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9)
2023(12788)
2022(10632)
2021(9995)
2020(8483)
2019(18606)
2018(18533)
2017(34588)
2016(18986)
2015(21076)
2014(20624)
2013(20139)
2012(18361)
2011(16413)
2010(16761)
2009(15935)
2008(15774)
2007(14539)
2006(12900)
2005(11542)
作者
(51497)
(44203)
(43161)
(41111)
(27279)
(20776)
(19351)
(16859)
(16495)
(15504)
(14953)
(14554)
(14040)
(13897)
(13817)
(13043)
(12691)
(12633)
(12464)
(12404)
(10953)
(10766)
(10396)
(10287)
(9857)
(9848)
(9694)
(9556)
(8773)
(8707)
学科
(70004)
(69417)
经济(69305)
管理(63557)
(49576)
企业(49576)
(46793)
(31340)
农业(30928)
业经(22413)
(22402)
方法(22137)
中国(21730)
技术(19288)
数学(18380)
数学方法(18165)
(17091)
(15822)
财务(15788)
财务管理(15740)
(15088)
企业财务(15002)
地方(14923)
财政(14372)
(13930)
(13858)
银行(13833)
(13157)
技术管理(13046)
体制(12572)
机构
学院(258437)
大学(253376)
(106377)
经济(104136)
管理(100195)
研究(86951)
理学(85782)
理学院(84910)
管理学(83622)
管理学院(83140)
中国(69993)
(59620)
(57868)
(53168)
科学(51358)
农业(45506)
(43602)
业大(42928)
(42501)
中心(41466)
财经(41274)
研究所(38565)
(37282)
北京(32566)
(32240)
(31914)
师范(31574)
(31441)
(31161)
经济学(31084)
基金
项目(170298)
科学(135280)
研究(129778)
基金(122498)
(106156)
国家(105116)
科学基金(90771)
社会(83490)
社会科(78761)
社会科学(78740)
(69466)
基金项目(65034)
教育(58418)
(56366)
自然(56016)
自然科(54693)
自然科学(54677)
自然科学基金(53738)
编号(53604)
资助(47258)
成果(43816)
(40813)
(38301)
重点(38171)
(38079)
课题(37422)
创新(37309)
(37198)
国家社会(34660)
(33877)
期刊
(128707)
经济(128707)
研究(78841)
中国(67281)
(62542)
(49958)
农业(41777)
学报(39444)
科学(37737)
管理(37032)
大学(31487)
教育(30235)
学学(29935)
(28069)
金融(28069)
业经(26131)
技术(22783)
财经(20933)
(20608)
经济研究(18094)
(17915)
问题(17163)
农村(15010)
(15010)
(14930)
科技(14417)
农业经济(14326)
世界(13165)
技术经济(12897)
会计(12619)
共检索到410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永红  
创新不创新,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利益问题──题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今年 2月 19日至 20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土地利用司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在江苏省苏州市联合召开了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出席座谈会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是一个袖珍型的座谈会,参加讨论的只有十来人,但讨论的问题比较重要,也比较深入。话题从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切入,实际上就土地财产权的制度创新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参加座谈的人士,都有多年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经历,对讨论的问题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 9篇文章,是根据与会者讨论发言整理成的,相信能给读者以不同的启发,并激起读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兴趣。   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山  
1.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根本解决土地产权不明晰和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赋予农民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是保护其土地财产和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条件。首先,必须重新界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必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佳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要素,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就四川成都、广东顺德以及重庆市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现状和机制进行分析并提炼创新点,以期对我国大范围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创新提供启示和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城镇化是我国今后最大的内需,如何使2亿多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则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能不能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以及如何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这首先要弄清楚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农民的财产权以及如何才能行使完整的财产权。本文认为,目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权属性,但权能不完整、具有脆弱性。让农民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的根本是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破除农民获取土地财产收益的行政权障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流转起来并通过产权整合实现增值,同时要加强户籍、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玉波  
研究目的:以制度创新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路径、动力所在及关键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应该重点放在对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和完善上;以土地承包制度的改善为基本切入点;以增强集体土地的要素作用、促进集体土地产权流动为基本目的;其关键点在于区分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金明  陈利根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利的内容和结构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分析综合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应从农民主体性视角并在财产法框架下考量其多重权利属性;(2)传统农民土地权利物权体系不能涵盖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丰富内容;(3)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对农民在农村土地上的财产利益进行科学的类型化,应包括土地上的归属利益、使用利益、流转利益和未来权益等财产利益;(4)农民主体不同性质的身份决定了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属性。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密切联系又独立平等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农民集体身份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包括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李冠   王雪琪   陈阳  
研究目的:基于城乡居民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与社会边界的特征分析,揭示现阶段农村集体成员权和土地财产权分离和联系的制度逻辑,为类型化构造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社科法学与概念法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现阶段乡村封闭的社会边界和开放的经济边界是形成农村集体成员权与土地财产权分离与联系的深层原因。(2)从权利分离来看,此两种权利是法律性质迥然不同的权利,农村集体成员权是团体法上的权利,包括共益权和自益权两部分,土地财产权是个体法上的权利,包括基于身份分配取得的社会保障导向的土地权利和基于价格机制取得的财产经营导向的土地权利。(3)从权利联系来看,此两种权利有着密切的法理联系,农村集体成员权中的共益权和自益权分别与土地财产权中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含身份的用益物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论:农村集体成员权与土地财产权之间存在分离与联系的制度逻辑,可以采用“一般法+特别法”的立法技术进行体系化构造,在《民法典》中构造农村集体成员权和土地财产权的基础法律概念和土地权利关系的一般框架,在《土地管理法》等单行法中规定具体类型土地权利的权利义务、行使规则和救济规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瑞  
随着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从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出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形成了"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三权分置"的制度体系,既创新了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制度安排,又避免了农地改革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两级分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因此得以"再次创新"。这种新型农地产权制度体系既坚持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促进了农地承包权的稳定,更活化了我国农地经营权,从而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三农"发展需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兰世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制度的重要性高于全社会的任何制度。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合理的土地制度设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土地资源有限,人地关系紧张。如何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高效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成为我国土地制度和流转机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长林  高洁  
征地过程中农民集体土地产权的残缺表面上看是现行的土地管理法造成的,根源则在宪法第十条。而宪法第十条与第十二条之间存在严重的法理冲突。消除冲突的关键在于,必须从平等保护的立宪本源出发,确保农民集体土地作为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宪法第十条的相关条款和整个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冰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成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高昂 ,构成了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共同障碍 ;其产权制度的显著差异产生对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不同激励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状况的强烈反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青贵  
集体土地所有权至今并未在法律上得到直接表述,但作为一类所有权却早已为公众所认同。集体土地所有权独立性源自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是私法的财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同样负担了维护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社会义务"。集体土地所有权"社会义务"的有效履行,应当以主体自治和法律规制的协调为基本路径,形成制度激励与法律监管协同的制度"合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