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0)
- 2023(4426)
- 2022(3549)
- 2021(3203)
- 2020(2554)
- 2019(5834)
- 2018(5710)
- 2017(10885)
- 2016(6059)
- 2015(6768)
- 2014(6823)
- 2013(6582)
- 2012(6010)
- 2011(5340)
- 2010(5470)
- 2009(4829)
- 2008(4867)
- 2007(4589)
- 2006(4233)
- 2005(3384)
- 学科
- 济(27120)
- 经济(27092)
- 中国(12806)
- 管理(12238)
- 地方(11604)
- 业(8626)
- 方法(8038)
- 城市(7883)
- 农(7129)
- 数学(6958)
- 数学方法(6883)
- 发(6543)
- 城市经济(5921)
- 环境(5381)
- 学(5132)
- 企(5102)
- 企业(5102)
- 业经(5053)
- 发展(4808)
- 展(4804)
- 农业(4791)
- 地方经济(4484)
- 财(4100)
- 方城(3763)
- 和(3582)
- 理论(3518)
- 融(3407)
- 金融(3405)
- 镇(3302)
- 资源(3210)
- 机构
- 大学(81837)
- 学院(81107)
- 济(31813)
- 研究(31441)
- 经济(30760)
- 管理(28124)
- 理学(23598)
- 理学院(23130)
- 管理学(22647)
- 管理学院(22475)
- 中国(21700)
- 科学(19848)
- 京(19150)
- 所(15095)
- 中心(14432)
- 范(14027)
- 师范(13910)
- 财(13901)
- 研究所(13617)
- 江(13478)
- 农(12470)
- 院(12312)
- 北京(11950)
- 业大(11644)
- 师范大学(11561)
- 州(10902)
- 财经(10763)
- 经济学(10367)
- 经(9751)
- 农业(9596)
- 基金
- 项目(57298)
- 科学(45509)
- 研究(41795)
- 基金(40956)
- 家(35972)
- 国家(35692)
- 科学基金(30820)
- 社会(27495)
- 社会科(26052)
- 社会科学(26048)
- 基金项目(22807)
- 省(22662)
- 自然(19408)
- 划(19357)
- 自然科(18962)
- 自然科学(18960)
- 教育(18688)
- 自然科学基金(18537)
- 编号(16413)
- 资助(15446)
- 发(13598)
- 重点(13122)
- 成果(13112)
- 课题(12562)
- 部(12006)
- 国家社会(11617)
- 发展(11267)
- 创(11177)
- 展(11107)
- 创新(10585)
共检索到126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宇哲
本文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历程横向比较和纵向节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空间集聚是城镇化的核心理论;进一步引入集聚指数的概念,该指数不仅可以用来测度城镇化水平,还可以作为衡量小城镇建设是否达到空间聚集的基准。本研究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空间集聚的宏观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的案例剖析,指出小城镇建设中应该注重集聚效应。最后,对我国未来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扬
人口最大规模的集聚是建设小城镇的实质目标建设小城镇的目的是什么?目前有几十种说法,各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最具本质的则是三点:一是吸纳农民进入城镇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三是防止农村人口大规模向现有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玲
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受到大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特殊的经济、空间发展特征和动力机制,具有更强的发展优势。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应把中心城区与周边小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强化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发挥周边小城镇的生产基地作用。汇信息、资金、科技为中小城区,散物流、人流于周边小城镇,从而推动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大城市 周边地区 小城镇 功能整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希男 付永良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也是振兴国家的基础建设,具有直接推动广大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资源。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的总结,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关键人才缺乏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在进一步分析人才缺乏的体制原因和观念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人才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集聚人才的资金筹措和管理等建议,确保了人才集聚策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人才集聚 激励 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城镇化侧重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建设,而忽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基于此,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我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有某种自然的合理性,但科学规划与管理的缺乏,导致小城镇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集聚效应差,第三产业比重低,吸纳就业能力弱,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着农民转移的规模和速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强 崔向华
中国大城市地区已存在通过发展小城镇来缓解"城市病"和"农村病"的需求。应按城乡一体化方向,推动小城镇发展实现从聚集农村要素向聚集城市要素、从重点建设向普遍建设、从行政中心建设向区域建设的多方面转型,以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区域发展均衡、城乡差距缩小的目标。实现转型的路径,是确立在集体土地上进行自主城镇化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大城市 小城镇 自主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耿虹 时二鹏 王立舟 谢然 喻冰洁
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直接影响大城市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影响兼具指标属性与内涵品质属性)。选取土地、人力和资本作为投入指标,经济、财政、产业和生态为输出指标,应用DEA模型对2004—2014年武汉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进行评估,结合GIS地统计分析、趋势面分析探析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综合效率持续下降,技术效率先降后升,规模效率先升后降;(2)分区差异:各区综合效率分化明显,基本呈"西、北偏高,东、南略低";(3)空间分布:圈层断崖式递减与指状向外延伸,中心—边缘差距逐渐扩大;(4)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的空间集聚度下,H-H集聚由边缘向中心演化。通过关键性的发展效率评价,可以精准认知小城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化与差异化状况,进而重新识别与赋予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当前责任与未来使命,并顺应新形势、围绕新使命、着眼大格局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铮
产业集聚是人口集聚的依托,人口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促进大城市郊区小城镇迅速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拉动其他产业迅速发展;主导产业的功能定位决定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多样化。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口集聚 城镇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口集聚 合理规模 比较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晁操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轴心问题。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重增量分析法、绝对增量加权指数、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对我国十大城市群2006—2015年间的"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均衡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十大城市群人口聚集水平表现为"东高西低",经济集聚水平表现出两极分化;欠发达城市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经济的不稳定性会直接造成人口结构失衡;人口与经济比重增减耦合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均衡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晁操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轴心问题。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重增量分析法、绝对增量加权指数、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对我国十大城市群2006—2015年间的"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均衡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十大城市群人口聚集水平表现为"东高西低",经济集聚水平表现出两极分化;欠发达城市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经济的不稳定性会直接造成人口结构失衡;人口与经济比重增减耦合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均衡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治文
文章认为, 当前, 在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1) 片面理解小城镇建设的内涵; (2)忽略经济发展水平对小城镇建设的制约; (3) 忽略小城镇的地域差异性; (4) 忽略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 小城镇建设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工程, 应立足系统科学理论, 提倡辩证思维, 走整体管理之路, 做到 “六个结合”, 即重点发展与统一规划结合, 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结合, 整体推进与配套措施结合, 硬件建设与软件优化结合, 人口聚集与产业配置结合, 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