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92)
- 2023(3433)
- 2022(3139)
- 2021(2930)
- 2020(2640)
- 2019(6142)
- 2018(6055)
- 2017(11142)
- 2016(6640)
- 2015(7139)
- 2014(7225)
- 2013(7023)
- 2012(6583)
- 2011(6083)
- 2010(6107)
- 2009(5679)
- 2008(5347)
- 2007(4497)
- 2006(3891)
- 2005(3362)
- 学科
- 济(29624)
- 经济(29610)
- 方法(17601)
- 数学(16638)
- 数学方法(16296)
- 管理(14230)
- 业(13835)
- 企(10873)
- 企业(10873)
- 学(8919)
- 地方(7249)
- 农(6225)
- 中国(5364)
- 农业(4486)
- 环境(4466)
- 财(4380)
- 业经(4072)
- 地方经济(4051)
- 壤(3875)
- 土壤(3862)
- 贸(3799)
- 贸易(3797)
- 理论(3682)
- 易(3633)
- 和(3449)
- 技术(3292)
- 划(3270)
- 融(3135)
- 金融(3134)
- 生态(3115)
- 机构
- 学院(94050)
- 大学(93966)
- 研究(37436)
- 济(33714)
- 经济(33075)
- 管理(32367)
- 科学(29040)
- 理学(28792)
- 理学院(28367)
- 管理学(27267)
- 管理学院(27123)
- 中国(25719)
- 农(25153)
- 所(22012)
- 业大(21149)
- 京(20944)
- 研究所(20906)
- 农业(20340)
- 中心(15941)
- 院(13766)
- 省(13640)
- 室(13639)
- 江(13467)
- 农业大学(13324)
- 科学院(13214)
- 北京(13096)
- 实验(12890)
- 财(12876)
- 实验室(12348)
- 范(11965)
- 基金
- 项目(73948)
- 科学(56317)
- 基金(53520)
- 家(51953)
- 国家(51664)
- 研究(43748)
- 科学基金(41376)
- 自然(31333)
- 自然科(30609)
- 自然科学(30601)
- 自然科学基金(29976)
- 省(29103)
- 基金项目(28286)
- 划(26454)
- 社会(25876)
- 社会科(24469)
- 社会科学(24463)
- 资助(23450)
- 教育(20330)
- 重点(18282)
- 计划(18113)
- 科技(17152)
- 发(16081)
- 编号(15623)
- 科研(15283)
- 部(15167)
- 创(14832)
- 创新(14004)
- 专项(13207)
- 大学(12265)
共检索到128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雷 崔晓阳 郭亚芬 徐嘉晖
以小兴安岭地区典型人工红松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对红松林下的土壤进行了连续5个月的分层次采样,测量了05 cm、515 cm和1530 cm 3个层次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以及05 cm层土壤中的含水量、pH、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等因素的水平。通过对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并整合土壤中所测量的生物化学因子,以揭示小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下不同形态氮库的大小及有效氮循环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季节性变化规律潜在的驱动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惠 林文树 刘曦 吴金卓
【目的】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5和2020年群落幼树非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和群落幼树的空间结构动态变化,旨在了解群落的演替趋势、不同尺度下幼树分布特征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如何变化,为森林群落动态长期监测研究、维持群落结构、恢复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研究区阔叶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的长期调查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生长情况较好的200 m×200 m的典型阔叶红松林进行研究,计算2010、2015和2020年样地内不同生长阶段乔木物种及数量变化,群落幼树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并且运用O-ring函数分析幼树空间分布和幼树与小树、大树空间关联性。【结果】在3次调查中,乔木物种数保持不变,但个体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15和2020年小树新增个体数均高于转移个体数,但是2020年较高的枯死率逆转了小树的增长趋势,阔叶树的物种数和株数都远远大于针叶树,幼树优势物种组成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尺度的增加,幼树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都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缓,Pielou均匀度指数先明显下降后趋于平缓;另外,在200 m×200 m的空间尺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小树和大树的平均胸径均有增加,2020年幼树的平均胸径显著减少。3次调查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在小尺度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不断增大,种群的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在3次调查中,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关联性类似,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加,相关性减弱,两者变为无相关性,但是在中等尺度上和大尺度上存在部分负相关性;幼树和大树在大多数尺度上呈无相关性或正相关性,但是在小尺度和中等尺度上仍然存在负相关性。【结论】阔叶树在此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改变,幼树物种组成基本保持不变,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主要是由偶见种引起的,偶见种对维持群落生物多样性机制具有重要影响,群落处于稳定变化中。幼树和小树在小尺度竞争较小,相互依赖,而在中等尺度上和大尺度范围内上层林木具有较强的竞争资源能力;幼树和大树整体上竞争较小,在部分尺度上由于形体差异很大,较大的个体可能对较小的个体产生排斥。该群落在10 a间进行的是正向演替,群落空间格局更加稳定和理想,为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惠 林文树 刘曦 吴金卓
【目的】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5和2020年群落幼树非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和群落幼树的空间结构动态变化,旨在了解群落的演替趋势、不同尺度下幼树分布特征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如何变化,为森林群落动态长期监测研究、维持群落结构、恢复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研究区阔叶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的长期调查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生长情况较好的200 m×200 m的典型阔叶红松林进行研究,计算2010、2015和2020年样地内不同生长阶段乔木物种及数量变化,群落幼树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并且运用O-ring函数分析幼树空间分布和幼树与小树、大树空间关联性。【结果】在3次调查中,乔木物种数保持不变,但个体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15和2020年小树新增个体数均高于转移个体数,但是2020年较高的枯死率逆转了小树的增长趋势,阔叶树的物种数和株数都远远大于针叶树,幼树优势物种组成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尺度的增加,幼树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都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缓,Pielou均匀度指数先明显下降后趋于平缓;另外,在200 m×200 m的空间尺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小树和大树的平均胸径均有增加,2020年幼树的平均胸径显著减少。3次调查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在小尺度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不断增大,种群的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在3次调查中,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关联性类似,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加,相关性减弱,两者变为无相关性,但是在中等尺度上和大尺度上存在部分负相关性;幼树和大树在大多数尺度上呈无相关性或正相关性,但是在小尺度和中等尺度上仍然存在负相关性。【结论】阔叶树在此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改变,幼树物种组成基本保持不变,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主要是由偶见种引起的,偶见种对维持群落生物多样性机制具有重要影响,群落处于稳定变化中。幼树和小树在小尺度竞争较小,相互依赖,而在中等尺度上和大尺度范围内上层林木具有较强的竞争资源能力;幼树和大树整体上竞争较小,在部分尺度上由于形体差异很大,较大的个体可能对较小的个体产生排斥。该群落在10 a间进行的是正向演替,群落空间格局更加稳定和理想,为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良军 金光泽 杜文先 王晓春
依托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运用样方法和树木年代学方法,调查了样地中6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内扩展林窗(≥50 m2)特征,分析了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林窗平均密度为7.67个/hm~2,平均产生速率为0.08个/(hm~2·a),干扰频率为0.42%/a,干扰周转期约240年。林窗形成树种主要是红松(50.22%)、臭冷杉(9.78%)、枫桦(7.78%)以及腐烂程度较严重而无法判别的树种(10.44%),死亡方式主要为干基折断(54.9%)。林窗由多种死亡方式共同形成,3种以上形成方式占70.83%。每个林窗形成木平均为9.38株,且腐烂等级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玲 张东来 毛子军
【目的】了解中国小兴安岭阔叶红松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库和各组分的积累及分配特征,准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科学评价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土壤固碳功能和固碳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中生系列、旱生系列、湿生系列)的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矿化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探讨有机碳各组分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析调控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的影响因子。【结果】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演替系列 有机碳 组分 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松岩 刘延坤 沃晓棠 李云红 陈瑶
为阐明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沿海拔梯度分布的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最高,椴树红松林次之(仅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低于云冷杉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云冷杉红松林最低,这种趋势(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同海拔梯度变化一致。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在不同土壤层次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2种活性碳、总有机碳与土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光泽 杨桂燕 马建章 李兰军 徐正刚 赵雪 洪美静
为了探讨人为采摘松果对小兴安岭主要林型红松(Pinus koraiensis)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的影响,选择阔叶红松林以及与阔叶红松林相邻的红松人工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和云冷杉林,各设置10 m×240 m的样带,调查了红松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主要结果如下:①主要林型间红松土壤种子库数量具有明显的差异,阔叶红松林最多,落叶松人工林次之,白桦林最少;②鼠类取食过或被破坏等动物侵害的种子占81.9%~90.4%,完好种子只有在阔叶红松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中发现,分别为4.3%和4.9%;③红松种子主要分布在0~10 cm层中(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红 覃炳醒 孙铭隆 周志强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白桦林和草类--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博奇 牟长城 邢亚娟 韩士杰 姜思领 王庆贵
森林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降雨格局的变化如何响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温带森林(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使用SF-3000土壤气体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雨季不同时期4次强降雨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的组分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协同影响土壤呼吸强度。降雨是影响甚至改变控制土壤呼吸(RS)的关键环境因子,强降雨使土壤含水量激增,并对土壤温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雨季初期强降雨对RS的扰动作用相对较小,雨季中期强降雨可抑制RS,在雨季结束后强降雨可促进RS。2)在雨季不同时期的强降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土壤异...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强降雨 土壤呼吸 云冷杉红松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宋文琦 赵慧颖 朱良军 王晓春
【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应用最广的遥感数据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估算。但其缺点是实测数据时间较短,而基于树轮资料重建NDVI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NDVI时间序列短的问题。【方法】本文研究了小兴安岭南部黑龙江省依兰县丹青河林场内红松、臭冷杉和蒙古栎的树轮宽度数据与NDVI的潜在关系,重建了小兴安岭南部地区过去的NDVI变化。【结果】红松、臭冷杉和蒙古栎树轮指数与当年7月的NDVI显著正相关,3个树种合成的样地年表与7月NDVI的相关性高于单个树种年表。样地年表和7月NDVI对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的响应一致;均与上一年10月至当年3月温度呈正相关,与当年4—7月温度呈负相关,与当年3月降水呈负相关,与4—7月降水呈正相关。因此,基于样地年表与7月NDVI的关系,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二者之间的拟合方程,重建了过去115年的NDVI数据,方程的方差解释量达42. 6%(R2adj=0. 401,F=17. 08,P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归一化植被指数 树木年轮 重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沈微
利用LI8100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小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不同强度择伐后4年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运用Q10模型分析择伐后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择伐后林地Q10值高于未采伐林地,较高强度(60%,71%)的择伐使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具有高的敏感性。这一现象是3个土壤各组分呼吸对土壤温度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枯枝落叶层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差,根呼吸速率和矿质土壤层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
择伐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Q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妍妍 金光泽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揭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CWD的基础特征。结果表明:9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共计有胸径≥2cm的CWD3418株(由于高度腐烂鉴别不出种的CWD有864株,占总个体数的25.3%),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80株.hm-2、15.80m2.hm-2和90.1m3.hm-2;花楷槭和枫桦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和冷杉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的胸高断面积(9.12m2.hm-2)和体积(57.68m3.hm-2)分别达到总体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莹 蔡体久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3)当降雨量>0.5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莹 蔡体久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5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通过变异系数比较可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苗雅杰 殷秀琴
Soil animal communities of Pinus koraiensis broad_leaved mixed forest were studied.The purpose was to discus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nimals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ecosystem geography distribution law of soil animals, soil animals’role and function in ecological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