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7)
2023(6813)
2022(5060)
2021(4765)
2020(3633)
2019(7728)
2018(7471)
2017(14624)
2016(7877)
2015(8651)
2014(8278)
2013(8369)
2012(7653)
2011(7000)
2010(7370)
2009(7521)
2008(6241)
2007(5614)
2006(5102)
2005(4422)
作者
(21387)
(19015)
(18071)
(17302)
(11167)
(8891)
(7996)
(7079)
(6834)
(6317)
(6311)
(5977)
(5730)
(5556)
(5553)
(5386)
(5332)
(5201)
(5171)
(5115)
(4604)
(4589)
(4521)
(4326)
(4276)
(4241)
(4167)
(3916)
(3731)
(3684)
学科
(44639)
(36993)
经济(36970)
(31265)
农业(29809)
管理(15776)
业经(15153)
农业经济(10213)
(9894)
企业(9894)
中国(9807)
方法(9530)
(8921)
农村(8916)
(8693)
数学(8678)
数学方法(8618)
地方(8390)
(8257)
发展(7392)
(7381)
土地(6998)
(6774)
劳动(6771)
(6536)
收入(6450)
(6401)
农业劳动(6312)
(6206)
贸易(6204)
机构
学院(113959)
大学(105211)
(52032)
经济(51151)
管理(43361)
(42308)
研究(39712)
理学(37746)
理学院(37457)
管理学(36981)
管理学院(36800)
中国(32219)
农业(31951)
业大(24687)
科学(22749)
(21128)
(19734)
中心(19455)
农业大学(19425)
(19129)
研究所(17801)
(17690)
经济管理(16164)
(15388)
财经(15043)
经济学(14789)
(14477)
(14339)
师范(14253)
(13903)
基金
项目(77032)
研究(61735)
科学(60918)
基金(54492)
(46993)
国家(46428)
社会(40641)
科学基金(39519)
社会科(38029)
社会科学(38019)
(32406)
基金项目(28782)
编号(27515)
(26368)
教育(26295)
(25211)
自然(22228)
自然科(21661)
自然科学(21659)
自然科学基金(21265)
成果(20897)
资助(20198)
(19657)
课题(17882)
(17334)
(17100)
国家社会(16961)
重点(16920)
(16917)
(16694)
期刊
(65436)
经济(65436)
(50134)
农业(34248)
研究(30758)
中国(25627)
业经(18681)
学报(16768)
科学(16400)
(15487)
(14569)
金融(14569)
大学(14317)
学学(13948)
农业经济(13605)
农村(13164)
(13164)
(11841)
管理(11434)
教育(10812)
技术(10007)
问题(9889)
世界(8874)
农村经济(8795)
经济问题(8080)
(8020)
经济研究(7799)
社会(7190)
社会科(6575)
社会科学(6575)
共检索到172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雪  毛世平  马红坤  
"大国小农"是我国当前的现实农情,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小农生产并与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契合的发展路径,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智慧农业具有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特点能够在有效节约劳动力的同时帮助小农户实现智能化生产,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桥梁纽带。但结合中国当前农业现状,发展智慧农业尚面临成本过高、缺乏人才、政策体系不完善和数据搜集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婷婷   高向东   胡若醒   王立璐   
当前,各国已在多项税收业务中开展智慧税务应用,在推动纳税流程自动化、纳税服务便利化、风险管理综合性、税务合规遵从度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顶层设计不足、参与深度有限、技术依赖明显及权益侵害现象多发等问题。本文结合智慧税务建设的国际经验,从“四个兼顾”的角度提出我国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内化智慧税务的目标理念,确立智慧税务的规则保障,完善智慧税务的指标体系,防范智慧税务实施风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邵贤弟  
管理审计及其 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目前,在国外,管理审计已成为主要审计方式。至于什么是管理审计,学术界和职业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而言的,财务审计审查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而管理审计审查的是企业的管理信息。企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素娟  刘海英  
智慧农业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进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的一种农业发展的最高形态。智慧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我国刚刚起步,面临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建设资金与高素质人才匮乏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智慧农业的长足发展。文章提出,规范农业信息平台运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加快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转型路径,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萍  秦瑞霞  
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内容"滞后性"、教育理念"整齐化"、教育模式"封闭化"和教育方式"知识传授性"等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契机,积极引导,借助网络搭起虚拟平台,对接现实,借助大众文化增加主流价值观的流行元素,赋予价值观教育以时代气息,使价值观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强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提倡素质教育,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在中学教学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学生在参与政治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的个人素质成长,因此,中学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建设、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学的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直接与社会发展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中学生群体政治素养,思想素质,法治意识的提升,更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行为习惯养成、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日常授课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梁少博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和   王一岩   杨淑豪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也催生教育评价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将推动教育评价由“经验性评价”向“数字化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诊断性评价”向“反馈性评价”转变。同时,它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技术至上遮蔽教育评价本质、标准缺失误导教育评价方向、算法偏见影响教育评价效度、反馈缺失削弱教育评价价值、人机互信危机阻碍教育评价实施、技术僭越加剧教育评价风险。智能教育评价设计者需要厘清本质内涵、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算法设计、健全反馈机制、强化人机互信、完善伦理规约,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晓英  郭婉瑢  黄洛颖  
智能时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智能技术应从基础规律层、环境设备层、创新应用层综合着力,赋能"智能+教师专业发展"。智能时代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几个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内容的新要求、"智能+"专业发展模式设计的新挑战、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应用的新难题。应对"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需要做到:(1)转变教师培训与研修项目的目标、模式与策略,培养教师核心能力;(2)为教师教育者提供设计理论、方法与工具支持,促进专业发展模式创新;(3)提升教师教育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数据素养;(4)深化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挖掘的基础研究,加强智能技术工具的教育内涵,强化智能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规律层的赋能。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变革必将带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转变与范式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成节  南旭光  
作为支撑人类社会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包括产学研合作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形态的创新和变革,这是借由支撑人类社会实现智慧治理的算法和数据这样两大技术基石而实现的。由于产学研合作领域当前存在治理结构僵化、治理方式低效、治理范围狭隘、治理机制碎片等问题,从而也对智能时代产学研合作治理提出了现实挑战。基于此,面向智能时代优化产学研合作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内在特征,从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机制重构、治理格局优化等方面入手,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务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祁建钊  雒淼淼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在线教学的趋势、挑战与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就如何实现在线教学与人工智能的有效深度融合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当下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线教学呈现多技术融合、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趋向系统化以及在线教学正在由浅层走向深层等三方面特点。而人工智能时代下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则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能素养缺失、平台建设、授课软件与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以及教育管理调整等。基于在线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学提升的路径优化可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以深度融合为导向促进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第二,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促进在线技术支持的增强;第三,结合当下需求深化智能技术与在线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与探索。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和   王一岩   杨淑豪  
人工智能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也催生教育评价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将推动教育评价由“经验性评价”向“数字化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诊断性评价”向“反馈性评价”转变。同时,它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技术至上遮蔽教育评价本质、标准缺失误导教育评价方向、算法偏见影响教育评价效度、反馈缺失削弱教育评价价值、人机互信危机阻碍教育评价实施、技术僭越加剧教育评价风险。智能教育评价设计者需要厘清本质内涵、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算法设计、健全反馈机制、强化人机互信、完善伦理规约,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士晶  宋志华  
世赛学校基地是为专门服务我国世赛参赛工作而建设的政校企合作新平台,具有突出的资源驱动性发展特征。随着发展经验的积累和参赛效率的提升,世赛学校基地作为新型政校企合作平台已经从起步建设阶段迈入专业发展阶段,逐步从培养培训精英选手的单一功能向服务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等多元公共功能转型。资源依赖视角下世赛学校基地的转型困境包括:资源重组和规划能力薄弱,缺乏内生性转型动力;资源再生产具有不稳定性,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转型成本较高,缺乏稳健的政策保障。据此,提出新时期世赛学校基地转型路径:多维共建,提升世赛学校基地转型动力;多方共促,强化世赛学校基地转型能力;多策并行,夯实世赛学校基地转型定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