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4)
- 2023(6062)
- 2022(5108)
- 2021(5099)
- 2020(4122)
- 2019(9777)
- 2018(9591)
- 2017(17549)
- 2016(9301)
- 2015(10976)
- 2014(10443)
- 2013(10442)
- 2012(9843)
- 2011(9157)
- 2010(8757)
- 2009(7828)
- 2008(7487)
- 2007(6184)
- 2006(5465)
- 2005(5003)
- 学科
- 济(40232)
- 经济(40188)
- 管理(20013)
- 业(17660)
- 方法(16482)
- 数学(15055)
- 数学方法(14967)
- 中国(14707)
- 企(12294)
- 企业(12294)
- 农(11046)
- 贸(10235)
- 贸易(10227)
- 易(10022)
- 地方(8076)
- 学(7511)
- 财(7402)
- 农业(7218)
- 业经(7065)
- 制(6812)
- 环境(6660)
- 和(6403)
- 教育(5930)
- 关系(5797)
- 银(5712)
- 银行(5711)
- 出(5681)
- 发(5595)
- 行(5577)
- 融(5565)
- 机构
- 大学(130638)
- 学院(126527)
- 济(59490)
- 经济(58566)
- 研究(50007)
- 管理(44705)
- 中国(39388)
- 理学(38215)
- 理学院(37677)
- 管理学(37184)
- 管理学院(36917)
- 京(29441)
- 科学(27914)
- 财(25318)
- 所(24216)
- 研究所(22143)
- 中心(22022)
- 财经(20560)
- 经济学(20056)
- 北京(19141)
- 范(19140)
- 师范(19044)
- 经(19033)
- 农(18192)
- 院(18107)
- 经济学院(18051)
- 江(17346)
- 师范大学(15905)
- 业大(15756)
- 科学院(15493)
- 基金
- 项目(85124)
- 科学(67726)
- 研究(65421)
- 基金(63729)
- 家(55585)
- 国家(55141)
- 科学基金(46512)
- 社会(43498)
- 社会科(41204)
- 社会科学(41198)
- 基金项目(33423)
- 教育(29625)
- 省(29255)
- 自然(27697)
- 自然科(27036)
- 自然科学(27026)
- 自然科学基金(26579)
- 划(26132)
- 资助(25949)
- 编号(25553)
- 成果(21597)
- 部(20622)
- 中国(20162)
- 国家社会(19333)
- 重点(19279)
- 发(19005)
- 教育部(17990)
- 课题(17851)
- 创(17360)
- 大学(16999)
共检索到197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蒋永福
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思想的价值取向是功能主义而非认知主义。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活动一直贯穿一根"红线",就是以尊经重教为表现手段,以成为"为治之具"为旨归。文献分类活动中尊经重教的表现包括:以经为首,明道为要;经史子集的差序格局化;以义归类而非学科分类;会通理解,不求精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思想,对进一步挖掘古代图书馆和目录学思想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献分类 思想评述 中国古代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亚
在中国古代,颜色充当了一种文献分类的非常规手段。自先秦至清代,以颜色分类文献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官方文书制作、图书出版领域、文献收藏领域、套色印刷领域。颜色在文献分类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书"的区分、对"人"的区分、对"意"的象征;文献分类的层次包括基于文献单元的分类和基于知识单元的分类。古人以颜色分类文献,受到五色观与正色观念、等级秩序和礼仪制度、天人合一等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对图书排架、政治生活、语言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文献事业与社会大环境的交互作用。参考文献54。
关键词:
古典文献 文献分类 文化史 颜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关伟
尊师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史上的光辉夺目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尊师重教传统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现。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我国古代尊师思想,剔除其中的封建性糟粕,取其民主性、真理性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尊师重教、尊师重学的优良传统,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骥翔
我们将焦点文献定义为:是在以它为基础而组成的类别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那个文献。虽然至今尚未有人提出过焦点文献的概念,但我们坚信:焦点文献确实存在于古代书目分类者的主观心理,并相应地影响着古代书目分类形态。《七略》“总别群书”为38种,其中的“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等8个类别直接使用了具体文献的名称。难怪早年姚名达先生说《七略》的《六艺略》是“以古书对象分”。此外,《七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寿芝 傅荣贤
文献是古代目录系统的基本结构本位 ,凝聚着目录的基本特征。只有从古代文献的特征、以及不同目录学家对文献的不同态度出发 ,才能对中国古代目录学做出具有解释力的说明
关键词:
文献 中国古代目录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烟朦 孙显斌
文章基于甄选的《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选目,梳理1921年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早期英译文献。根据爬梳到的36种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55部英译文献,相关英译肇始于1736年,翻译重心呈现出从注重科学性到人文性,再到科学性的回归,又表征为版本考究不足、传教士译者主导、在中国与英国及其殖民地集中出版的特征。这些英译文献助推了欧洲近代科学和社会变革、东学西渐和英美汉学的发展,为李约瑟及其之后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提供了知识参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岐三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大国。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有绚丽珍贵的文化遗产。直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利用、总结和发扬。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经营管理科学体系,实现中国经营管理现代化。这就要从我国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东
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御前讲席非常特别,"君""师"同席,"治统"与"道统"直接冲突,因此经筵中为帝王讲课的经筵官是坐讲还是立讲,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两宋时期,争论异常激烈。坐讲论者主张"尊师重道"。立讲论者强调"君尊臣卑"。历代帝王对此多采用折中态度,既得到了崇儒重道的名声,又得到了尊君卑臣的实惠。
关键词:
经筵 立讲 坐讲 师道尊严 君尊臣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本文拟通过价值观的透视,来窥探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主要特质,并分析其贡献与局限。一、重世俗而轻神性重世俗而轻神性是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第一个重要特质,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处即表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国强 孟祥凤
中国古代创造的系统化文献保护方法和材料,对古代文献的保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存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足以证明古代的文献保护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为现存古代文献保护提供借鉴。结合古代文献中文献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有关记载,讨论古代文献收藏中文献保护理念及水火、灰尘、虫鼠、潮霉、破损等防治方法的现实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晓燕 王军
中国古代的图书文献一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以期起到更好的社会作用。本文分析了甲骨文献、青铜文献、石刻及简帛文献等对书法艺术美的追求和展现
关键词:
中国,古代,图书文献,书法艺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明杰 周亚
从知识组织的视角,对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进行考察。将之比照于基于"编述"和"抄纂"的古代文献组织结构,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把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划分为基于自然及社会名物、基于文献单元、基于知识单元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知识组织方法、知识组织成果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对于揭示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文献编纂 知识组织 图书馆学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孟祥凤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外部条件保护为主的发展过程;二是地域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因地制宜;三是保护观念特征,即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关键词:
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文献保护方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旗平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家庭理财的蓬勃发展,但是现代家庭理财理论并没有与时俱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理财理论需要对中国古代家庭理财进行深入的剖析。回顾从春秋时期以来中国家庭理财的产生和发展,从生财、聚财和用财三方面总结中国古代前人对家庭理财的思想观点,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理财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代 家庭理财 生财 聚财 用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