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3)
- 2023(16763)
- 2022(13490)
- 2021(12588)
- 2020(10014)
- 2019(22291)
- 2018(21800)
- 2017(41390)
- 2016(22018)
- 2015(24458)
- 2014(23898)
- 2013(23268)
- 2012(20755)
- 2011(18556)
- 2010(18628)
- 2009(17818)
- 2008(17537)
- 2007(15685)
- 2006(14030)
- 2005(12833)
- 学科
- 济(95918)
- 经济(95799)
- 业(92015)
- 企(73762)
- 企业(73762)
- 管理(71555)
- 农(50563)
- 方法(36617)
- 业经(34430)
- 农业(33712)
- 中国(30327)
- 财(28349)
- 数学(28235)
- 数学方法(28048)
- 制(21173)
- 务(19514)
- 财务(19484)
- 财务管理(19463)
- 贸(19152)
- 贸易(19138)
- 易(18712)
- 企业财务(18399)
- 技术(18298)
- 策(17621)
- 地方(16887)
- 体(16642)
- 划(15749)
- 理论(15732)
- 和(15493)
- 发(15337)
- 机构
- 学院(314332)
- 大学(304381)
- 济(140532)
- 经济(138210)
- 管理(123971)
- 理学(106538)
- 理学院(105574)
- 管理学(104273)
- 管理学院(103683)
- 研究(102691)
- 中国(83794)
- 财(63406)
- 京(62320)
- 农(59491)
- 科学(57003)
- 财经(50383)
- 所(49430)
- 中心(47400)
- 江(47191)
- 经(45976)
- 农业(44959)
- 业大(44859)
- 研究所(44398)
- 经济学(43327)
- 经济学院(39188)
- 范(38773)
- 北京(38731)
- 师范(38493)
- 州(37136)
- 财经大学(36869)
- 基金
- 项目(204545)
- 科学(164870)
- 研究(158607)
- 基金(150727)
- 家(128857)
- 国家(127574)
- 科学基金(111610)
- 社会(106589)
- 社会科(100746)
- 社会科学(100722)
- 省(79935)
- 基金项目(78777)
- 教育(71238)
- 自然(66580)
- 划(65259)
- 自然科(65104)
- 自然科学(65092)
- 编号(65043)
- 自然科学基金(63982)
- 资助(58965)
- 成果(51740)
- 部(46528)
- 发(46496)
- 创(45555)
- 重点(45449)
- 国家社会(45183)
- 课题(43909)
- 业(42323)
- 制(42312)
- 创新(41817)
- 期刊
- 济(165599)
- 经济(165599)
- 研究(94071)
- 中国(63340)
- 农(63090)
- 财(50148)
- 管理(47825)
- 科学(42990)
- 农业(42702)
- 学报(40944)
- 大学(33503)
- 业经(33458)
- 融(33013)
- 金融(33013)
- 学学(31919)
- 教育(31108)
- 技术(28029)
- 经济研究(25991)
- 财经(25309)
- 问题(22477)
- 业(22317)
- 经(22070)
- 世界(18444)
- 贸(17523)
- 技术经济(17121)
- 版(15788)
- 农村(15630)
- 村(15630)
- 现代(15627)
- 农业经济(15444)
共检索到474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龙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但在“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中国只能走以小农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制度、文化、时代逻辑。从战略方向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统筹小农有序退出、有效成长、有机衔接的多元化道路。从制度属性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推进方式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功能拓展、三产融合、数字赋能的时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强国 中国特色 小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永江 袁俊丽 黄惠春
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要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创新,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农耕文明历史底蕴,传承传统农业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本文在分析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我国农业强国的历史地位与农业强国思想的演变过程;从理论逻辑出发,围绕动力来源、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四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强国的理论依据;从实践逻辑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本文提出通过双向发力、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系统提升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并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宋玉茹 高鹤鹏 郑之欣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等战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逐步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赋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新力量,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人才支撑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及数字融产难度大,联动发展效率低等,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对数字乡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经济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迸发更大的能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 现代化 数字乡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杨艳平
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途径,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治理能力变革。然而,农业农村科技属性不强、涉农资金短板凸显、人力资源难以盘活、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践效果。对此,需遵循科技强农、金融兴农、人才助农、基层联农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投入、完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慧敏
党的二十大已经针对全面乡村振兴这一策略做出有效部署,指出要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质增效,促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将土特产与农村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最难的工作还是在农村,开发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核心。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但还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农村经济 现代化发展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地域特色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水清 李艳军
本文重点探索乡村能人主导下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归纳出以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双重压力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能人牵头下的外部资源与乡村内部社会网络相融合为关键点,通过乡村能人的创新力、动员力和组织力驱动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与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重组、资源整合与村治有序,并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路径。
关键词:
乡村能人 农业转型 产业结构 治理特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水清 李艳军
本文重点探索乡村能人主导下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和路径选择。归纳出以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双重压力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能人牵头下的外部资源与乡村内部社会网络相融合为关键点,通过乡村能人的创新力、动员力和组织力驱动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与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重组、资源整合与村治有序,并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与村民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路径。
关键词:
乡村能人 农业转型 产业结构 治理特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互为支撑、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方位和独特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潜能充足、前景广阔。农民形态、产业形态、城乡形态三大经济形态的演化,预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底层逻辑的变动趋向。面向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在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战略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在“五期同至”新的历史阶段,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探索“多权合一的纯集体模式”、“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两权合一的新经典模式”、“两权合一的现代模式”和“两权分离的混合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形式,努力实现“第二次飞跃”,以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三重挑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盛子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成为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被高度重视。从最近几年国家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这些新型组织是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围绕这些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既是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用武之地。根据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促进关系,把农村职业教育分为在农、离农和为农三种形式,并在明确各自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旨在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