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5)
2023(14335)
2022(12133)
2021(11458)
2020(9515)
2019(22100)
2018(22104)
2017(41995)
2016(23700)
2015(27062)
2014(27096)
2013(26291)
2012(24046)
2011(21361)
2010(21170)
2009(19132)
2008(18415)
2007(16092)
2006(14164)
2005(12291)
作者
(67765)
(56223)
(55713)
(53348)
(36115)
(27191)
(25376)
(22231)
(21635)
(20152)
(19422)
(18859)
(18083)
(17742)
(17313)
(17163)
(17106)
(16748)
(16142)
(16060)
(14149)
(13944)
(13606)
(12824)
(12661)
(12602)
(12491)
(12444)
(11368)
(11250)
学科
(89889)
经济(89787)
管理(62631)
(59373)
(47676)
企业(47676)
方法(38740)
数学(33436)
数学方法(32987)
(27658)
中国(25062)
地方(24099)
(21746)
业经(21165)
(19984)
农业(18696)
环境(16734)
理论(15509)
(15041)
(14795)
(14370)
贸易(14359)
教育(14005)
(13748)
技术(13640)
(12919)
(12230)
财务(12158)
财务管理(12139)
(12081)
机构
大学(322279)
学院(321205)
管理(124689)
(118273)
经济(115361)
研究(110156)
理学(108370)
理学院(106992)
管理学(104705)
管理学院(104154)
中国(79145)
科学(72910)
(71653)
(57105)
(55912)
业大(52368)
(52163)
研究所(51565)
中心(50086)
(48638)
(47317)
师范(46886)
北京(45452)
农业(44404)
财经(42008)
(41152)
(40623)
(38124)
师范大学(37874)
技术(35539)
基金
项目(227944)
科学(177607)
研究(165950)
基金(161763)
(141481)
国家(140186)
科学基金(119795)
社会(101509)
社会科(95707)
社会科学(95680)
(91653)
基金项目(87435)
自然(79377)
自然科(77406)
自然科学(77388)
(76716)
教育(76656)
自然科学基金(75960)
编号(69071)
资助(65609)
成果(55929)
重点(51312)
(49029)
(48649)
课题(48351)
(46873)
创新(43550)
科研(43529)
大学(42425)
计划(41494)
期刊
(132879)
经济(132879)
研究(93006)
中国(65660)
学报(55964)
(52036)
科学(50536)
教育(44668)
管理(43748)
大学(41688)
学学(38771)
(37992)
农业(36057)
技术(27791)
(24442)
金融(24442)
业经(23088)
经济研究(19497)
图书(19267)
财经(19264)
(18668)
问题(17806)
资源(17321)
科技(16715)
(16310)
(16043)
理论(15085)
业大(14630)
现代(14533)
林业(14512)
共检索到470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陆秋婷  兰岚  雷秀雅  
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幼小衔接阶段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采取问卷法,以北京市和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6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及其16名班主任为调查对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地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态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即宏观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影响着父母的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外观系统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处于外观系统的父母期望虽未直接影响儿童,但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互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殿斛  彭雪萍  贺薇  
全国各地在推行基础教育改革《音乐课程标准》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因地域差异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民族地区。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为例,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问题,为促进区域音乐教育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提供资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馨   陈永毕   杨霄   王思恬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典型区域划分、整体网络布局优化的方法,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理有序开展的空间布局和模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筛选约束因子,形成综合阻力面,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生态网络划分典型区域,结合生态断裂点及生态暂歇点识别,提出生态网络整体优化及分区管控建议。【结果】黔西南州生境斑块具有明显的分区差异性,核心区面积为5 908.81 km~(2),集中连片分布于研究区东南及西南部区域,生境质量较高;北部及中部区域因带状耕地分布较多,打破了林地的空间连续性,导致核心区斑块破碎化严重。基于MSPA识别出斑块面积大于1 km~(2)的生态源地44个;基于MCR模型生成潜在生态廊道55条,总长度约2 563.422 km;基于生态廊道进行生态网络构建识别出生态节点43个。生态网络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中部及北部生态源地相对较少,导致生态廊道断裂,南北区域缺少物质信息交流的渠道。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生态典型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管控策略,新增生态旅游景点26个、生态暂歇点39个和生态断裂点32个;提出生态网络整体优化布局建议。【结论】黔西南州生态网络构建及典型区域优化有利于形成更具连续性、完整性的生态保护格局和空间网络体系,进而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的生态网络范式,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应仟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在对该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现状背后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以免费师范生为重点培养对象、以"国培"与"民培"、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并进行资格认定等培养模式,以提高民族地区中职教师数量和质量,整体提升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梅志敏  
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对苗族文化进行了介绍,结合贵州苗族的实例,具体从农耕文化、居住文化和宗教观念等方面探讨苗族文化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并指出尊重与保护苗族的传统文化,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贵州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冲击下,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开拓农村优生优育服务市场是发展生殖健康产业的重点,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为个案,对我国农村优生优育服务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育龄妇女对于优生优育服务既有着极大的需求欲望,也有着一定的支付能力,而且低年龄段、高收入家庭的育龄妇女更是农村优生优育服务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开拓农村优生优育服务市场时,不但要关注育龄妇女对于优生优育服务价格的可接受性,还要注重其技术含量、管理机制、宣传方式等其它非经济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崇启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凝聚着民族的精神,繁荣着民族的家园,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中小学校园这个平台,将布依族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薪火不断,是布依族民族中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永鹏  车越  赵军  张明成  万云峰  吕世会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全面分析流域特征及水系特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环境质量分异状况,从空间、时间、目标、风险等维度综合探析区域水资源冲突,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水资源系统仿真和动态模拟,探讨不同产业发展模式、水资源利用策略下的优化情景,从面向流域综合管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面向区域产业转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面向多目标开发的河流生态系统管理、面向山区民族村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全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春梅  杨立中  贺玉龙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0.727 hm2增加至2006年的1.20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7年的1.003 hm2下降至2006年的0.879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277 hm2上升至2006年的0.321 hm2,表明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可持续状态向不可持续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麻学锋  孙洋  
剖析脱贫攻坚时期湖北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关系,实现脱贫攻坚历史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可为旅游地城镇化发展及就业吸纳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基于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和就业吸纳等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回归检验,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脱贫效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有助于当地城镇化水平提高,并对就业吸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城镇化水平提高会积极作用于当地第三产业就业,并在旅游业发展及就业吸纳中起中介作用;3)随着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恩施州城镇化水平的增速从初期的0.32提升到中后期的0.51,同时,就业吸纳水平也从初期的0.15提升到中后期的0.49,旅游业对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作用愈发显著;4)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上升趋势,表明在当地通过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可行性。基于以上结论,旅游地政府和类似地区应当在吸收脱贫攻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发挥旅游业对城镇化、就业吸纳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强化城镇化与就业吸纳的双向促进作用,从而助力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麻学锋  孙洋  
剖析脱贫攻坚时期湖北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关系,实现脱贫攻坚历史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可为旅游地城镇化发展及就业吸纳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基于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和就业吸纳等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回归检验,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脱贫效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有助于当地城镇化水平提高,并对就业吸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城镇化水平提高会积极作用于当地第三产业就业,并在旅游业发展及就业吸纳中起中介作用;3)随着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恩施州城镇化水平的增速从初期的0.32提升到中后期的0.51,同时,就业吸纳水平也从初期的0.15提升到中后期的0.49,旅游业对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作用愈发显著;4)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上升趋势,表明在当地通过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可行性。基于以上结论,旅游地政府和类似地区应当在吸收脱贫攻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发挥旅游业对城镇化、就业吸纳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强化城镇化与就业吸纳的双向促进作用,从而助力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宫盛花  苏骁征  叶宝娟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贵州省三所高校中苗族、侗族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父母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庆  汪应宏  
文章从土地伦理的维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耕地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土地伦理理论与耕地利用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反映了这种土地伦理思想,耕地利用保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伦理发展水平,而土地伦理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保护效果具有决定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怡菲   刘红梅   胡晓毅  
入学准备教育对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孤独症儿童尤为重要,有助于其顺利过渡到小学,适应未来学习生活。本文检索了国内外幼小衔接阶段孤独症儿童入学准备的实证研究,采用循证研究评价系统对所选研究进行评价,分析所涵盖的各领域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已有研究为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入学准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启示:在教学层面,入学准备教育应以提高社交与生活能力为核心,避免过早引入小学化的知识教学;在研究层面,应提高循证实践研究的质量,并注重入学准备研究的横向和纵向拓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承场域、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遭受破坏和异化,并呈现出意识不明、实践缺失、资源匮乏等困境。鉴于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存在互动的耦合效应,既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又能够达到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因此,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缩影,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实施路径,通过形成专业群落、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民间艺人、加强校企合作、运用现代技术等手段,能够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