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1)
2023(12102)
2022(10587)
2021(9927)
2020(8154)
2019(18993)
2018(18930)
2017(36514)
2016(19612)
2015(21968)
2014(21851)
2013(21478)
2012(19185)
2011(17156)
2010(16921)
2009(15351)
2008(14670)
2007(12548)
2006(10969)
2005(9582)
作者
(54323)
(44981)
(44515)
(42603)
(28695)
(21602)
(20302)
(17659)
(17157)
(16013)
(15501)
(14997)
(14143)
(14066)
(13920)
(13636)
(13326)
(13315)
(12861)
(12782)
(11075)
(10905)
(10868)
(10288)
(10017)
(9937)
(9918)
(9898)
(9002)
(8736)
学科
(77321)
经济(77239)
管理(53614)
(50037)
(41786)
企业(41786)
方法(34211)
数学(29451)
数学方法(29057)
中国(21177)
(20964)
地方(18457)
(17579)
业经(17490)
(16674)
农业(14032)
(13371)
贸易(13362)
理论(13225)
(12923)
(12772)
(12328)
环境(12061)
技术(11503)
教育(10944)
(10614)
(10586)
(10581)
银行(10552)
财务(10547)
机构
大学(266666)
学院(265615)
管理(107998)
(101695)
经济(99350)
理学(94081)
理学院(93033)
管理学(91378)
管理学院(90888)
研究(88072)
中国(64148)
(56980)
科学(55565)
(45385)
(43249)
(40523)
业大(39673)
研究所(39544)
中心(39435)
(38072)
财经(36633)
(36569)
师范(36282)
北京(35898)
(33347)
(32752)
农业(31415)
(31297)
师范大学(29466)
经济学(29366)
基金
项目(188421)
科学(148087)
研究(140236)
基金(135538)
(117402)
国家(116407)
科学基金(100211)
社会(86990)
社会科(82302)
社会科学(82280)
(74174)
基金项目(72501)
自然(64891)
教育(64106)
自然科(63368)
自然科学(63354)
(62398)
自然科学基金(62143)
编号(58307)
资助(54850)
成果(47197)
重点(41913)
(40773)
(40543)
课题(40217)
(39363)
创新(36590)
项目编号(36175)
科研(35663)
教育部(35079)
期刊
(111286)
经济(111286)
研究(78518)
中国(51064)
学报(41381)
管理(39288)
科学(38529)
(37697)
教育(33415)
(32551)
大学(31453)
学学(29267)
农业(26351)
技术(23588)
(20228)
金融(20228)
业经(19051)
经济研究(17653)
财经(16650)
图书(15621)
问题(14484)
(14115)
科技(13480)
理论(13441)
(13137)
实践(12544)
(12544)
技术经济(12407)
现代(12094)
(12071)
共检索到384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长春  张一凡  王利伟  李天娇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三类规划在规划体系、技术平台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矛盾。小城镇作为我国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和规划开展的基本单元,成为"三规合一"工作的基础平台和实践单元。重点从四方面探索小城镇"三规合一"的协调路径,包括:统一规划基期、合理确定规划期限;坚持底线思维原则,明确多条控制边界的空间关系,控制空间发展底线;完善现有标准,对建立"三规合一"的用地分类标准提出框架设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城镇"三规"规划体系各项内容的对比分析,从目标、项目到空间的衔接方面建立规范的"三规"规划体系和工作流程,以此实现建构小城镇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飞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城市化逐渐淡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同于大城市的各种弊病,如何实现小城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各方的关注。产业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实体产业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就业、税收等百姓和政府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人口、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在推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找准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培育地区支柱产业,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姚  周生路  吴跃平  陈健  朱雁  
基于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庞杂、规划间沟通协调缺乏且矛盾冲突严重的现状,"多规合一"成为近年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多规合一"研究指导理论,以典型旅游小城镇宜兴市西渚镇为例,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旅游规划为导向,开展了旅游小城镇"多规合一"实现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发现差异—量化差异—解决差异—促进协调"的技术思路,可有效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融合,研究成果对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耀  
当前,我们应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将小城镇的功能特性定位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使小城镇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介质,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本研究报告指出,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小城镇的繁荣是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两大经济现象,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客观要求。从四川的总体情况看,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研究报告针对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实现四川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应遵循:“统一规划和综合布局、循序建设和分层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定性协调与定量评价”的基本原则;并立足四川实际,提出了有效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措施,一是以现有小城镇为依托,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和发展;二是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以增强对小城镇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洁  
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函数和指标体系的方式,分别得出新型小城镇与外来人口率、人口城镇化及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值,结果表明:外来人口率与新型小城镇之间呈耦合协调趋势并已达到初级协调阶段,但新型小城镇的发展能促进自身协调性发展,而外来人口率的协调性更依赖于新型小城镇发展;人口城镇化与新型小城镇长期保持高度耦合水平,协调性则保持低位并呈上升趋势,从数据趋势可预测未来人口城镇化与新型小城镇之间将实现优质协调;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小城镇一直处于中度耦合状态,且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崇明  丁烈云  
小城镇作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协调发展是一个多复杂因素组成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到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本文分析小城镇协调发展过程基础上,借助GM(1,N)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以各子系统以及整个小城镇的发展是否趋于协调为标准,建立了小城镇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以及其他几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孟庄镇、毛集镇、清溪镇、邱隘镇)在1993年~2001年间的协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城镇在1993年~2001年期间的发展协调性虽然具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不断趋于协调的,这与国家成立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乌金  
小城镇建设对整个乡村经济与社会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促成小地镇建设的主要条件;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着认识不足,多头领导,且布局分散,资金短缺以及缺少引导农民进城(镇)、建城(镇)的政策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小城镇建设,要建立统一领导协调机构,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制订引导农民进城(镇)、建城(镇)的政策、措施,以及小城镇建设以“扩张为主,新建为辅”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注重规模、讲求效益等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柴立立  王殿茹  
以河北省冷凉区域32个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工业产业特色和旅游产业特色。根据冷凉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布局、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出该区域适合打造生态特色小城镇的观点,并对打造生态特色小城镇进行路径研究,包括生态红色旅游建设路径、生态产业特色建设路径、生态工程配套建设路径等。最后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千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等,提出冷凉区域打造生态特色小城镇的模式和举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传开  朱建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单纯就乡村论乡村,要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通过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关键节点,可以更好地辐射带动乡村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因此,乡村振兴还应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为依托。然而,当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理想,面临着产业不够发达、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吸引力不高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条件欠佳、城市等级化管理以及行政资源配置等因素造成。未来,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权,着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提升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晶容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总体规划发展蓝图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如何在新城、城乡融合规划发展中寻找到合适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当下城乡总体规划协同发展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三规合一"作为目前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指导方向,对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文章在分析目前"三规合一"实践工作开展不协调的基础上,尝试从多维视角、空间管理、体制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城乡总体规划协同发展的创新型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孟繁瑜  李呈  
历时三十多年的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历程,一直伴随着"城镇化"与"农村建设"这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问题,而在改革面临深化之时,诸多矛盾再次聚集于此,出路焦点无一例外地落在衔接城乡的土地制度上。本文研究发现国家土地政策长期具有的城镇倾向,是导致我国城乡间土地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带有城镇倾向的土地政策存在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形成抵消作用,因此对其的调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梳理我国土地政策城镇倾向的发展过程中,本文揭示了这种带来负外部性的倾向已形成政策路径依赖性,并通过对路径依赖内在机理的分析,找出其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和体制性约束因素,进而对破解路径依赖、扭转土地政策的城镇倾向提出了具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杰义  郑文哲  郑小碧  
本文运用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小城镇以及中心镇等研究成果,试图在对浙江200个省级中心镇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心镇支撑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互动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条件,为制定符合我国各中心镇实际的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玉泽  任建兰  
该文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视角梳理了中国传统城镇化发展过程,发现我国传统城镇化存在城市规模膨胀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高城镇化率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吻合,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失衡,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以及城市规模标准提高与城市发展趋势相悖等五组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城镇结构创新、政府观念创新和生态文化创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