047)
- 中国(16545)
- 财(16278)
- 地方(16188)
- 学(14894)
- 业经(13720)
- 和(11855)
- 农业(11799)
- 制(11650)
- 理论(10886)
- 贸(10863)
- 贸易(10863)
- 易(10496)
- 务(9973)
- 财务(9953)
- 财务管理(9928)
- 地方经济(9817)
- 企业财务(9461)
- 银(9307)
- 银行(9283)
- 融(9274)
- 机构
- 大学(218854)
- 学院(217424)
- 济(89550)
- 经济(87608)
- 管理(81302)
- 研究(75454)
- 理学(70487)
- 理学院(69587)
- 管理学(68306)
- 管理学院(67882)
- 中国(55417)
- 科学(48245)
- 京(45918)
- 财(40971)
- 农(40406)
- 所(39484)
- 研究所(36070)
- 中心(34850)
- 业大(34031)
- 财经(33008)
- 江(33003)
- 农业(31975)
- 经(29890)
- 范(29799)
- 师范(29515)
- 北京(28539)
- 经济学(28162)
- 院(26632)
- 州(26106)
- 经济学院(25555)
- 基金
- 项目(146350)
- 科学(115141)
- 基金(106512)
- 研究(104795)
- 家(93717)
- 国家(92953)
- 科学基金(78569)
- 社会(68192)
- 社会科(63554)
- 社会科学(63530)
- 省(57357)
- 基金项目(56762)
- 自然(50725)
- 自然科(49516)
- 自然科学(49498)
- 划(48780)
- 自然科学基金(48653)
- 教育(48398)
- 资助(43219)
- 编号(42248)
- 成果(34807)
- 重点(33649)
- 部(32939)
- 发(31988)
- 创(29900)
- 课题(29184)
- 科研(28593)
- 创新(27993)
- 国家社会(27907)
- 教育部(27840)
共检索到31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先春
小康标准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各部门及地区根据各自对小康标准的理解与思考,制定了不同的评价体系。文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小康标准体系,对我国2002~2003年各省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测算值进行区域性分析;由此得出结论:我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小康标准 城市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刘战平
本文就农村小康实现程度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湖南省农村小康实现程度已达 91 .45分 ,提出了衡量该省农村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 ,并就该省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进行了衡量。同时围绕影响小康进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望了湖南省农村全面小康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发展程度 湖南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季和
经济学家把人民生活的发展分为饥寒、温饱、小康、富裕的四个阶段。我国从贫困走向温饱已经实现,从温饱走向小康,将在九十年代努力实现。我们探讨小康标准,除国家与国际比较,要讲求可比性以外,对于国内,应本着实际,讲求可量性和可操作性。这里探讨的是指区域性小康标准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小康,区域性小康主要量化指标小康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一、如何理解小康 (1)我国的小康是中国式的小康。农村不富,全国不富。农村不能基本实现小康,全国就实现不了小康。为此,我国小康的实现,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的小康。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范剑平
我国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分析范剑平人类的生活发展大体上要经历饥寒、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自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以来,经过全国人民的辛勤奋斗,小康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璆 方正亚 刘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贫困性质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应的贫困评估标准也将随之改变。贫困地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文章根据新时期区域贫困特征,构建区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2020年以后仍需国家政策倾斜的区域。
关键词:
小康社会 贫困区域 层次分析法 江西省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学艺 李培林
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描绘了今后十年我国的发展蓝图,同时再次重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过去十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今后十年的任务,就是要达到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小康社会的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良,刘孝新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将先后实现2000年的奋斗目标,分批进入小康生活水平。目前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衡量全国和省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小康”水平是可行的,但用于衡量省以下行政区域的“小康”水平则有失偏颇。主要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所在地企业按隶属关系上交利税,地方向省或中央上缴财政收入,某一区域创造的物质财富不能完全在本区域内使用和消费。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完全决定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例如湖北省十堰市和沙市市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983美元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曼琳
关注小康问题最难于回避的是社会差距问题。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的新阶段 ,如何防止由于社会差距的原因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稳定问题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忽视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忽略地区差距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刻影响 ,那么中国社会的小康目标将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因此 ,客观地分析并适时地找到相应的对策成为我们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性觉醒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社会差距 政治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世民 张文丽
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是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山西实际而设计的,包括8大类24项指标。依据此指标体系,对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1年的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率为59.5%,在所有各项指标中,反映收入水平和法制建设的指标,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实现的难度也较大,因此,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居民收入,重点在法制建设。
关键词:
山西 全面小康 实现程度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延春 赵景柱 邓红兵 罗祺姗 董仁才
本文在详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中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在小康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创造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当前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玉宾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解读了山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剖析了山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建设 小康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