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
2023(342)
2022(259)
2021(203)
2020(153)
2019(350)
2018(336)
2017(616)
2016(348)
2015(368)
2014(389)
2013(385)
2012(362)
2011(325)
2010(323)
2009(304)
2008(273)
2007(209)
2006(209)
2005(180)
作者
(1085)
(972)
(823)
(773)
(628)
(379)
(365)
(360)
(327)
(317)
(316)
(309)
(306)
(286)
(262)
(245)
(244)
(242)
(236)
(219)
(213)
(210)
(208)
(208)
(203)
(198)
(197)
(181)
(179)
(178)
学科
(2660)
经济(2659)
地方(1552)
城市(1528)
中国(1398)
城市经济(1176)
管理(910)
方城(855)
(660)
环境(626)
地方经济(571)
方法(559)
数学(541)
数学方法(539)
发展(367)
(366)
业经(354)
(333)
土地(329)
利用(322)
开发(316)
(313)
(310)
规划(310)
产业(300)
资源(300)
环境规划(294)
经济管理(252)
农业(250)
(246)
机构
大学(5205)
学院(5179)
(2346)
经济(2266)
研究(2137)
管理(2000)
理学(1714)
理学院(1692)
管理学(1667)
管理学院(1660)
中国(1369)
科学(1313)
(1232)
(992)
城市(962)
(954)
师范(952)
中心(935)
(911)
(905)
师范大学(824)
研究所(822)
经济学(810)
(788)
经济学院(735)
业大(724)
(723)
研究院(717)
财经(661)
发展(658)
基金
项目(4058)
科学(3420)
基金(3095)
研究(2807)
(2732)
国家(2716)
科学基金(2424)
社会(2235)
社会科(2123)
社会科学(2122)
基金项目(1778)
(1654)
自然(1524)
自然科(1491)
自然科学(1491)
自然科学基金(1449)
(1337)
教育(1108)
资助(1022)
(1002)
国家社会(990)
编号(933)
重点(884)
发展(865)
(856)
(842)
城市(830)
(802)
课题(763)
(755)
期刊
(2686)
经济(2686)
研究(1833)
城市(1125)
中国(849)
科学(701)
(689)
问题(667)
资源(619)
管理(575)
地理(494)
(487)
现代(476)
发展(464)
(464)
(447)
学报(443)
经济地理(414)
城市问题(382)
(382)
环境(346)
业经(337)
学学(329)
大学(328)
财经(313)
经济研究(310)
(297)
农业(287)
(285)
技术(281)
共检索到7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薇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浙江省嘉善县面临巨大的耕地保护压力,同时作为快速崛起的经济强县,他们又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持产业发展。面对保发展、保耕地的两难局面,嘉善县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达到了多层效果:一是扩展土地空间,用置换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的保障;二是保护耕地,通过宅基地整理复垦提高土地集中连片的程度;三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居住,统一享受城镇的社会保障,可谓一举多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代伟国  邢忠  
为应对全球危机、快速城市化和城乡统筹等战略挑战,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建设应体现出三大核心要求:空间价值的独特性、空间拓展的适应性、空间整合的复合性。其建设策略应当以空间价值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目标,以小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为导向,从"资源控制、系统整合、功能强化、过程控制、管理支撑"等方面进行建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龙  董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及人口数据,以2008年为规划基期年,按照人均用地指标法,预测规划目标年2015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并据此提出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分别测算出其挂钩潜力,选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挂钩方案,并就挂钩开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采取中、低挂钩方案时,武汉城市圈完全有能力开展挂钩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破解用地瓶颈成为中小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题。本文结合福建莆田的用地实际,通过对工业园区用地、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项目用地报批要素保障、园区整合提升规划编制等情况的分析,提出了破解用地瓶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晓红  王钰  但婷  
基于中国城区常住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县级与地级中小城市2006、2012及2016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高铁开通对县级和地级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较短时期内,开通高铁对县级和地级中小城市人均GDP增长率的作用方向为负,且均不具有显著性;从长期看,尽管开通高铁对县级中小城市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不具显著性,但其对地级中小城市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传祥  
加入 WTO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保险市场的影响是间接和长远的。因此 ,我国中小城市保险公司应正视时机 ,把握机遇 ,密切关注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保险市场动态 ,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 ,建立具有生机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与发达地区保险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培养和吸引保险人才 ,并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 ,加快技术更新 ,以坚实的基础迎接入世所带来的挑战。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耿敬北  
在城市交流频繁、人口流动加快、网络交际全面进入城市生活的新时期,中小城市的语言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当前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方面,老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不断涌现。针对老问题,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应提升语言意识、实施柔性规范、完善监督与评估体制、循序渐进多层次规划。针对新时期中小城市在网络用语、外来务工人员语言状况、外语服务能力、地方方言的继承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应采取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切合中小城市语言环境现状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调研组  陈宁  蒋美生  杜杰灵  臧翊  姚旭  
城市化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作现代化进程的标志之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建设用地问题逐步凸现。在四川省,这一问题已经显现。近日,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对四川省部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调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立胜  
以县城为基础建设小城市是农村城市化的理想选择国家的现代化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工业化,而工业化必然伴随着人口布局的城市化,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驱动我国已经严重滞后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既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至于选择一条怎样的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辜胜阻  吴永斌  郑超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浙江版城镇化有其鲜明特征:充分利用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自下而上的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相结合,城镇化以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支撑,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实现了人口城镇化、经济市场化与市场民营化的互动发展。推进浙江城镇化升级,必须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必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特色小镇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坚持产业兴城、以人为本和绿色发展,发展智慧城市,提升城市功能。赋予特大镇更大的管理权限和城市管理职能,坚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与严控行政成本并举,逐步让部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雁云  
绿色金融有效推动了浙江中小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中小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包袱较小,绿色金融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也会更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发展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然而,在资源环境压力前所未有,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金台临  
中心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将中心镇培育为小城市的进程中,金融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本文在对台州中心镇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台州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了台州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过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万树  刘振宏  刘吟霄  
皖江城市带中小城市发展要避免我国30年来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弊端,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带动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后的经济发展为消除"二元经济"格局,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促进安徽省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由中小城市率先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示范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京文  池绍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