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6)
2023(4912)
2022(4444)
2021(4097)
2020(3720)
2019(8879)
2018(8799)
2017(17222)
2016(9650)
2015(11236)
2014(11702)
2013(11766)
2012(11170)
2011(10041)
2010(10232)
2009(9646)
2008(9799)
2007(9133)
2006(7657)
2005(6882)
作者
(30091)
(25514)
(25374)
(24323)
(15907)
(12232)
(11800)
(9993)
(9424)
(8987)
(8532)
(8504)
(8275)
(8098)
(7962)
(7955)
(7951)
(7518)
(7309)
(7261)
(6447)
(6254)
(6186)
(5815)
(5785)
(5766)
(5654)
(5588)
(5160)
(5116)
学科
(42117)
经济(42081)
管理(25736)
(25445)
方法(22783)
数学(20571)
数学方法(20380)
(19947)
企业(19947)
(11698)
(10835)
中国(9584)
(9154)
(8378)
贸易(8377)
(8123)
地方(7976)
农业(7567)
业经(7458)
(7331)
(6747)
财务(6731)
财务管理(6709)
(6610)
企业财务(6279)
理论(6177)
(5977)
银行(5956)
环境(5730)
(5632)
机构
大学(147441)
学院(146570)
(59391)
经济(58027)
管理(54328)
研究(48373)
理学(46827)
理学院(46283)
管理学(45327)
管理学院(45056)
中国(36251)
科学(31163)
(31115)
(28654)
(26734)
(25663)
业大(24546)
研究所(23443)
中心(23091)
农业(23002)
(22419)
财经(21533)
北京(19591)
(19420)
(18916)
师范(18670)
经济学(18613)
(17603)
经济学院(17057)
(16796)
基金
项目(95280)
科学(72962)
研究(67566)
基金(67454)
(59148)
国家(58669)
科学基金(49009)
社会(40675)
社会科(38474)
社会科学(38458)
(37994)
基金项目(36134)
自然(32459)
教育(32076)
(32034)
自然科(31667)
自然科学(31653)
自然科学基金(31069)
资助(28445)
编号(28085)
成果(23010)
重点(21799)
(21363)
(20510)
课题(19345)
(19279)
科研(19000)
计划(18412)
大学(18313)
创新(18086)
期刊
(62924)
经济(62924)
研究(39313)
中国(25878)
学报(25587)
(25360)
(21967)
科学(21603)
大学(18751)
管理(18071)
学学(17733)
农业(16959)
技术(14286)
教育(13950)
(11717)
金融(11717)
财经(10728)
业经(10222)
经济研究(10000)
(9255)
(9167)
问题(8948)
技术经济(8039)
(7945)
统计(7762)
理论(7496)
(7078)
图书(7059)
商业(7058)
(7036)
共检索到209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伟  崔晋波  李平  曹中华  李亚丽  丁小兵  湛小梅  
【目的】针对国产小型收割机在收割作业时普遍存在的振动大、噪声高等问题,设计一款符合噪声要求的小型收割机,并对收割机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方法】根据噪声传递路径控制原理,对收割机关键零部件进行降噪设计,采用声强测试技术和噪声源分离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收割机左、右、后侧声强分布及各旋转部件对驾驶员耳侧噪声的影响。【结果】收割机声强较大点主要位于脱离滚筒、发动机排气口、风扇、输送螺旋等位置,且收割机后侧声强主要噪声频率为225 Hz;收割机各工作部件运行时驾驶员耳侧噪声主频均有所不同,发动机仅带风扇运行时,最大声压为73.7 dB(A),比仅带输送螺旋运行时噪声大4.2 dB(A),说明风扇对脱粒系统噪声影响较大。【结论】本文设计的小型收割机驾驶员耳测噪声总声压为90.9 dB(A),符合收割机噪声限值95 dB(A)的要求,该研究可为小型收割机降噪设计及噪声源识别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伟  庞有伦  李平  崔晋波  张先锋  湛小梅  
【目的】目前小型收割机普遍存在整车质量重、燃油消耗大、燃油经济性较差等问题,优化设计对解决上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小型收割机底盘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机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模态,获得共振频率及模态振型,测试试验模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采用尺寸优化的方法,对机架各部位进行了轻量化设计。【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与模态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ISIGHT进行结构的尺寸优化,机架的重量降幅为22. 9%,实现了轻量化目标。【结论】本优化方法可显著降低收割机机架的质量,同时可为收获机械的自主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方平  王修善  任述光  刘大为  李旭  陈立永  
为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作业环境,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和效率,研制了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对收割机行走装置、脱分系统、清选系统、二次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对整机性能检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机型生产率为0.116 hm2/h,清选含杂率为1.8%,破碎率为0.2%,总损失率为2.0%,均达到或优于GB/T 8892—2008《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及DG/T 014—2009《谷物联合收割机》中规定的标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涛  张锋伟  王丽娟  石林榕  戴飞  赵武云  
针对甘肃地区玉米种植地块小且分散,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由传动系统、切割装置、扶禾器等组成的小型玉米秸秆收割机。利用Solid Works和ADMAS对整机进行虚拟仿真,得到收割机的性能指标,并对样机进行田间收割试验。结果表明:收割机切割装置转轴的总动能为1.547×105 J,转轴的总冲量为3 858 N·s;在不清除地膜和杂草的条件下,平均割茬高度为1.76 cm,玉米秸秆的平均铺放合格率达95.59%,各装置协调、平稳、可靠,平均工作效率可达5.10 hm2/h。通过整机虚拟仿真得到的转轴动能和冲量可作为收割机切割效果的性能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伟  刘大为  李旭  谢方平  任述光  罗海峰  陈立永  
针对4LZ–0.8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清选过程中存在的清选损失较大以及连续作业时湿物料易堵塞问题,对其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装置由物料输送机构、扬谷器、旋风分离清选筒以及吸杂风机组成,去除了原有刮板抛送机构,在旋风分离筒中加装了半球体分离组件,改物料径向进入分离筒为切向进入。利用自制旋风分离清选试验台,以扬谷器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试验因素,以谷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扬谷器转速为1 13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2 609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51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杰  谢方平  王修善  刘大为  季邦  
针对作物收获时农机具利用率低且存在因振动造成割台损失大、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以4LZ–3.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面向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割的多作物割台,确定割台伸缩、接穗板及连杆机构的具体参数,开展割台振动试验和田间收获试验。通过增设液压缸伸缩机构和基于连杆联动的接穗板变换机构来满足多作物收割要求,理论分析确定玉米收获时割台伸缩长度为200 mm;接穗板的折角为15°、总长为300 mm、宽度为30 mm、折起长度为135 mm、厚度为5 mm;连杆Ⅰ长度为330 mm,连杆Ⅱ长度为70 mm,拉杆长度为530mm,转动杆长度为510mm;部件所用材料均为Q235钢板。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低转速(1800 r/min)时割台振动以收割机共振为主;高转速(2600 r/min)时以振源影响为主,其中切割器的往复运动是主要振源;物料流的喂入对割台不同位置的振动强度受挠度影响很大,而喂入量的变化对割台振动影响不大。可见,所设计割台损失较通用收割机割台变化不大。田间收获试验表明:收割机行驶速度为0.6~1.4 m/s时,收割机收获水稻、玉米、大豆时的割台损失率平均值分别为0.42%、0.49%、0.31%,均小于相关国家标准,表明所设计的多作物收割机割台对3种作物的适应性较好,伸长割台对作物损失影响较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杰  谢方平  王修善  刘大为  季邦  
针对作物收获时农机具利用率低且存在因振动造成割台损失大、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以4LZ–3.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面向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割的多作物割台,确定割台伸缩、接穗板及连杆机构的具体参数,开展割台振动试验和田间收获试验。通过增设液压缸伸缩机构和基于连杆联动的接穗板变换机构来满足多作物收割要求,理论分析确定玉米收获时割台伸缩长度为200 mm;接穗板的折角为15°、总长为300 mm、宽度为30 mm、折起长度为135 mm、厚度为5 mm;连杆Ⅰ长度为330 mm,连杆Ⅱ长度为70 mm,拉杆长度为530mm,转动杆长度为510mm;部件所用材料均为Q235钢板。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低转速(1800 r/min)时割台振动以收割机共振为主;高转速(2600 r/min)时以振源影响为主,其中切割器的往复运动是主要振源;物料流的喂入对割台不同位置的振动强度受挠度影响很大,而喂入量的变化对割台振动影响不大。可见,所设计割台损失较通用收割机割台变化不大。田间收获试验表明:收割机行驶速度为0.6~1.4 m/s时,收割机收获水稻、玉米、大豆时的割台损失率平均值分别为0.42%、0.49%、0.31%,均小于相关国家标准,表明所设计的多作物收割机割台对3种作物的适应性较好,伸长割台对作物损失影响较小。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珍  陈金稳  李俊  
比较了治理水草的三种方法,指出机械式治理是最理想的方法。简要介绍了水草收割机的起源和国内外生产水草收割机的厂家、研究机构。针对国内外对水草收割机的研究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分类的现状,从切割器的工作方式和安装位置、水草收割机的作业形式、作业对象、推进器类型、船体情况、控制方式等角度对水草收割机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在列表介绍数种国内外典型产品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水草收割机的特点。最后指出小型化和智能化是水草收割机的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勇  向阳  吴明亮  刘大为  陈益千  李亚军  
针对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割台高度调节依赖机手经验的现状,为碧浪4LZ–1.2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作物高度检测装置、割台高度检测装置、液压执行装置和控制单元组成。系统采用单侧红外反射的方式检测作物高度,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举升液压缸伸缩量来检测割台高度,通过改变电磁阀的闭合时间及方向实现割台升降,以作物实际切割高度为控制对像,采用模糊PID算法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割台高度调节的最大误差为2 cm,作物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误差范围为0~2 cm,割台在上升和下降时系统响应速度分别为0.22 m/s和0.16 m/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韬  吴明亮  谢伟  罗海峰  许月文  
借鉴立式油菜割晒机的切割输送方式,研制了4SYT–0.8型自走式油菜苔收割机。油菜苔收割机主要由行走底盘、立式切割台、割台升降装置等组成。确定了切割割台、割台升降装置的结构参数、切割割台与机具前进速度相匹配的横向输送链拨齿线速度、切割器切割线速度等作业参数,作业时可根据菜苔切割高度要求调整切割器离地高度。试制样机在垄宽60 cm、行距40 cm、平均密度39.82万株/hm~2的单垄2行油菜菜苔种植地进行收割试验,结果表明:行驶速度为0.8 m/s、横向输送链拨齿线速度为1.12 m/s、切割器切割线速度为0.96 m/s时,对油菜苔的漏割率为0.8%,输送损失率为1.3%,作业质量可满足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康  张国忠  彭少兵  雷志强  付建伟  查显涛  周勇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章永  廖庆喜  田波平  闵光泽  吴怀  
对南方芦苇收割机的扶禾器进行了研制,采用单排式结构形式及适当的运动参数(扶禾链线速度Vt)和结构参数(扶禾器倾角α、扶禾长度L、拨指长度L1、拨指间距C等)的数值。经实地试割,极大地提高了收割质量,可供进一步研制芦苇收割机时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延威  毕哲  马向阳  孙荣强  杨懿  韩双  任文涛  
为了对水稻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稳步推进水稻跨区收获机械化进程,应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要求,针对在海城地区大量使用的久保田488型水稻收割机的作业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收获水稻的作业速度为1.65m·s-1,时间利用系数为77.85%,理论生产率为0.861hm2·h-1,实际生产率为0.671hm2·h-1,作业效率较高;机械收获综合损失率为1.035%,其中脱粒损失率为0.325%、分离与清选两部分的损失率为0.71%,综合损失没有超过标准规定≤3%的指标;粮食清洁率为98.60%,符合标准规定的≥95%的指标。试验还表明,该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履带等易损部件的寿命较短,故障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宇峰  吴明亮  吴梓高  李小聪  张利峰  
为提高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机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清选装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农艺、形态参数;通过对比,选择单风机双层振动筛清选装置。此种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基本能满足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功能的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中华  范博  李尚平  
为改善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样机的作业效果,在三维设计软件UG中建立了甘蔗收割机切割及输送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分别在切割系统前方增加一级主动喂入辊,在螺旋提升机构外表面上包裹表面粗糙的橡胶,以及在随刀轴旋转的套筒上安装橡胶拨块等状态下,对甘蔗通过切割系统的速度进行了虚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可提高切断后甘蔗向后的输送速度,降低甘蔗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概率。田间试验表明,改进后样机收获的甘蔗头部完好率由28.76%提高到54.51%,含杂率由4.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