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6)
- 2023(12451)
- 2022(9942)
- 2021(9162)
- 2020(7247)
- 2019(16461)
- 2018(16455)
- 2017(31813)
- 2016(17437)
- 2015(19930)
- 2014(20035)
- 2013(19451)
- 2012(17581)
- 2011(15720)
- 2010(16120)
- 2009(14990)
- 2008(14946)
- 2007(13729)
- 2006(12557)
- 2005(11818)
- 学科
- 济(69587)
- 经济(69480)
- 业(59453)
- 管理(49197)
- 农(46951)
- 企(35431)
- 企业(35431)
- 农业(30971)
- 方法(23338)
- 业经(22363)
- 中国(22074)
- 制(21110)
- 数学(20208)
- 数学方法(20065)
- 财(18253)
- 体(14621)
- 银(13568)
- 银行(13556)
- 地方(13350)
- 贸(13096)
- 贸易(13082)
- 行(13049)
- 易(12762)
- 发(12739)
- 融(12733)
- 金融(12731)
- 理论(11350)
- 学(11285)
- 策(10720)
- 体制(10659)
- 机构
- 学院(247486)
- 大学(242348)
- 济(106432)
- 经济(104083)
- 管理(93957)
- 研究(82980)
- 理学(79477)
- 理学院(78756)
- 管理学(77655)
- 管理学院(77202)
- 中国(67802)
- 农(55926)
- 京(50848)
- 财(50819)
- 科学(45951)
- 农业(42395)
- 所(41141)
- 江(40491)
- 中心(40100)
- 业大(38774)
- 财经(38752)
- 研究所(36215)
- 经(35151)
- 经济学(32197)
- 范(31833)
- 州(31724)
- 北京(31627)
- 师范(31556)
- 经济学院(28902)
- 院(28642)
- 基金
- 项目(157526)
- 科学(124375)
- 研究(123745)
- 基金(112879)
- 家(96566)
- 国家(95632)
- 科学基金(82530)
- 社会(79304)
- 社会科(74734)
- 社会科学(74714)
- 省(62844)
- 基金项目(59244)
- 教育(56916)
- 编号(53800)
- 划(50791)
- 自然(49104)
- 自然科(47949)
- 自然科学(47941)
- 自然科学基金(47121)
- 成果(44406)
- 资助(44367)
- 课题(36223)
- 制(36198)
- 部(35851)
- 发(35072)
- 重点(34965)
- 国家社会(33276)
- 创(33049)
- 性(32348)
- 农(31753)
- 期刊
- 济(129309)
- 经济(129309)
- 研究(76606)
- 中国(60538)
- 农(60074)
- 农业(40311)
- 财(39480)
- 学报(34645)
- 管理(33541)
- 科学(32759)
- 教育(31742)
- 融(31666)
- 金融(31666)
- 大学(28510)
- 学学(26480)
- 业经(26150)
- 技术(24095)
- 财经(19985)
- 业(19895)
- 经济研究(18147)
- 问题(18001)
- 经(17219)
- 农村(15407)
- 村(15407)
- 图书(14679)
- 农业经济(14467)
- 世界(14325)
- 版(13230)
- 经济问题(12271)
- 理论(12251)
共检索到396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小
随着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注日益增多,各地产生很多对接小农户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来提升小农户的现代化水平。但对于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小农户的现代化,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是关键。依据D村小农户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表明,多元化的市场拓展与专业化生产能够促使小农户迭代升级,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倒逼市场交易服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小农户的市场对接。从市场交易服务的供给和运行来看,不仅市场交易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与专业化分工使得小农户市场交易便利和低成本,实现高效市场对接;而且熟面交易与规范服务在乡村产地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最大化地保证交易双方遵循熟人社会的市场道德,公平与诚信,促其市场交易稳定有序。这使得小农户能相对稳定地分享农业发展收益,实现现代化升级。
关键词:
小农户 专业化生产 市场交易服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刘成香 吴小立
专业化生产要求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会增加交易费用、市场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家庭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本文以广东徐闻"蕉贱伤农"事件为例,分析了农户专业化生产的资产专用性及面临的市场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了化解农户专业化生产市场风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专业化生产 资产专用性 市场风险 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锐 范博
近百年以来,就中国反复推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最为成功的一次无疑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这一次改革,使传统小农户实际上重新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并逐渐发展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进而带动了农村经济及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也是在这近百年间,历经千年沧桑而生生不息的小农户经济,却长期被"静止"并被贬斥为没有分工与不需科学技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认定为排斥市场与商品经济,只具生存理性,偏好或立于平均主义追求,导致了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和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曦 王超 廖祖君
本文以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产业集聚—市场范围—横向专业化”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四区县416户鸡农调查问卷,通过建立MLR、Ologit及Probit模型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产业集聚程度、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与市场范围对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市场范围在产业集聚程度对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合理的生产经营技能培训也对农户横向专业化水平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横向专业化 市场范围 产业集聚 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媛红 宋默西
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业均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细小的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对农业政策和措施的多次调整,在小农户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日本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提升农民的素质现代化;推动小农户的机械化与服务化;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加强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引导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等。接下来,分析了日本现代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总结了对我国实现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衔接问题的几点启示:第一,从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小农户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第二,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第三,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第四,加快三产融合,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肖雷 李冬梅 冯莹 张苧文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质上就是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其标准化生产意愿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和效果。基于预期成本收益视角,分析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农业标准化新内涵,构建了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和四川省11个县(市)297个种植业农户的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行为特征因素对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影响较显著,其中标准化种植成本、标准化风险成本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标准化农作物增产比例、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和农户组织化程度则具有显著正向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的农地流转问题,本文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信贷可得性、融资规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金融排斥推高了流动性资本的影子价格,导致农地流转的潜在发生率远低于完全市场下的流转水平,而获得信贷支持能够明显促进农户的农地流转,并且该促进作用在农地流入规模方面更为显著。信贷可得性对农地流转的"净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全部样本而言,信贷支持使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提高了8.53%,流入面积增加了1.09亩;对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而言,信贷支持使其参加农地流转的概率增加了9.11%,流入面积增加了1.15亩。因此,现阶段在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贵如 郑赛哲 王双进
农业家庭生产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形态。然而,小农户面临着“产前-产中-产后”交易的一系列不确定性,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容易遭受机会主义伤害,且交易信息鉴别困难,从而导致交易受损,效率低下。创新小农户合作机制,培育利益共享的小农户合作意识,实现价值共创;推动小农户以“集体”方式进入市场的“横向一体”;构建上下游交易成本内部化的“纵向一体”;引入第三方约束对方履行契约的“三位一体”。通过降低小农户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小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传统小农逐步走向现代小农,充分发挥小农户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小农户 交易效率 合作组织 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本文在阐明农业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约束和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阶段性变化,并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是微观主体方面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二是资源禀赋方面"人多地少水更少"。不过,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性变革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等重要阶段性变化,这些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重视统筹安排好国内农业的供给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现代化 阶段性变化 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余永和 邹新平
2013年5月17—20日,由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省现代中国研究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小农·农户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名专家及该校硕、博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按照小型化、专题化、对话式的新型会议模式,就相关专题展开理性而热烈的研讨。一、小农理论的重新检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艺萍
实现农民增收 ,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组织的变革。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 ,努力提高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比重 ,尽量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帮助农户规避经营上的风险 ,降低农产品的交易费用 ,减少农户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