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1)
2023(8771)
2022(7900)
2021(7516)
2020(6310)
2019(14762)
2018(14765)
2017(28576)
2016(15727)
2015(17694)
2014(17666)
2013(17499)
2012(15912)
2011(14168)
2010(13899)
2009(12507)
2008(11965)
2007(10087)
2006(8602)
2005(7263)
作者
(45942)
(38034)
(37710)
(35782)
(24045)
(18319)
(17106)
(15151)
(14480)
(13538)
(13095)
(12642)
(11918)
(11824)
(11708)
(11598)
(11496)
(11412)
(10716)
(10605)
(9633)
(9144)
(9129)
(8547)
(8476)
(8440)
(8423)
(8246)
(7646)
(7597)
学科
(58469)
经济(58405)
管理(43596)
(41207)
(34836)
企业(34836)
方法(29601)
数学(25639)
数学方法(25335)
(15134)
(14329)
中国(14098)
(13788)
业经(12993)
地方(12470)
(10677)
理论(10416)
(10238)
贸易(10234)
农业(10224)
(9927)
技术(9742)
环境(9623)
(9208)
财务(9151)
财务管理(9137)
(8966)
企业财务(8657)
教育(8640)
(8412)
机构
大学(219131)
学院(216870)
管理(89689)
(79196)
理学(78809)
理学院(77949)
经济(77328)
管理学(76494)
管理学院(76134)
研究(70895)
中国(49627)
科学(47652)
(46986)
(36870)
业大(36773)
(35819)
(34333)
研究所(33255)
中心(31460)
(29683)
北京(29614)
农业(29016)
(28641)
财经(28553)
师范(28390)
(26201)
(25988)
(24893)
技术(23756)
师范大学(23012)
基金
项目(158720)
科学(122952)
研究(113802)
基金(113730)
(100020)
国家(99186)
科学基金(84592)
社会(68605)
社会科(64881)
社会科学(64862)
(62505)
基金项目(61785)
自然(57350)
自然科(55967)
自然科学(55952)
自然科学基金(54925)
(52716)
教育(51555)
资助(46914)
编号(46844)
成果(37418)
重点(35064)
(33956)
(33143)
(32926)
课题(31749)
科研(30803)
创新(30620)
计划(29527)
大学(29301)
期刊
(82059)
经济(82059)
研究(60334)
学报(38955)
中国(35510)
科学(34785)
(33091)
管理(31233)
大学(28732)
学学(27017)
(24003)
教育(23906)
农业(23626)
技术(18159)
图书(14269)
(13977)
金融(13977)
业经(13965)
财经(12705)
经济研究(12494)
科技(12148)
(11797)
理论(11646)
林业(11224)
实践(11042)
(11042)
业大(10696)
问题(10661)
(10580)
情报(10414)
共检索到298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秀玲  杨得基  王小平  
杨树种子粒小、种皮薄、含水量高,在一般条件下贮藏两个月即丧失发芽能力,生产上均采用随采随播的方法。由于杨树结实有周期性,为了增加苗木当年生长量,提高苗木质量需进行春播,于是,杨树种子贮藏技术的研究不仅在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延长小粒种子寿命的探索亦具有一定价值。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杨树种子进行了不同采种期、不同贮藏方法等多项试验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小叶杨种子的最佳采种期、最优贮藏条件,探索采种期及贮藏方法的不同对种子品质的影响,并欲从中了解它们的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杰  翁启杰  郑海水  
本研究设置干燥、布袋与保鲜袋包装以及系列温度处理 ,开展了 3 a西南桦种子贮藏试验。结果表明 :布袋与保鲜袋处理对西南桦种子贮藏影响极不显著 ;在常温常规条件下 ,西南桦种子贮藏 3个月即失去生活力 ,而在常温干燥条件下 ,西南桦种子贮藏 10个月种子发芽率尚未显著下降 ;在 15°C条件下贮藏 10个月几乎丧失发芽能力。非常有趣的是 ,西南桦种子在 10、5、0°C和 -5°C各温度条件下贮藏 3 a,效果十分理想。 10°C似乎是西南桦种子低温贮藏的临界温度。本研究促进了西南桦的扩大栽培和基因资源的保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惠新  黄敏仁  阮锡根  王明庥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ρc)最佳早期选择林龄为5~6年,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ρc)、年轮密度(ρr)及早材密度(ρe)等3个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1088ρr+11589ρe进行选择时(i=206),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01142g/cm3,比成熟期第10年单性状直接选择的遗传增益高151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惠新  黄敏仁  阮锡根  李火根  王明庥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材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之间遗传相关密切(ry=0.84-0.95),与早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尊征  潘炜  赵杏  张金凤  李百炼  张德强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5个种源的小叶杨为材料,分别对17个表型及生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47.11%,种源内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小叶杨群体各性状变异呈梯度变化规律,高海拔的种源表现为苗高、叶大,而低海拔的种源表现则相反;利用种源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显示,5个小叶杨种源可以划分为3类。研究结果将为天然小叶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管伟  叶兵  王彦辉  柳立兵  田玉柱  
利用热脉冲液流仪和微型自动气象站,在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站观测研究了雨季不同天气条件下官厅库区的小叶杨树干边材液流通量密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边材液流通量密度曲线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液流通量密度通常于清晨5∶30—6∶30时开始上升;12∶00—13∶00时达到峰值;16∶00时开始持续下降,20∶00时下降速度变慢,至次日日出之前达到低谷。日液流通量密度(SFA)与日太阳辐射量(ESR)、日均空气温度(Ta)和日均空气相对湿度(R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均0~40 cm土层蓄水量(Sw40)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仲东  唐光辉  曹支敏  
【目的】陕西小叶杨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差异显著的陕北和秦岭北麓地区。研究小叶杨叶内生真菌群体特征,明确影响小叶杨生态分布的生态因素。【方法】通过对2种生境下小叶杨林分代表植株叶片定点、定时采集,在严格的表面消毒下,进行PDA和纸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技术对分离真菌进行鉴别,并用SASS软件对内生真菌群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和榆林的小叶杨内生真菌相似系数较高(0.444 5),优势种群相似。交链孢属、单隔孢属、茎点霉属真菌相对分离率分别为23.1%,22.5%,28.44%,皆为优势菌群,呈现明显的暗色有隔菌群特点,这可能与小叶杨树种旱生发育型相关。地区内的内生真菌群体相似系数大于地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子杨   卜琛皞   宋跃朋   张德强   张晓宇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等方法来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1)在静态光照强度下(同一光强)对小叶杨4类荧光表型进行k均值聚类,最优聚类数目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不同类别下,所研究的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的光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2)4个小叶杨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所选小叶杨群体在可变环境下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随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ETR、Yield、qP的表型可塑性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整体变化趋势,而qN的表型可塑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各表型内部的遗传控制有关,也反映了不同表型对梯度光强的不同响应程度;ETR、Yield、qP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qN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光照强度达最大值时,所有类别样本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3)梯度光照强度下,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经聚类后可划分为2个大类,经生长方程拟合后可发现,不同类别样本的表型变异速率和最大(最小)值差别明显。【结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丰富,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及变异系数计算和生长方程拟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探究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变化规律,为小叶杨遗传分析、光合作用机制挖掘奠定了基础,对小叶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俊   梁新茗   曲悦慈   梅梅   王玉涛   陆秀君  
种子含水量密切影响种子活力。蒙古栎种子新采收后含水量较高,不耐贮藏。为探究蒙古栎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耐藏性的影响,将不同含水量蒙古栎种子分别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20℃)条件下,并检测其生理生化变化,评价其耐藏性。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蒙古栎种子为试验对象,利用硅胶干燥法分别控制种子含水量为50%(采后初始含水量)、40%、30%和20%。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种子萌发率和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蒙古栎种子最适贮藏含水量为30%~40%。室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30%耐藏性较好,最长贮藏时间为56 d,并在此期间维持种子萌发率达30.10%以上。低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40%时的贮藏效果最好。40%含水量种子贮藏84 d后萌发率仍可达45.45%。蒙古栎种子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在前期快速合成,而后稳定下降。同一贮藏条件下,降低种子含水量能有效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产生,并促进游离脯氨酸增加。低温贮藏条件下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积累普遍低于室温贮藏。综合结果表明:降低种子初始含水量,在室温和低温贮藏下均可增强蒙古栎种子的耐藏性,低温贮藏整体优于室温贮藏。研究结果为蒙古栎种子合理存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陈礼光  张梅  
本试验研究超干马尾松等种子在密封室温状态下贮藏 1a后其生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杉木种子在含水率为 4%~ 5 % ,马尾松种子含水率为 5 % ,木麻黄种子为 1%时 ,种子保持较高活力 ,说明超干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杉木及木麻黄种子贮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庆梅  侯龙鱼  段新芳  刘广全  马风云  
The seed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were dried from 64 g?kg-1 to 53 g?kg-1,41 g?kg-1,32 g?kg-1 and 25 g?kg-1 moisture content in a desiccator with silica gel.The seed vigor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accelerated aging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 germination energy,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海波  杨桂娟  高卫东  祝燕  黄放  裴昊斐  李庆梅  
[目的]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香椿种子发芽指标、抗氧化酶活性等测定分析,探索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香椿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香椿种子的贮藏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00%湿度环境获得9.1%、12.2%、14.0%、15.8%和17.8%五个含水量的香椿种子,在10、15、和20℃下分别贮藏90 d,每30 d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逐渐上升。经90 d贮藏,随种子含水量或贮藏温度的升高,香椿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上升,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结论]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与香椿种子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膜质过氧化作用是引起香椿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得出的香椿种子安全贮藏条件为:当温度不超过15℃时,含水量应控制在12.2%以下,当温度在15~20℃时,含水量应低于9.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期和  叶万辉  张云  廖富林  
该文采用常规方法对锥栗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贮藏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锥栗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大 ,不易传播 .种子在 1 0~ 4 0℃均能萌发 ,萌发的适宜温度是 2 0~ 35℃和室温 (1 8~ 32℃ ) ,萌发时不需光 .种子萌发无休眠 ,不耐脱水 ,属于顽拗性种子 .在 4℃时保湿贮藏半年 ,发芽率仍可达 6 0 %以上 ,采用室温湿沙贮藏半年 ,发芽率也可达 4 0 %以上 ,零上低温保湿贮藏是种子贮藏的理想方法 .埋土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土壤表面的种子 .种子在成熟、脱落和扩散过程中 ,由于遭受鼠、虫等动物危害 ,大部分已受损伤而丧失发芽率 ,在自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会硕  宋跃朋  苏雪辉  张德强  张晓宇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幼苗的株高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的研究,为其生长预估及科学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我国16个产区的小叶杨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地调查及测量等方法获取基础数据,以时间维度建立生长模型分析小叶杨幼苗株高的生长规律。选取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与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基础生长模型,并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不同产区幼苗生长的组合优化生长模型。【结果】(1)不同产区的样本株高的综合最优基础模型分别为Logistic方程和Gompertz方程,其中Logistic模型的R~2和预测精度分别在0.847 9和92.23%以上,Gompertz模型的R~2和预测精度分别在0.891 5和92.60%以上。(2)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组合优化模型对我国7个产区的小叶杨幼苗生长呈现出较大的F值(α=0.01)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门源回族自治县样本的预测精度提高了0.90%,富平县和都兰县的样本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0.37%和0.34%,且模型显著相关。(3)通过组合优化模型参数发现16个产区样本平均在17.73 d达到生长速率最大点。【结论】小叶杨幼苗的生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不同产区小叶杨幼苗生长的模型,有利于提高生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不仅能为幼苗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也为进一步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苗博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十年,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衰败现象,近1/3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小叶杨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文于2015年-2016年期间,在主要生长季(5-9月)测定衰败和未衰败小叶杨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树干液流速率、稳定碳同位素等参数,从水分来源、强度和效率等方面,分析了衰败与未衰败小叶杨水分利用的差异特征,从水分的角度,为探究小叶杨衰败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生长季,衰败小叶杨主要利用0-30 cm的浅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