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6)
2023(14509)
2022(12940)
2021(12214)
2020(10622)
2019(25078)
2018(25306)
2017(49524)
2016(27448)
2015(31503)
2014(32110)
2013(31725)
2012(29158)
2011(26368)
2010(26674)
2009(24545)
2008(24524)
2007(21972)
2006(18932)
2005(16670)
作者
(81794)
(68311)
(68244)
(64847)
(43608)
(32876)
(30964)
(26969)
(25935)
(24517)
(23367)
(22929)
(21742)
(21658)
(21206)
(21115)
(21040)
(20237)
(19606)
(19543)
(17191)
(16921)
(16754)
(15629)
(15368)
(15254)
(15212)
(15183)
(13893)
(13669)
学科
(111990)
经济(111863)
管理(76106)
(73660)
(60505)
企业(60505)
方法(56968)
数学(50028)
数学方法(49234)
(30044)
中国(28392)
(27319)
(26349)
业经(22961)
地方(22511)
(20253)
贸易(20246)
农业(19922)
(19602)
理论(19406)
(18917)
(17745)
(17194)
财务(17107)
财务管理(17064)
环境(16355)
企业财务(16089)
技术(15951)
(15776)
银行(15712)
机构
大学(401197)
学院(398538)
管理(156660)
(154091)
经济(150545)
理学(136218)
理学院(134635)
管理学(131846)
研究(131706)
管理学院(131134)
中国(96140)
科学(85971)
(85865)
(69372)
(69125)
(68698)
业大(63032)
研究所(62966)
中心(59670)
(58879)
财经(56266)
农业(54611)
北京(54258)
(53821)
师范(53289)
(50820)
(47642)
(47002)
经济学(45972)
师范大学(42939)
基金
项目(271099)
科学(211013)
基金(194795)
研究(194022)
(170478)
国家(169105)
科学基金(143918)
社会(118788)
社会科(112374)
社会科学(112341)
(106869)
基金项目(103814)
自然(96221)
自然科(93964)
自然科学(93935)
自然科学基金(92207)
教育(90462)
(90437)
资助(82369)
编号(80226)
成果(65407)
重点(60865)
(59531)
(57152)
课题(55416)
(55258)
科研(52516)
创新(51602)
教育部(50364)
大学(50224)
期刊
(165754)
经济(165754)
研究(113030)
中国(70856)
学报(66831)
(62114)
科学(60969)
管理(53973)
(52511)
大学(49465)
学学(46534)
教育(43912)
农业(42678)
技术(35373)
(30066)
金融(30066)
业经(27600)
财经(26515)
经济研究(25914)
(22521)
问题(22296)
(22157)
图书(21393)
技术经济(20410)
统计(20062)
(19865)
理论(19013)
科技(18896)
商业(18090)
资源(17850)
共检索到56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燕  谢长青  
本文利用2004年的数据,通过建立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小城镇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测算出我国小城镇人口规模达5万时,经济效益最优,规模净效益最大。基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城镇规模过小,经济效益不高的现实,提出今后小城镇发展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扩大小城镇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以推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增强其规模经济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彭艳  
本文认为我国小城镇人口规模呈现出总人口规模太小、内部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地域差异大规模偏低等特点;进而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建制镇标准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完全转移、乡镇企业布局太分散、管理制度的限制等;最后提出修订设镇标准扩大镇域规模、打破乡镇企业的社区特征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立足体系全局规划城镇人口规模、推进制度改革等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宇  董锁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西北农村地区人口集聚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现状。西北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在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城乡之间的互动关系,但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仍将长期居住在乡村;人口集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小城镇由外延粗放型发展向注重质量的集约型发展;目前农民住房建设发展阶段为迅速发展时期,并且具有现阶段的迫切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的综合特点。据此,提出了西北农村地区小城镇人口集聚与人居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英红  周云  
分析了小城镇人口构成成分、人户分离、城乡两栖、就业压力、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扬  
人口最大规模的集聚是建设小城镇的实质目标建设小城镇的目的是什么?目前有几十种说法,各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最具本质的则是三点:一是吸纳农民进入城镇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三是防止农村人口大规模向现有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启昌,李德夫  
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现已被大家所关注。本文仅就不同类型地区小城镇人口流动方面作些探讨,试图从中说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注意这一人口现象的重要性。 人口流动是人口过程的运动的表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淑鸾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长青  钱文荣  翟印礼  
文章利用1995~2006年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总量和每镇平均量两个层次,测算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非农化的关系,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非农化的贡献弹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总量层次还是从镇均层次看,公共投资对非农人口贡献效率均呈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特点。从贡献弹性看,全国总量贡献弹性变化小于镇均贡献弹性,二者贡献弹性均呈下降趋势。建议当前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在中部地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人口非农化发展;西部地区通过撤乡并镇,扩大小城镇规模,以提高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宇哲  
本文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历程横向比较和纵向节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空间集聚是城镇化的核心理论;进一步引入集聚指数的概念,该指数不仅可以用来测度城镇化水平,还可以作为衡量小城镇建设是否达到空间聚集的基准。本研究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空间集聚的宏观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的案例剖析,指出小城镇建设中应该注重集聚效应。最后,对我国未来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春根  
文章通过对英国小城镇和中国小城镇的现状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对两国小城镇模式差异进行对比,从中得出中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从公众参与、城镇规划、多方协调等多方面进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麦顶生  
在我国,作为县一级行政中心的县城,有二千多个。这些城镇,联系着广大的农业地区,是促进工农业生产、繁荣地区经济的重要纽带。尽管它们大多数属于小城镇,但却是一个县的核心,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对小城镇规划时,采用“劳动平衡法”推算其人口规模,碰到几个问题不易解决好。一、小城镇中有部份人口类别具有双重性,不易划分;二、小城镇中农业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不但生产、居住在建成区内,而且还有其生产发展、人口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希男  付永良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也是振兴国家的基础建设,具有直接推动广大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资源。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的总结,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关键人才缺乏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在进一步分析人才缺乏的体制原因和观念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人才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集聚人才的资金筹措和管理等建议,确保了人才集聚策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东琪  鲁嘉颐  张明斗  牛方曲  
当前地理学领域对镇域尺度的小城镇服务功能的研究存在不足。为弥补这一缺失,论文基于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的视角,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开展定量评估,从高德地图开放API平台采集POI数据,选取与服务功能相关的14类行业,利用核密度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邻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设施核密度值总体较高。高密度区及次一级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各市的主城区、各区(县级市)及周边地区,并沿高速、国道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点—轴”式空间结构,远离中心城区(镇)的小城镇除少部分人口较少的小城镇外,发展相对均衡。不同类型的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2)靠近上海的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总体较高,主要集中在100 km缓冲区内,从150 km至200 km缓冲区服务功能指数依次递减。(3)上海对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指数有显著影响,100 km缓冲区内影响最为显著,苏南地区小城镇服务功能对上海的借用规模与集聚阴影过程并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