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8)
2023(9683)
2022(8791)
2021(8617)
2020(7214)
2019(16879)
2018(17004)
2017(32811)
2016(18370)
2015(21100)
2014(21226)
2013(20530)
2012(18689)
2011(16830)
2010(16742)
2009(15016)
2008(14563)
2007(12763)
2006(11188)
2005(9863)
作者
(51570)
(42256)
(42023)
(40128)
(26974)
(20309)
(19165)
(16776)
(16215)
(15308)
(14684)
(14050)
(13255)
(13245)
(12993)
(12887)
(12852)
(12631)
(12001)
(11969)
(10476)
(10423)
(10132)
(9739)
(9542)
(9430)
(9363)
(9258)
(8507)
(8491)
学科
(66287)
经济(66195)
管理(52290)
(48325)
(40865)
企业(40865)
方法(32195)
数学(27658)
数学方法(27183)
(18395)
(17347)
中国(17285)
(15238)
业经(15019)
地方(13506)
理论(13193)
教育(12699)
(12187)
农业(12181)
(11791)
贸易(11786)
(11478)
(11452)
(11425)
财务(11414)
财务管理(11388)
技术(10899)
企业财务(10793)
环境(10480)
(9843)
机构
大学(254426)
学院(252762)
管理(102322)
(92719)
经济(90375)
理学(89258)
理学院(88230)
管理学(86438)
管理学院(85995)
研究(80375)
中国(58291)
(54705)
科学(51633)
(42609)
(40132)
(38105)
师范(37842)
(37637)
业大(37382)
中心(36772)
(36500)
研究所(36483)
北京(35161)
财经(34472)
(31262)
(30545)
师范大学(30468)
农业(29204)
(29082)
技术(27645)
基金
项目(173572)
科学(136457)
研究(130982)
基金(123719)
(106178)
国家(105189)
科学基金(90885)
社会(78919)
社会科(74519)
社会科学(74497)
(68604)
基金项目(66670)
教育(62852)
自然(59901)
自然科(58489)
自然科学(58478)
(58138)
自然科学基金(57392)
编号(55924)
资助(51346)
成果(46721)
课题(38744)
(38471)
重点(38380)
(36043)
(35889)
项目编号(34697)
大学(33849)
教育部(33317)
创新(33129)
期刊
(101500)
经济(101500)
研究(76702)
中国(48170)
教育(42409)
学报(37897)
管理(36717)
科学(35430)
(34083)
(31438)
大学(28865)
学学(26552)
农业(23995)
技术(22430)
(19468)
金融(19468)
业经(17173)
财经(16258)
图书(15513)
经济研究(14819)
(13697)
理论(13566)
问题(13379)
实践(12620)
(12620)
科技(12235)
技术经济(11781)
(11545)
情报(11119)
现代(11058)
共检索到364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彩云  申继亮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410名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更多地归为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较少地归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2)不同性别的教师、普通教师和骨干教师归因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和骨干教师更多地归因为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3)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生频率高的和指向自身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更多地归因为教师因素。建议教师教育者关注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差异,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合理归因,增强教师责任感,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彩云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来自27所学校的550名小学教师为被试,考察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知觉到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10个类别,其中,教师认为发生最为普遍的行为依次是走神、随便说话、多动、不跟随任务和不参与合作。(2)农村教师知觉到的课堂问题行为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倾向于认为指向他人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4)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严重性的知觉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彩云  
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所小学的4位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实践,通过3个月中的12次活动探索提高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结果发现,通过12次活动,教师的课堂洞察力得到提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尤其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寻找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行为发生了转变。教师认为课堂观察与专业引领下的反思相结合是最有效的专业学习方式。研究者还提出了对教师教育的有关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娜  赵景欣  申继亮  耿文侠  
本研究运用归因反应模式测验,以33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中小学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考试失败的归因,所引发的不同生气反应、奖惩以及对学生未来失败可能性的预测。结果发现高能力、低努力、无学习困难三类学生的考试失败会引发中小学教师较强的生气反应、较低的奖励;教师认为高能力学生比低能力学生在未来考试失败的可能性更小。小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是否努力,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而中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能力高低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彩云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237名小学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解决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采用的策略为提醒、改变教学方式、沟通了解、说服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和惩罚,其中提醒策略运用最多,惩罚策略运用最少。(2)不同性别和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更多地运用提醒策略,而男教师更多地运用改变教学方式这种策略;1-5年教龄的教师,最少运用改变教学方式的策略,而在沟通了解这种策略的运用上,6-10年的教师显著多于1-5年和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3)和普通教师相比,骨干教师更多的采用改变教学方式、沟通了解、学生自我管理这几种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景欣  张娜  耿文侠  申继亮  
以155名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教师对于不同特点学生学业失败后的反应模式。结果表明,在学生考试失败后,高教学效能的教师对于高努力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给予学生更多的奖励,预期学习困难学生在将来更容易失败;低教学效能教师对于高能力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给予学生更多的惩罚,预期低能力学生在将来更容易失败。中教学效能教师的反应模式更接近于低教学效能教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景欣  王兴华  申继亮  
基于克拉克修订的教师归因反应测验及相关研究,比较了中美小学教师对不同特征学生学业失败的归因反应模式。结果表明:中美小学教师都对高能力学生或低努力学生的失败更生气,并给予更高的惩罚。但与中国教师相比,美国小学教师对高努力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对低努力学生的惩罚较高。美国小学教师预期低能力或低努力学生未来学业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中国教师却认为当学生不努力时,学生的能力高低对于其未来的学业成绩没有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治国  田凤梅  杜丽娜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必然受教师行为,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既有言语行为方面的,也有动作行为方面的,亦有复合行为方面的;既有民主倾向行为方面的,也有专断倾向行为方面的。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发现,民主倾向教学行为能够被学生更多地认知到公正、尊重、平等、宽容、诚信和谦虚等品质,专断倾向教学行为则"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学生的品德认知存在高度、中度和低度认知的差异。我们还发现小学生品德具有分化性、多样性、弱公正性、向善性、亲诚性、一致性等特点。本文认为营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因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教师需要做到,对其课堂教学行为强化与优化并举、"续暖"与"御寒"兼行及重视灵活使用复合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文瑞  陈一敏  
了解弱智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技能情绪成分与归因的特点,利用量表对弱智小学生和正常智力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弱智小学生有明显的外部归因倾向、较低的焦虑感、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彩云  吴珂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干预理念和干预方法方面发生了诸多变革。从注重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后的干预转向问题行为出现前的预防;从注重提升教师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转向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从针对学生或教师个体的干预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干预。本文对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干预方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我国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的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希洁  
本研究采取案例研究中的多案例设计模式,在两所随班就读学校探究了教师对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产生不同认知的现象。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本研究提出五个推测性命题,即:对普通教育知识和技能掌握越好的教师,越可能感觉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扰小;对自闭症学生学业成就期待越低的教师,越可能相信学生容易出现问题行为;越习惯将问题行为归结为自闭症属性的教师,越可能认为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无法改变;越善于体验和分析自己情绪的教师,越可能从多角度探寻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反思越指向于教学改进的教师,越可能积极接受学生问题行为带来的教学挑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东辉  叶盛楠  
本文基于理论推演和实践探索,编写了"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问卷",并针对浙江省三类地区3个地级市33所中小学校的173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内部结构差异较大,评价伦理水平极差;不同群体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女教师的表现优于男教师,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随学段提升而下降,高级职称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表现优于普通教师;教师的中小学学生时代、职前教育和在职工作所学知识是课堂评价知识的直接来源;职前教师主要通过个体阅读和教育学学科课程学习课堂评价知识;在职教师主要通过课程培训和专业活动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韩仁生  徐念芳  
本研究以归因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成败归因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在对教学成败进行归因时,首先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和身体心境,其次是学生教材、运气、他人帮助等外部因素;另外,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归因方式存在差异。但是,性别、年龄任教学科等变量对教师归因影响不大。最后,针对教师的归因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宜  
教学归因,指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的过程。本研究采用根据B.WeinerR的成就归因理论编制的"教师教学归因量表",对216名大学教师的归因方式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大学教师把成功教学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把失败教学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对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归因倾向相同。2.成功教学情景下,大学教授和副教授比讲师更倾向于做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3.失败教学情景下,大学副教授比讲师更倾向于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龙安邦  范蔚  金心红  
采用问卷法对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进行调查并构建归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生在总体上学习压力未显过大,初中生、高中生学习压力过大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升高而显著增大;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于城市学校学生;学习压力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存在双重消极作用;学习内容压力、考试压力和社会压力是学习压力的三大来源,家长压力和教师压力对学习压力也有显著影响,其中考试压力在学习压力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工具性教育观"是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深层思想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