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2)
- 2023(5766)
- 2022(4775)
- 2021(4308)
- 2020(3631)
- 2019(7944)
- 2018(7583)
- 2017(14553)
- 2016(8001)
- 2015(8192)
- 2014(7778)
- 2013(7602)
- 2012(6872)
- 2011(6041)
- 2010(5799)
- 2009(5252)
- 2008(5008)
- 2007(4249)
- 2006(3563)
- 2005(3028)
- 学科
- 济(31399)
- 经济(31369)
- 业(23383)
- 管理(22200)
- 企(18614)
- 企业(18614)
- 方法(15283)
- 数学(13994)
- 数学方法(13913)
- 财(9292)
- 农(8835)
- 中国(7756)
- 贸(7597)
- 贸易(7596)
- 易(7425)
- 学(7323)
- 业经(6979)
- 产业(6532)
- 制(6274)
- 农业(6023)
- 务(5982)
- 财务(5981)
- 财务管理(5973)
- 企业财务(5754)
- 结构(5752)
- 地方(5431)
- 技术(5214)
- 环境(4942)
- 体(4761)
- 银(4760)
- 机构
- 大学(111832)
- 学院(111127)
- 济(47309)
- 经济(46657)
- 管理(42799)
- 研究(39123)
- 理学(38683)
- 理学院(38227)
- 管理学(37545)
- 管理学院(37360)
- 中国(28105)
- 农(27691)
- 科学(26949)
- 业大(22928)
- 京(22614)
- 农业(22266)
- 所(20681)
- 研究所(19530)
- 财(19262)
- 中心(17243)
- 财经(16396)
- 农业大学(15264)
- 江(15238)
- 经济学(15160)
- 经(15133)
- 院(14339)
- 经济学院(13996)
- 北京(13456)
- 经济管理(12671)
- 财经大学(12442)
- 基金
- 项目(85247)
- 科学(66948)
- 基金(64266)
- 家(59688)
- 国家(59219)
- 研究(53571)
- 科学基金(49926)
- 社会(36599)
- 基金项目(34958)
- 社会科(34934)
- 社会科学(34923)
- 自然(34760)
- 自然科(34019)
- 自然科学(34005)
- 自然科学基金(33465)
- 省(33263)
- 划(28541)
- 资助(25233)
- 教育(23791)
- 重点(19725)
- 部(18415)
- 编号(18404)
- 计划(18298)
- 创(18283)
- 发(18050)
- 科研(17296)
- 创新(17212)
- 业(16515)
- 科技(16500)
- 国家社会(16081)
共检索到145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郭子武
竹丛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竹子的生长环境。通过丛初植立竹数、立竹空间分布和丛立竹数等对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秆形变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竹畸形秆率随丛初植立竹数和栽植后年份的增加而降低,丛初植立竹数以2~3株为宜;出笋后的丛立竹数与竹丛外围、内围新竹数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新竹畸形率呈负相关;竹丛畸形秆新竹数随丛立竹数(出笋前)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丛立竹数与新竹畸形率呈负相关,人工栽培的丛立竹数应控制于4~6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郭子武
The influence of cultivation measures,such as adjustment of bamboo strand structure,sun bathing of the bamboo shots and top-pruning on shoot,on culm morphology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individual numbers per clump was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malformation rate of culm...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汤定钦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关键词:
植物学 小佛肚竹 出笋期 幼竹 高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阳东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邵武市和江西省宜丰县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干扰对材用毛竹秆形生长和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的秆形结构变异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基本相似的纯林中 ,材用毛竹秆形生长表现为 :集约经营优于一般经营 ,一般经营优于粗放经营。在中心分布区 ,不论立地条件是否相同 ,多年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竹秆不仅尖削度小 ,枝下高长 ,壁厚 ,而且全杆高度比一般经营的平均约高出 5% ,比处于粗放经营的高出达 12 % ;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平均秆鲜质量可达 31.37kg,而一般和粗放经营状态下分别仅为 2 8.4 6kg和 2 3.33kg。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秆高随胸径的基本变化规...
关键词:
材用毛竹 秆形结构 人工经营强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林毓银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inocul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l organism and bionomics of the wilt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species was identified as Nectr...
关键词:
佛肚竹 枯萎病 鲜红丛赤壳菌 半裸镰刀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昭勇 王慷林 李莲芳 姚刚
以当年生埋节苗为试验材料,截秆、施肥量和竹种为因素,采用L(921×33)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与实施。结果表明:截秆是影响新竹分蘖、地径和高生长的主导因素,截秆极显著地影响新竹的分蘖数量,显著地影响新竹地径和株高生长;施肥对新竹高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竹种显著地影响新竹分蘖数量及其地径生长;促进新竹分蘖及其地径和高生长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2B1C3,其新竹分蘖数量、新竹平均地径和株高分别为3.8株.丛-1、2.5 cm和3.8 m。因此,截秆和施肥是试验竹种埋节苗扩繁及优质壮苗培育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
竹 截秆 施肥 竹种 新竹分蘖和生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圆 刘向敏 周明兵 汤定钦
生氰糖苷是由氰醇衍生物的羟基和D-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苷,已在2 000多种植物中发现,分属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130个家族。生氰糖苷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在于阻止食草动物和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幼笋中克隆到CYP79家族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BvCYP79。BvCYP79共有1 913个碱基对,翻译起始点为193碱基处,终止子位于1 752 bp,包含1个1 559 bp的完整编码区,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19个氨基酸。具有PERF和SFSTGRRGCIA保守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文会 顾小平 岳晋军 吴晓丽 朱如云 林开搜
调查了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秆形状况,包括秆高、鲜秆质量、尖削度、竹壁厚和节间长等一系列指标。以毛竹为参比竹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拟合曲线,结果发现:相同胸径下,大木竹的全高大于毛竹;尖削度较毛竹略小;壁厚随竹秆高度增大而减小的速率比毛竹快;拟合大木竹鲜秆质量-胸径的幂函数方程为:M=0.232 7(DBH)2.189 9, 与毛竹相比,同样胸径的大木竹鲜秆质量比毛竹大;大木竹的节间长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呈二次曲线,在胸径为4 -11 cm范围内,节位数10-15处的节间长度最大,可达50-65 cm。
关键词:
大木竹 秆形 尖削度 壁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梁一池 邱尔发 范辉华 邹跃国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 8省 16个种源的母竹 ,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 5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 ,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 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 ,结果表明 ,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关键词:
毛竹种源 趋势面分析 新竹生长 地理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文燕 周道三 马乃训 叶长青 曹德友 张华明
在福建省邵武市对椽竹、孝顺竹、坭竹等几种造纸用丛生竹进行秆节育苗试验表明,用平埋方法育苗显著优于斜埋和直插,竹蔸平埋效果更佳;不同竹种秆节育苗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的秆节育苗成活率在不同竹种间表现不同;不同育苗时间(3月或5月)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竹秆不同粗细、不同部位、单节段或双节段育苗对比试验,结果以细秆(胸径2.5cm)、上部节段、双节段育苗成活率较粗秆(胸径4.6cm)、下部节段、单节段的为高。椽竹秆节径用不同激素处理后,处理间成苗率差异显著,以2,4-D20mg/kg处理5h和硼酸20mg/kg处理24h的效果最佳。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张文燕周道三马乃训叶长青曹德友张...
关键词:
丛生竹,秆节育苗,成活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英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娄明华 赵明水
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益权 顾小平 吴晓丽 郑仁红 朱维双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实 杨正勇 周晓剑 陈新义 杨杰芳 贺磊 黄慧
【目的】研究竹龄及竹秆纵向部位对簕竹Bambusa blumeana材性及纤维性能的影响,为簕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范式洗涤法、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碱煮法对竹龄(1、2、3、4 a)和竹秆纵向部位(基部、中部、梢部)的簕竹密度、纤维形态、化学组分、力学性能、纤维束拉伸性能进行性能分析。【结果】随竹龄的增长,簕竹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木质素质量分数、拉伸强度、顺纹抗剪强度随之增大,纤维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竹龄为2、3、4 a的簕竹,其竹秆不同纵向部位的平均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簕竹的纤维形态受竹秆纵向部位的影响较为明显。簕竹竹秆纵向部位基部至梢部,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木质素质量分数、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及纤维束拉伸强度和模量均增大,纤维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竹龄和竹秆纵向部位对半纤维质量分数、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簕竹纤维性能优良,在纤维化开发利用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簕竹不同竹龄及竹秆纵向部位性能差异显著,其中竹龄为3和4 a的簕材可作为加工开发的优先选取材料。图5表3参40
关键词:
簕竹 竹龄 纵向部位 力学性能 纤维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强 官凤英 辉朝茂 刘蔚漪 邹学明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_4~((7+120))(0.457)、T_8~((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8~((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较,巨龙竹择伐留竹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宜控制在25株/丛和120 kg/丛,利于新竹生长和生产力提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汤孟平
【目的】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结果】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
关键词:
毛竹 秆形结构 分布规律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