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3)
2023(5509)
2022(4502)
2021(4151)
2020(3486)
2019(7595)
2018(7253)
2017(13755)
2016(6876)
2015(7740)
2014(7490)
2013(7391)
2012(6514)
2011(5645)
2010(5491)
2009(4890)
2008(4605)
2007(3989)
2006(3410)
2005(2987)
作者
(18823)
(15995)
(15930)
(14946)
(10088)
(7412)
(7349)
(6295)
(5928)
(5596)
(5394)
(5392)
(4969)
(4872)
(4838)
(4805)
(4723)
(4689)
(4663)
(4580)
(3850)
(3825)
(3741)
(3535)
(3508)
(3468)
(3410)
(3389)
(3122)
(3088)
学科
(28535)
(27171)
经济(27154)
(25536)
企业(25536)
管理(25504)
技术(12992)
方法(12584)
数学(10560)
数学方法(10453)
(8107)
技术管理(7755)
中国(7027)
(6938)
业经(6896)
(6838)
贸易(6837)
(6833)
(6726)
(5697)
(5106)
体制(5087)
财务(5082)
财务管理(5076)
理论(5055)
农业(4893)
企业财务(4852)
(4409)
(4235)
金融(4235)
机构
学院(98384)
大学(97652)
(42737)
经济(42003)
管理(41374)
理学(36481)
理学院(36162)
管理学(35720)
管理学院(35532)
研究(30328)
中国(22133)
(19356)
(18255)
科学(17394)
财经(15122)
中心(14536)
(14148)
(14043)
业大(13606)
(13547)
(13488)
经济学(13249)
研究所(12883)
经济学院(12150)
(12074)
师范(11935)
商学(11860)
北京(11814)
商学院(11749)
技术(11624)
基金
项目(71020)
科学(57778)
研究(53449)
基金(52638)
(45881)
国家(45537)
科学基金(40085)
社会(35453)
社会科(33888)
社会科学(33881)
基金项目(27954)
(27658)
自然(25238)
教育(24858)
自然科(24761)
自然科学(24757)
自然科学基金(24329)
(23249)
编号(21007)
资助(20221)
(16987)
(16333)
重点(16020)
创新(15829)
成果(15674)
国家社会(15389)
(15161)
教育部(14548)
(14341)
人文(14326)
期刊
(43207)
经济(43207)
研究(27660)
中国(18853)
管理(16320)
(14238)
科学(13501)
学报(13282)
技术(11786)
(11574)
教育(11573)
大学(10668)
学学(10055)
农业(8404)
经济研究(7879)
业经(7335)
财经(7281)
(7238)
金融(7238)
技术经济(6895)
科技(6617)
(6421)
问题(5481)
(5466)
(5285)
论坛(5285)
国际(5071)
(4999)
商业(4959)
世界(4607)
共检索到138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先明  苏志文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寻求型并购发展迅猛,而现有的理论对这一问题缺乏逻辑一致的解释。本文从动态能力视角整合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和后发企业国际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对这一现象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本文选取7个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中规范的译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发掘出"并购企业初始技术能力"、"关键技术缺口"、"有价值的创造性资产"、"技术融合"和"技术追赶"五个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构建了以跨国并购为杠杆的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模型。我们发现,后发企业技术寻求型海外并购是一个精心设计、带有冒险特征的能力更新过程,通过海外并购,一些企业不仅跨越了技术创新的鸿沟,实现了技术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锐  吴先明  
本文聚焦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引入动态能力视角对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构建了一个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为自变量,研发强度为调节变量,资产规模、行业集中度、并购资产类型和并购经验为控制变量的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三个变量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研发强度对于转换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说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转换能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资产类型、并购经验也对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锐  吴先明  
本文聚焦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引入动态能力视角对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构建了一个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为自变量,研发强度为调节变量,资产规模、行业集中度、并购资产类型和并购经验为控制变量的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三个变量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研发强度对于转换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说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转换能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资产类型、并购经验也对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明霞  
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问题。现有的研究发现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较多,但是针对每一种因素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关系,学者们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本文从动态过程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并购交易前、并购交易中、并购交易后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阐述了每一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并提出了一个动态过程的整合框架,认为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动态的关联关系,共同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红娟  
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坚持把"走出去"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最核心的内容、最重要的标志来抓。2009年大连市出台《推进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工作方案》,鼓励企业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精细化工、船舶配套、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以提高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捷  易先忠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导方式,但相关研究却很滞后,并且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学科,因此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很有必要。本文总结了跨国并购作为进入方式、动态学习过程、价值创造策略和跨国并购作为私有化方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根据研究现状,指出了几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雪  
本章文以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和技术溢出效应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定量研究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并从中国高技术产业2003~007年的面板数据发现:由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它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两面性。从跨国并购到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以研发投入衡量吸收能力,运用文章关于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关系的六个假设命题,将跨国并购对研发投入的作用传导到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蕊  
本文以技术变化迅速的制药业和电子业为例 ,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案例 ,分析并证明了在技术优势成为企业竞争力核心因素的全球背景下 ,为获取相应的技术进而通过价值链的国际专业化来实现技术的静态和动态协同效应 ,从而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竞争优势 ,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方式投资的一个重要动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镜渝  赵忠秀  
文章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如何进行有效地知识转移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结论为:首先,企业资源优势互补是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成功的前提。其次,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地相互结合是提升动态技术能力的关键。最后,对于想要通过跨国并购提升技术能力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尤其重视逆向知识转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锐  陶岚  
自2009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民族品牌大举并购国外强势品牌,但"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背后却是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及其动态变化。以往研究较少涉及解决此认知失调的动态品牌战略研究。因而,本文从"弱并强"后的动态视角出发,围绕如何长期有效减轻该认知失调,引入认知一致性和CBBE理论,运用动态实验和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深入剖析并购后动态品牌战略。有趣的发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并后品牌的名称变化(品牌要素战略)和价格变化(营销支持战略)一起减少该认知失调的作用会随时间增强,但相对于其名称变化,价格变化更能减少该认知失调。这些成果既丰富了现有品牌战略管理理论,又为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了重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剑  叶贝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1-2016年成功完成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企业管理层能力、政治关联和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并购方的管理层能力显著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越高;企业的政治关联则弱化了管理层能力对并购绩效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政治关联对该影响的弱化效果尤为明显。因此,就企业而言,培养管理层能力,提高决策有效性,并且减少对政治资源的依赖,是提升跨国并购绩效的有效渠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良成  陈明凤  
跨国并购的成功主要在于并购整合过程,而针对新兴市场参与跨国并购整合的研究还极缺乏。本文以上海汽车集团并购罗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以及Ricardo 2010研发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其并购整合所采取的区域制组织结构及其产品策略。通过并购整合,上汽有效吸收和消化了罗孚的技术,实现了本土汽车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程聪  刘凤婷  池仁勇  郭元源  
产业国际分工一直是影响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以2001-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实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数据为基础,从企业并购战略决策角度对产业国际分工与企业跨国并购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国际分工对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对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影响更大。(2)企业并购战略在产业国际分工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而在产业国际分工与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之间则没有调节作用。(3)企业跨国并购所在产业类型对我国企业并购成败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即跨国并购所在产业越敏感,并购成功率越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实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汝毅  吕萍  
本文基于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的双重视角,引入内部一致性成本、外部一致性成本等概念,从时间维度对进入模式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延伸,从而客观揭示了采用不同进入模式投资成立的海外子公司随时间推移的绩效差异。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欧洲采用绿地投资和并购两种方式成立的子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以绿地投资方式成立的子公司,以并购方式成立的子公司的初期绩效要好;子公司绩效随着时间推移总体上得以改善;但两种进入模式相比,以绿地投资方式成立的子公司绩效随时间推移提升幅度更加明显,两种进入模式成立的子公司的绩效差异越来越小。本文不仅对以往绿地投资和并购绩效比较的研究出现相互矛盾结论的原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世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目益激烈的竞争中,以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保持并提高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纷纷通过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整合各国的技术资源,利用价值链的国际专业化来实现技术的静态和动态协同效应。随着内外部条件的成熟和对以往技术引进效果的反思,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这条新的途径: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来获得自主创新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