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
2023(1119)
2022(965)
2021(917)
2020(804)
2019(1778)
2018(1677)
2017(2868)
2016(1847)
2015(1979)
2014(1952)
2013(1909)
2012(1906)
2011(1728)
2010(1682)
2009(1415)
2008(1383)
2007(1180)
2006(992)
2005(853)
作者
(7982)
(6685)
(6599)
(6149)
(4073)
(3448)
(2912)
(2813)
(2496)
(2347)
(2333)
(2319)
(2192)
(2184)
(2146)
(2140)
(2044)
(2017)
(1942)
(1928)
(1910)
(1742)
(1675)
(1658)
(1509)
(1467)
(1464)
(1458)
(1449)
(1436)
学科
(4105)
经济(4097)
(3957)
(2386)
管理(2272)
方法(1938)
数学(1766)
数学方法(1729)
(1597)
(1443)
企业(1443)
生态(1443)
(1389)
森林(1389)
(1352)
环境(1314)
人口(1281)
(1268)
土壤(1266)
中国(1228)
农业(1135)
生态学(1039)
问题(1008)
资源(947)
气候(945)
(917)
贸易(916)
(890)
水产(864)
土地(832)
机构
学院(25933)
大学(25847)
研究(14846)
科学(12940)
(11648)
(9914)
中国(9894)
研究所(9575)
农业(9562)
业大(8448)
(7045)
实验(6899)
(6735)
(6712)
实验室(6643)
经济(6547)
重点(6322)
(6070)
农业大学(6065)
科学院(6028)
管理(5773)
中心(5706)
(5678)
资源(5389)
(5330)
理学(4993)
环境(4972)
理学院(4812)
研究院(4607)
管理学(4577)
基金
项目(22238)
(17185)
国家(17087)
科学(15873)
基金(15417)
科学基金(12296)
自然(10620)
研究(10465)
自然科(10351)
自然科学(10347)
自然科学基金(10148)
(8665)
(8639)
基金项目(8269)
科技(7459)
计划(7214)
资助(6385)
重点(6168)
专项(5793)
(5120)
科研(5027)
(4895)
社会(4828)
社会科(4462)
社会科学(4459)
(4259)
(4259)
创新(4138)
教育(4038)
(4018)
期刊
学报(11712)
(9963)
科学(9253)
大学(7244)
学学(7172)
农业(6647)
(6347)
经济(6347)
中国(5317)
研究(5014)
(4388)
林业(4063)
资源(3681)
业大(3518)
自然(2714)
农业大学(2593)
中国农业(2375)
科技(2306)
(2193)
科技大(1972)
科技大学(1972)
自然科(1766)
自然科学(1766)
农林(1709)
(1709)
(1652)
(1644)
管理(1624)
(1525)
西南(1492)
共检索到35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丹卉  贺红士  李秀珍  周春华  王绪高  陈宏伟  
应用林窗模型LINKAGES分别对小兴安岭原始林不同年龄林分在5种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未来演替动态进行了模拟预测.5种气候变暖情景分别为:OSU、GISS、GFDL、UKMO和CGCM2.不同年龄林分的运行结果均表明:在OSU、GISS情景下,温度升高较平缓,小兴安岭的主要树种分布基本保持现有状态,总生物量有升高趋势;在GFDL、UKMO温度大幅度升高情景下,小兴安岭森林不能适应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存在全部衰退的可能;而CGCM2情景下,红松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红松针阔混交林将逐渐演替为以色木槭和蒙古栎占优势的阔叶混交林.不同年龄林分间比较发现:当增温幅度未超过红松的耐受范围时,过熟林对气候变化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远航  张峰源  刘滨辉  
【目的】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982-2015年森林植被生长开始期(SOS)、生长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共3种物候参数;利用ArcGIS软件,将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数据与植被物候参数逐像元分析,得到物候参数与气象因子偏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植被SOS逐渐提前,植被EOS逐渐推迟,植被LOS逐渐延长的规律。(2)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集中在日序第112.1~128.3天,年际变化在1998年前后出现转折,1998年前呈显著提前趋势(R~2=0.284,P=0.028),1998年后呈不显著推迟趋势(R~2=0.002,P=0.86),导致整个时间段(1982-2015年)变化不显著,变化幅度为每10年提前0.12 d(R~2=0.001,P=0.872);森林植被EOS集中在第277.3~294.8天,年际变化呈现显著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推迟2.33 d(R~2=0.294,P<0.01)。(3)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对当年4月温度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2月温度;植被EOS对当年8月降水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6月温度。【结论】(1)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与水热条件多年平均值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空间规律特征。(2)研究期植被EOS的变化主要受8月降水的变化驱动,8月降水的下降是导致植被EOS显著推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引起2月温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由显著上升转变为不显著下降,引起植被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整个时间段植被SOS变化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伯前  林万众  刘琪璟  于健  
秦岭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太白红杉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已有的研究已经显示树木的生理特征会随着树木年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与树木生长有关的气候信号随时间改变。为探索该区不同年龄太白红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本研究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年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年龄因素对年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太白红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老龄组太白红杉年表较中、低龄组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一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潜在分布情况。【结果】1)MaxEnt模型拟合效果良好,AUC值均大于0.7;2)水曲柳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黄菠萝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紫椴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曲柳适生区面积波动较大;黄菠萝在ssp370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缩减程度最大,其他情况适生区面积趋于平稳;紫椴适生区面积为21 769.87~25 579.46 km2,变化范围小,适生区面积有减小趋势。4种气候变化下3个树种核心区中心海拔升高31~222 m。【结论】为使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可在伊春市大力种植黄菠萝,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北部大力种植紫椴。气候变化对水曲柳影响较大,适生区存在面积小,并且适生区等级降低面积大,建议加大对水曲柳保护力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延晓冬  赵士洞  符淙斌  ShugartH.H  于振良  
建立的林窗模型NEWCOP,被证明适合于模拟小兴安岭天然森林的分布、生长和演替,并可用于跟踪现有森林的生长和演替动态。在GISS2xCO2 和GFDL2xCO2 气候变化情景下对现有林分的模拟实验显示: 小兴安岭森林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 尽管森林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明显不同,但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即蒙古栎等阔叶树在森林中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辉  董希斌  姜帆  
针对择伐后的小兴安岭低质林分,采用LI-8100碳通量自动监测系统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低质林分土壤碳通量进行观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伐强度对土壤碳通量、土壤温度与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区的土壤碳通量高于对照区,随采伐强度的增加土壤碳通量呈现波动性,从采伐强度22%~47%,碳通量逐渐减小,之后趋于平稳,春、夏、秋、冬4个季节土壤碳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低度和中度采伐强度林分条件下;随采伐强度增加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土壤碳通量与距地表10cm处的土壤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土壤碳通量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模型;从标准化回归方程看出,土壤碳通量主要由土壤温度与湿度共同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启超  王晓春  
以丰林自然保护区臭冷杉为样本,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了不同海拔3个臭冷杉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其与该区温度、降水及大尺度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臭冷杉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制约,与降水相关性较弱。3个臭冷杉年表均与当年生长季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3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然   董希斌   张宝山   毛亮亮   刘慧  
【目的】探讨抚育间伐对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同时对细根及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驱动因素进行预测,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奠定基础。【方法】在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设置30 m×30 m的固定样地7块,分别为:A(间伐强度10%)、B(15%)、C(20%)、D(25%)、E(30%)、F(35%),以未间伐样地作为对照样地,记为CK。于2021年7月进行细根及枯落物分解实验,使用Olson衰减模型来表征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模式,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细根及枯落物的分解情况。同时调查并测定林分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指标,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对细根及枯落物养分释放(C释放、N释放、P释放、K释放)进行,确定影响养分释放最主要的因素。【结果】细根分解50%的时间在1.57~2.44 a,分解95%的时间6.8~19.6 a。枯落物分解50%的时间在0.94~1.24 a,分解95%的时间在4.05~4.06 a。枯落物分解速率显著快于细根分解速率。随机森林拟合模型对细根C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7.42%,对细根N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44.71%,对细根P释放的总解释率为79.43%,对细根K释放总方差解释率为73.96%。随机森林拟合模型对枯落物C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0.61%,对枯落物N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3.97%,对枯落物P释放的总解释率为60.21%,对枯落物K总方差解释率为82.98%。枯落物和细根养分释放主要受其初始的化学基质及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碳、氮及碳氮比的驱动。此外,乔木生物量对细根分解有显著的驱动效果;土壤容重及土壤速效钾对枯落物分解有显著的驱动效果。【结论】通过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研究,林内养分循环主要受细根和枯落物本身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书文   金光泽   刘志理  
【目的】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性状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探究不同径级植物枝叶性状间的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及对资源的获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的白桦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径级(小树、中等树、大树)的样树,测定其枝横截面积、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和出叶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枝叶性状在不同径级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预估检验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影响。【结果】随着径级的增加,枝横截面积呈上升趋势,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出叶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径级白桦的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小树和大树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接近1的等速生长关系,而中等树呈接近1.5的异速生长关系;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显著负相关,呈异速生长关系。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相关关系的斜率或截距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在同一群落内,不同径级的白桦枝叶性状存在差异是其自身的一种资源获取策略,且枝叶性状为了获得有效的资源而协同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俊祺  蔡体久  满秀玲  
选择小兴安岭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的林内积雪样品,对其pH值、电导率及SO2-4、NH+4、NO-3、Cl-、K+、Ca2+、Mg2+、Fe、Mn离子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研究,为正确评价温带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人工林中,Fe、Mn、K+、Ca2+、Mg2+、SO2-4、NO-3离子质量浓度均表现为云冷杉人工林较高,说明其保存营养成分的能力较强,不同类型人工林间差异不显著;2)除NH+4以外,冬季郁闭度最小的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中各离子质量浓度普遍较低,说明郁闭度对林内积雪的离子质量浓度有一定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玲  问荣荣  焦玥  刘雪英  张静  刘哲强  顾伟  满子源  张曼胤  
【目的】研究昆虫多样性对不同林型的生态响应,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9月,每15天1次,采用扫网法并结合震落法和观察法对云杉人工林(YR)、白桦天然次生林(B)、红松人工林(HR)、椴树红松林(DY)、云杉红松林(YY)和枫桦红松林(FY)6种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昆虫群落结构分析、多样性特征指数及时间动态分析、稳定性分析、主分量分析、群落相似性分析等系统研究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动态。【结果】共采集昆虫标本4 599号,隶属9目67科188种;各林型昆虫群落均以膜翅目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晓慧  王贵英  熊传喜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一龄和二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肝胰脏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对两个年龄组个体的上述消化酶活性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测得一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二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中肠>前肠>后肠>肝胰脏;两个年龄组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为肝胰脏>中肠>后肠>前肠;两个年龄组消化道中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为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总体来看,一龄鱼消化酶活性大于二龄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而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二龄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要适当减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仁华  
分别于 1 982、1 989和 1 991年 3次开展了老龄杉木无性系和杉木优良无性系互作为父母本的析因交配试验 ,共获得了 5 8个交配组合 ,利用 3片子代测定林历年的调查资料 ,进行了方差分析、数量遗传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利用老龄杉木无性系作交配亲本时最好以杉木优良无性系作母本、老龄杉木无性系作为父本 ;选出建 3 6、王台老龄杉木、闽清 1老龄杉木和尤溪老龄杉木无性系 4个优良的杉木交配母本 ,建 3 6、三 67和闽清 1老龄杉木无性系 3个优良的杉木交配父本 ;通过综合分析、评价 ,从参试的 5 8个交配组合中选出各年都表现好的三 5 4×闽 1、王台×三 66、闽 1...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玉芝,周云,郑真真  
文章利用黑龙江、山东等六省农村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老年人与家庭中年轻成员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不同看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养老保障、保险制度已有较强的需求;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已显多元化;家庭养老仍有较好的基础;代际之间已经存在养老认识上的差异,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依靠自己、配偶的力量养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光耀  卢镜明  杨玉盛  杨伦增  
不同年龄杉木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探讨林光耀,卢镜明,杨玉盛,杨伦增闽北是福建最大河流,干流长577km,流经32个县(市),流域面积6.1万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年径流量达552.9亿m2,是我省水利交通之命脉。近年来,随着造林速度的加快,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