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4)
- 2023(13965)
- 2022(11831)
- 2021(10759)
- 2020(9119)
- 2019(20415)
- 2018(20012)
- 2017(37592)
- 2016(20909)
- 2015(23278)
- 2014(22787)
- 2013(22254)
- 2012(20418)
- 2011(18255)
- 2010(18333)
- 2009(17090)
- 2008(16829)
- 2007(15435)
- 2006(13366)
- 2005(11424)
- 学科
- 济(82868)
- 经济(82786)
- 管理(55733)
- 业(53019)
- 企(43386)
- 企业(43386)
- 方法(36034)
- 数学(31766)
- 数学方法(31480)
- 农(25587)
- 中国(22770)
- 财(21504)
- 业经(20574)
- 地方(19526)
- 学(18334)
- 农业(17063)
- 贸(16766)
- 贸易(16760)
- 易(16236)
- 制(15168)
- 环境(13319)
- 务(12604)
- 财务(12570)
- 财务管理(12540)
- 银(12145)
- 和(12117)
- 银行(12083)
- 企业财务(11825)
- 理论(11794)
- 技术(11637)
- 机构
- 学院(293252)
- 大学(290535)
- 济(114688)
- 经济(112281)
- 管理(107832)
- 研究(100799)
- 理学(93068)
- 理学院(91919)
- 管理学(90122)
- 管理学院(89592)
- 中国(74335)
- 科学(66480)
- 京(61598)
- 农(60959)
- 所(52731)
- 财(51786)
- 业大(50896)
- 江(49818)
- 农业(48599)
- 研究所(48398)
- 中心(46778)
- 财经(41198)
- 范(39002)
- 师范(38436)
- 经(37273)
- 北京(37201)
- 院(36401)
- 州(36046)
- 经济学(34954)
- 省(34105)
- 基金
- 项目(201823)
- 科学(156385)
- 基金(143683)
- 研究(141782)
- 家(128519)
- 国家(127421)
- 科学基金(107067)
- 社会(89111)
- 社会科(84245)
- 社会科学(84214)
- 省(82295)
- 基金项目(76883)
- 自然(70943)
- 自然科(69253)
- 自然科学(69226)
- 划(68741)
- 自然科学基金(67981)
- 教育(65599)
- 资助(57583)
- 编号(57536)
- 重点(46644)
- 成果(45506)
- 发(44264)
- 部(43171)
- 创(42091)
- 课题(40642)
- 科研(39788)
- 创新(39432)
- 计划(39142)
- 大学(36810)
- 期刊
- 济(127222)
- 经济(127222)
- 研究(78828)
- 中国(57627)
- 学报(55273)
- 农(55130)
- 科学(47186)
- 财(40587)
- 大学(39958)
- 学学(37875)
- 农业(37171)
- 管理(36805)
- 教育(31135)
- 技术(24153)
- 融(24036)
- 金融(24036)
- 业经(23385)
- 经济研究(20650)
- 财经(20081)
- 业(19825)
- 经(17245)
- 问题(16956)
- 版(16214)
- 图书(14545)
- 业大(14351)
- 商业(14310)
- 科技(14200)
- 资源(13948)
- 技术经济(13919)
- 贸(13320)
共检索到427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妍妍 吴国春
在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客观背景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林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效应为0.394;其次是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效应为0.197;最后是家庭工作环境,影响效应为0.18。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家庭工作环境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34和0.37;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对家庭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效应为0.07。第三,林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工作环境有影响,影响效应为0.15,并借助家庭工作环境因素对居民主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新东 宫舒文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夏伦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收入 工作满意度 家庭信任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婉婷 张秀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备受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调查数据,了解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上比较高;性别、年龄、信仰、婚姻、居住地、社会地位自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地位自评、收入合理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社会评价、家庭变量和态度变量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英 夏英 孙东升 张琳 魏昊
[目的]进一步探索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及其效应并深入分析研究层面产生分歧的原因。[方法]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40项实证研究,运用Meta分析,探究影响我国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效应,分析其是否存在异质性,并探讨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随时间迁移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住房条件、家庭年收入、区位特征、医疗条件、人际交往是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除家庭人口数、区位特征、医疗条件外,其他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值随时间的变迁趋于稳定且变化趋势较为良好或趋于稳定。此外,不同的研究特征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水平,多渠道提升农民收益水平,维护拓展农民社会联系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同时在未来研究中加强对关键影响因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潜在调节变量的进一步考察,并注重多方法的交叉及比较应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斌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研究预期对我国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生活满意度后,收入状况的未来预期、资产的未来预期、职位升迁的未来预期和工作条件的未来预期均对居民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女性更看重收入和资产增加的未来预期,男性更看重职位升迁和工作条件改善的未来预期。而相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未来预期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重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湛东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重视自身生活的幸福程度。学术界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虽然由来已久,但是鲜见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尤其是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本文以北京为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构建了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框架,分析了不同社会属性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度了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制度因素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拥有本地户口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外地户口居民;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的增加都能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迁居能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然而频繁迁居和更换工作却会降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生活开心度 北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新东 程翔宇
文章在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调查数据,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社交关系、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二级指标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压力、贫富差距、保障体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三级指标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结构方程模型 指标评价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课题组 陈倩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福州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总体评价、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以及各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福州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结果表明:个体特异性因素、就业发展因子、家庭文体因子、公共服务因子、居住环境因子、生存环境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等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玉友 齐英南 朱洪革 齐家国 田国双
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背景下,准确掌握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全面停伐后的配套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次利用覆盖东北五大森工集团的1004个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改革监测跟踪调查数据,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和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福祉要素,构建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多项有序Logit模型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龙江森工、内蒙古森工和长白山森工全面停伐与国有林区改革效果良好,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和吉林森工滞后;全面停伐后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但医疗条件改善缓慢,收入与就业有待提升。②82.77%国有林区职工生活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水平以上,但低于中国农民主观福祉和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水平。③身体状况、附属医院、家庭总支出、住房满意度、物价水平满意度、行政服务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和双重就业满意度对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有正向影响。④尽管山上林场和山下社区职工主观福祉影响因素不同,但家庭总支出、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双重就业与收入满意度是提升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的核心要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向华 耿玉德 于学霆 汤欢 陈文静
利用DEA法测量了黑龙江省森工40个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利用Panel-Data模型找出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归结为林区技术进步缓慢;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作用;技术因素和营林投资比重对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存在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和天保工程(政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鼓励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林业投资结构、加强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和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等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夏伦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收入 工作满意度 家庭信任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琴心 朱洪革
基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项目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验证了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模型的合理性;全面停伐政策满意度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重要因素;个体状况、社会状况、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社会保障变化和生活水平变化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主观福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和就业仍然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关键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影响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上潜在的。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转岗分流职工,消除其对就业、保险的担忧;特别要关注在册不在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就业;通过社区平台加强国有林区管理部门与国有林区居民的沟通,以便增强国有林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