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2)
2023(6837)
2022(5397)
2021(4879)
2020(4297)
2019(9508)
2018(9407)
2017(18108)
2016(9784)
2015(10953)
2014(10823)
2013(10989)
2012(9639)
2011(8127)
2010(8494)
2009(8399)
2008(8963)
2007(8444)
2006(7637)
2005(7279)
作者
(27047)
(22441)
(22358)
(20850)
(14676)
(10424)
(10113)
(8631)
(8351)
(8264)
(7590)
(7568)
(7556)
(7059)
(6930)
(6771)
(6654)
(6508)
(6506)
(6460)
(5531)
(5496)
(5476)
(5345)
(5185)
(5138)
(4907)
(4834)
(4444)
(4359)
学科
(73422)
(71798)
企业(71798)
管理(58900)
(44815)
经济(44756)
业经(24008)
(22769)
(19890)
财务(19869)
财务管理(19848)
方法(19350)
企业财务(18824)
(17214)
技术(14427)
农业(13401)
(13017)
(12722)
(12488)
经营(12176)
企业经济(12122)
数学(11743)
数学方法(11713)
(10696)
理论(10520)
技术管理(9935)
决策(9891)
(9666)
计划(9327)
体制(8903)
机构
学院(143839)
大学(135766)
管理(67592)
(62514)
经济(61297)
理学(55789)
理学院(55378)
管理学(55077)
管理学院(54766)
中国(36677)
研究(36471)
(33379)
(28229)
财经(24971)
(24653)
(22552)
(22437)
商学(20273)
商学院(20087)
(19405)
科学(19107)
中心(18817)
财经大学(18101)
业大(17981)
经济管理(17773)
(17567)
北京(17473)
农业(17227)
经济学(17183)
公司(15514)
基金
项目(83679)
科学(68172)
研究(64824)
基金(61731)
(50947)
国家(50376)
科学基金(46816)
社会(42589)
社会科(40483)
社会科学(40470)
(34644)
基金项目(32953)
自然(29818)
自然科(29172)
自然科学(29167)
自然科学基金(28752)
教育(28445)
(27084)
编号(26301)
(26290)
资助(24499)
(21561)
成果(19606)
创新(19028)
(18623)
(18310)
重点(17606)
(17580)
国家社会(17184)
课题(17032)
期刊
(79546)
经济(79546)
研究(41552)
管理(33840)
(33170)
中国(29360)
(21574)
(18014)
金融(18014)
技术(16129)
科学(15983)
业经(15592)
农业(14639)
财经(13221)
学报(12923)
财会(12113)
(12050)
(11467)
大学(11246)
经济研究(10943)
学学(10841)
技术经济(10690)
会计(10428)
现代(9468)
问题(9408)
教育(8932)
通讯(8409)
会通(8389)
商业(8295)
经济管理(8214)
共检索到230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春雨   王一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琦  罗炜  谷仕平  
本文以2006—2010年有公司债务主体评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评级保持不变的公司来说,信用评级提升的公司在评级调整前一年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然而企业的股权性质会影响这种关系。当评级对象是国有企业时,评级机构会放松对其盈利质量的要求,减弱了评级调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我们还发现外部融资需求会加强评级调整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面对评级机构的要求,企业事前也会相应调整其盈余管理行为。当企业评级中带有"+"或"-"符号时,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减少当年向上的盈余管理。总的来说,信用评级调整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伟  王业球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但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融资困境,若能建立一套适用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缓解其融资困境。因此我们致力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技术路线的优化,通过选用一种小样本学习理论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形成较为先进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并与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笑腾  苑清民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用大企业的标准来评价中小企业信用级别的缺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明  
随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创新其应用手段是实现这一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群体特点,对开展信用评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有关建议,并为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相关操作办法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樊锰  汪媛雏  张竹海  仇新卫  
我国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信用评估方法目前处在比率分析阶段,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级参照大企业标准。本文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入手,以AHP分析法为核心,构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期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贺朝晖  
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草林  
融资难已成为现阶段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目前,商业银现行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被低估,从信用级别的角度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本文拟从研究中小企业的特点着手,构建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问题,从信用评级的角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袁吉伟  
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社会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融资难逐步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成长的重要因素。除了股权融资难、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规
[期刊] 征信  [作者] 贺朝晖  
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杰群  
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证明,科学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AHP分析法为基础,构建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重点对履约能力和成长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考核。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朝晖  
本文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从而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计策  
目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面临主管部门不明确、企业认识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制度性安排缺乏、评级权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建立健全法规和制度,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外部信用评级的公信力,分层推进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贺朝晖  
本文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育辉  吴世农  魏志华  
本文借鉴Demerjian等(2012)的方法度量管理层能力,并以2010-2014年进行信用评级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探讨管理层能力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关系,以及信息披露质量如何影响评级机构对管理层能力的判断。研究发现:(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随着管理层能力的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也会越高,表明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中确实考虑了管理层能力的高低。(2)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会影响评级机构对管理层能力的判断。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评级机构就越容易以此评判管理层的真实能力,并将其在信用评级中体现出来。(3)管理层能力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关系,并非由于低声誉评级机构为迎合发债企业需求、扩大市场份额而有意降低评级质量造成,而是由于高声誉评级机构确实能够更好地判别和度量管理层能力所致。本文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信用评级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引导和规范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