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2)
- 2023(13094)
- 2022(11153)
- 2021(10177)
- 2020(8727)
- 2019(20356)
- 2018(20128)
- 2017(38192)
- 2016(20380)
- 2015(23116)
- 2014(23120)
- 2013(22922)
- 2012(21249)
- 2011(19160)
- 2010(18984)
- 2009(17711)
- 2008(17191)
- 2007(15041)
- 2006(12966)
- 2005(11612)
- 学科
- 济(107092)
- 经济(107010)
- 管理(57242)
- 业(54621)
- 方法(45666)
- 企(43306)
- 企业(43306)
- 数学(41232)
- 数学方法(40788)
- 农(23945)
- 财(23246)
- 中国(22933)
- 地方(22644)
- 贸(20289)
- 贸易(20284)
- 易(19759)
- 学(19489)
- 业经(19294)
- 农业(16305)
- 制(14947)
- 地方经济(14316)
- 环境(13805)
- 务(13744)
- 和(13726)
- 财务(13700)
- 财务管理(13664)
- 出(13355)
- 企业财务(12873)
- 融(12706)
- 金融(12700)
- 机构
- 大学(297614)
- 学院(297143)
- 济(136938)
- 经济(134511)
- 管理(115212)
- 研究(100221)
- 理学(99742)
- 理学院(98719)
- 管理学(97092)
- 管理学院(96552)
- 中国(75181)
- 京(60533)
- 科学(59442)
- 财(58953)
- 所(49929)
- 农(48599)
- 财经(47684)
- 中心(46469)
- 研究所(45415)
- 经济学(44166)
- 江(43787)
- 经(43342)
- 业大(43288)
- 经济学院(39747)
- 农业(38162)
- 北京(37315)
- 范(36275)
- 师范(35881)
- 院(35688)
- 财经大学(35374)
- 基金
- 项目(199726)
- 科学(157906)
- 基金(147328)
- 研究(143876)
- 家(128198)
- 国家(127208)
- 科学基金(109758)
- 社会(94173)
- 社会科(89461)
- 社会科学(89438)
- 基金项目(77445)
- 省(77411)
- 自然(70490)
- 自然科(68902)
- 自然科学(68884)
- 自然科学基金(67677)
- 教育(66194)
- 划(64655)
- 资助(60875)
- 编号(56857)
- 部(45009)
- 重点(44996)
- 成果(44879)
- 发(43764)
- 创(41356)
- 国家社会(40016)
- 教育部(38995)
- 科研(38873)
- 创新(38839)
- 课题(38471)
- 期刊
- 济(147797)
- 经济(147797)
- 研究(86087)
- 中国(52030)
- 财(47272)
- 学报(44925)
- 农(42861)
- 管理(41904)
- 科学(41095)
- 大学(34368)
- 学学(32793)
- 农业(28943)
- 技术(27971)
- 经济研究(25370)
- 融(24728)
- 金融(24728)
- 财经(24340)
- 教育(23785)
- 业经(21683)
- 经(21066)
- 问题(19751)
- 贸(17454)
- 技术经济(17208)
- 统计(17011)
- 业(15670)
- 策(14828)
- 国际(14379)
- 世界(14312)
- 理论(13704)
- 决策(13676)
共检索到435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类型国家的进出口的不同特征及其对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方法上的合理性。小国开放经济的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都是国际化的外生变量,可以作为研究小国开放经济进出口影响扩大再生产以及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路径和一般结果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得出,小国开放经济的一般状况与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相似性"的特殊情况类似,都需要满足,其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外生数值处于与本国或者经济体的当时经济结构及产品结构匹配的某个确定的适当范围内,才能够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埃里克·奥尔森 魏旭
将非生产活动纳入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图示的增长模型的分析表明,劳动力榨取和技术变革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有关,因此是内生的。非生产性劳动被证明具有潜在的矛盾效应:非生产劳动的增加可以挤压利润,减少增长或提高工作强度、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变革,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和增长。经验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在战后的美国经济中均有所体现。马克思的再生产图示也显示出依赖于经典的增长动态,在这一动态中,利润率和储蓄率决定了增长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海明 祝志勇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体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雏形。本文从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出发,把资本积累引入资本家偏好,使用动态最优方法重新构建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讨论了该体系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参数条件,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之比与时间贴现率之间满足严格的参数限制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较高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这些参数条件的满足是严苛的,容易产生对稳定增长路径的偏离,这恰恰蕴含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徐志向 丁任重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率因素的数据假定,从一般意义上分别对"两部类"划分和"四部类"划分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定进行了模型推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第Ⅰ部类单位预付资本上所包含的追加资本以及第Ⅰ部类总产品价值占全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第Ⅰ部类资本家消费的绝对量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所对应的决定经济增速的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且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存在"先升后降"的一般规律。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事实与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阶段,随着第Ⅰ部类投资份额逐渐趋于下降,消费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关键词:
马克思 扩大再生产 两大部类 投资 消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京晓 李华
文章基于1978-2008年的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型,研究经济增长、进口和出口关系的同时,解释了劳动力及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论是GDP与进出口总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进口存在比出口更为明显的正相关性。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显示,尽管存在短期和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的变量相同,但短期和长期的具体效应却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进出口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敏
文章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宏观经济均衡,发现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除了两大部类的劳动力增长率、投资比、消费比等宏观因素外,还包括两大部类的知识生产函数、家庭效用贴现率、家庭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等微观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齐昊 潘忆眉 王小军
本文以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周期性波动为关注点,探究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规律。本文将产业结构不平衡程度的周期性波动定义为不平衡增长周期,并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和中国经济的制度特征分析了这种周期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不平衡增长会提高经济未来的平衡增长率,但必然要求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正是不平衡增长对分配的影响与国家追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共同导致了不平衡增长周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国
马克思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如果能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让资本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说,让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宏观经济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则经济可维持稳定可持续增长。政府预防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长效机制应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展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冀申
随着外贸依存度的逐步提高,进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供给效应和出口的需求效应,以及出口对投资的间接带动作用。本文主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估算出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出口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对外贸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利用我国1978~2008年间GDP和进出口总额等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工具,对经济增长、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的出口、进口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出口和进口对GDP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GDP是出口和进口的单向Granger原因,最后对此进行了经济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利用GDP支出法测算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机理,进而提出了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基本方法。本文认为,进口、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不同,因而不能在同一计算公式中分解出既包含进口又包含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部分;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分别采用体现不同作用机理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经济增长 贡献测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雁
本文采用一种基于单元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适用于小样本的最优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以此来检测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进、出口贸易均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且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解释了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的原因,并认为中国应该适度地增加进口规模,以此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和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合理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峰 范炳全 王金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根据我国1952-2002年的出口、进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提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进口 出口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项云帆 邓学龙
运用MSVAR模型分析1952年~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用bootstrap仿真实验检验模型系数的显著性,利用状态相依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简化解释MSVAR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状态转换的时点,可以明确地确定两种状态,即国内或者国际环境不稳定,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1;国内和国际环境稳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状态2。进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动态非线性关系,在国内和国际环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较长期的正效应;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的不稳定状态下,进、出口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航 高菲 马品
数字经济发展是供给—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结构适配、质量协同升级的关键连接点。揭示数字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启示。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包含数字生产及其下游部门的四部类再生产模型。研究发现:数字要素部门的资本积累对总产出增长有棘轮效应;一旦发生负向的需求冲击,数字经济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避免短期总产出大幅减少;数字要素部门的相对独占性将可能削弱扩张性需求管理的政策效果。为适应数字经济兴起对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的冲击,中国展开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政策实践。具体包括:发挥数字经济的高能增长极作用,协同推进需求总量调控与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力,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创新周期的宏观资源筹措、调峰和配置机制;释放数字经济的要素黏合效应,形成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宏观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